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过渡技巧:新课程的艺术

课堂教学过渡技巧:新课程的艺术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堂课要讲述几方面的知识内容,为使各层、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紧密连贯,前后连成一体,教师的过渡语言不可少。在前者讲完之后,如果教者这样说道:“在化学反应里,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相等即‘守恒’的,那么,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应怎样将这些反应和这一规律表示出来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化学方程式’。”课堂教学由复习到新授,由新授到复习需要过渡。

课堂教学过渡技巧:新课程的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堂课要讲述几方面的知识内容,为使各层、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紧密连贯,前后连成一体,教师的过渡语言不可少。一般地,过渡有如下几种形式。

(1)课堂讲授由一层转入另一层,由一部分转入另一部分需要过渡。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讲“化学方程式”这一节时,首先要讲清“质量守恒定律”,然后才讲“化学方程式”。在前者讲完之后,如果教者这样说道:“在化学反应里,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相等即‘守恒’的,那么,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应怎样将这些反应和这一规律表示出来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化学方程式’。”这样过渡自然流畅。

(2)课堂教学由“总述”到“分析”、由“分析”到“总括”需要过渡。如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中讲“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这一课时,首先讲它的建立,就要在“总述”——“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给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之后进行过渡:“那么党领导入民是怎样从‘私有者’手中获得生产资料,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的呢?即通过哪些途径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呢?”从而引出了三条具体途径,使知识前后衔接紧密。

(3)课堂教学由复习到新授,由新授到复习需要过渡。在英语课中,在新授前后往往要复习旧知。如有位教师在讲到“We have our lunch at ten past twelve’这个句子时,有的学生翻译不出,于是老师说道:“部分同学对英语时间表达则掌握得不够扎实,以致影响了对这句话的翻译,下面我们来简单复习一下英语中的‘钟点表达法’。”短短几句便把学生带入了复习回忆之中,既简洁又得体。

(4)课堂教学由讲授到练习、示范、表演、讨论等环节需要过渡。练习是课堂上为了巩固新知而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讲完之后,教师往往留有一定时间给学生练习。因此在讲与练之间,教师要简练地说上一两句过渡语。如有位数学教师在讲授三角函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时,是这样过渡的:“刚才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变形公式,下面我们运用它们解答下列题目。”简短一句,既是过渡,又是要求,把学生由静坐听讲引到了动手练习。

以上是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过渡形式,它们并非是什么“奇花异草”。现实中,许多在教坛耕耘数载的老教师在这方面已是炉火纯青,运用自如了。有些青年教师虽初出茅庐,但也能勤于钻研,各执牛耳,他们往往在课堂过渡上,既奇特又巧妙,既简洁又精当。真是行云流水,天衣无缝。下面拣其一二进行介绍:

1.层递设问式

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于漪老师在讲授散文《雨中登泰山》时,就是这样导引过渡的:

作者启程登泰山了,教师问:“你们看到的雨中泰山是怎样一幅景色?过岱宗坊后首次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学生通过阅读,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把第一个波峰(虎山水库奇景)尽情地欣赏一番之后,教师又往前推进说:“尽管黄锦、白纱的美景引人人胜,但‘雨大起来了,不得不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为什么叫‘七真祠’呢?祠中最传神之作是什么?怎样传神?”学生简要地介绍第二个波峰之后,教师又立即过渡:“雕塑的传神之作虽然使我们享受到了艺术美,登绝顶领略无限风光毕竟是主题。让我们继续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到哪些奇景?”……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当于漪老师用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层层递进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2.归纳导引式

教学内容前后虽自成章节,但又各自相对独立。在这样的交换外,教师要对前一部分导引到后一部分,使教学节拍分明,层次清楚。对前一部分的归纳总结应是一种精简、梳理,以导出重点要讲的内容和问题,进而使课堂教学转入另一个部分、环节。这样的过渡语言,常常会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承上启下,水到渠成,自然有序。

如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讲授《故乡》时,对小说中“回乡途中的‘我’”这一问题的分析讲授就是这样过渡的。一堂课的起先,他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在学生们提出了众多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说似乎看到了我美丽的故乡”,“为什么说这次回故乡是凄凉的神情呢?”之后,钱老师就立即加以归纳总结过渡:“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成两个:一个是故乡究竟美不美;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心绪不好。关于前一个问题有一个同学提得很好,是哪一位同学,请说说你的问题。”由于过渡巧妙,使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又集中到了新的问题。语文课在段落层次中过渡,数学、物理等在章节中过渡,这些课中都可运用归纳导引之术进行过渡。

3.渲染激励式

教学由一内容过渡到相关的另一内容时,教者可抓住另一内容的性能、特点、作用、影响或有关的人和事,进行渲染式的介绍、激励,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迫切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使过渡既自然、流畅,又扣人心弦,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掌握新的知识内容。(www.xing528.com)

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在讲第一章《力》中的第二节《重力、万有引力》时,当讲完“重力”部分后,便要由地球对表面物体的吸引作用过渡到“万有引力”。有一位物理教师是这样过渡的:

“由于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因此物体往往由上往下落,这是牛顿的研究成果。据报道,一次,牛顿在树下坐着,一个苹果偶然从近处树上掉下来,这激起了牛顿的思考,使他想到必有地心引力的存在。这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重力’。不仅如此,牛顿对苹果落地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此他进一步阐明了万有引力。这时牛顿还不到二十四岁。那么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是一种怎样的力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知识。”这是通过介绍、渲染科学家及其事迹进行过渡,这会使学生通过对权威的崇拜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水平相等的学生分成两组;给他们讲诵同样一首诗,一组告诉其作者是谁;另一组不告诉。结果,前一组的记忆力是56,5%,后一组仅为30%,如果采用强化权威的手段,则平均记忆力高达98.5%。这足见渲染激励式的作用是巨大的。

4.穿针引线式

一堂课中,如果所教学的内容由几个段落或几个层次所组成,教师在段与段、层与层间的过渡可以根据整个教学内容的各段、各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进行过渡,这种前后一贯的过渡形式,有如裁缝师傅穿针引线,如果技巧高超、过渡自然则会使人有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之感。

有位语文教师教学俄国著名文学契诃夫的《变色龙》,在对奥楚蔑洛夫的性格进行分析时,抓住一个“变”字,“穿针引线”,层层推进,使学生通过对这一警官的声色变化进而加深对沙皇俄国的腐朽统治的认识。

又如有位历史教师在讲授近现代史部分的《艰苦的战争历程》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主题,他是这样讲的:

“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下,谁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呢?我们先看看农民阶级能否挑起这副重担。”引导学生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之后,教师说道: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均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主观方面,在于它是一个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因此,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不能选择农民阶级作为领导阶级。那么,资产阶级怎么样呢?我们又来看看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最后,教师归纳地说:

“历史表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只有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这样便自然过渡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中国革命要走向胜利,应该由谁来领导”这一关键问题进行过渡,穿针引线,步步深入,最后达到了教育与教学的目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总之,课堂过渡语的运用,要承上启下,既能承接前后的内容,又能导引所要讲的知识,但又不能忸怩作态,故弄玄虚,要在“巧”字上下功夫。因此,课堂过渡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