埃里克森是第一个把游戏与人格发展阶段联系起来的精神分析派的心理学家。可以说,他从人格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弗洛伊德的游戏观。与弗洛伊德一样,埃里克森也认为游戏是一种降低焦虑、满足欲望和宣泄情绪的自我补偿性机能,而游戏的实质则是儿童掌握如何满足个体生理与人格社会性同步发展欲望的过程。为此,埃里克森着重研究了游戏的社会心理发展顺序,提出了著名的三阶段理论。第一个阶段是自我宇宙阶段,又细分为两个时期:探索活动中心时期和探索活动扩大时期。该阶段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为宇宙,通过语言的重复开始探索活动的中心,并发展各种动觉和感知觉。接着,幼儿的探索活动逐渐扩大到他人和客体,并试图用不同的语音和喊叫验证自己对母亲出现的影响效果。第二阶段为微观阶段,幼儿在感知觉和语音基础上开始通过小型玩具在微观水平上操纵和驾驭世界。第三阶段是宏观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逐步将他人从游戏客体发展为合作性的角色——游戏伙伴。显然,游戏的内容和结构在埃里克森看来是随着儿童人格和社会化发展而变化的,而将游戏与人格发展相联系是游戏理论的一大突破,这一做法不仅强调了游戏在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而且也突出了游戏在儿童协调和整合自我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中的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儿童对游戏的掌握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格的发展阶段产生变化并不断促进儿童从一个掌握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与游戏形式
总之,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上将游戏与人格发展阶段相联系,其研究方法已由典型的精神分析向行为观察和实证方法过渡,极大地促进了游戏研究的科学性。(www.xing528.com)
蒙尼格的“宣泄”理论应当被看作是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的反向补充。与埃里克森积极的自我补偿的出发点不同,蒙尼格认为儿童天生具有攻击性,而这种攻击性如果得不到疏解或释放,就会引发行为问题和诸多病症。游戏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儿童释放攻击性,从而降低压抑感和焦虑感。换言之,游戏是儿童释放和宣泄攻击性的最好方式。为了释放或疏解攻击性带来的压抑,儿童必须找到一个合法的、能为社会所接受的途径,游戏正是这种合法途径。因此,儿童玩攻击性或侵犯性的游戏可以降低攻击性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