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海湾地区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时代以及公元前2700年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兰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阿拉伯人创造的文明与波斯人创造的文明交相辉映。发达的商业贸易是海湾地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海湾地区北侧的巴士拉和海湾地区西侧的西拉夫曾经是古代世界的著名商埠。
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的商船相继驶入海湾水域,欧洲人逐渐取代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成为海湾贸易的主宰者。葡萄牙人于15世纪末到达马斯喀特,1514年占领霍尔木兹,继而控制巴林。此后,葡萄牙人与奥斯曼帝国以及波斯萨法维王朝在印度洋水域激烈角逐。1517年,葡萄牙人的舰队在吉达败于奥斯曼帝国的舰队,被迫退出红海水域。17世纪初,波斯萨法维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的军队击败葡萄牙人,占领巴林,夺取霍尔木兹。1660年,阿曼的亚阿里巴部落赶走葡萄牙人,夺取马斯喀特。17世纪末,亚阿里巴部落赶走波斯人,夺取巴林。18世纪前期,波斯的统治者纳迪尔沙重新占领巴林和马斯喀特,控制海湾的东西两侧。18世纪中叶,索哈尔的统治者和阿曼阿布·赛义德王朝的创始人艾哈迈德·赛义德赶走波斯人,夺取马斯喀特。[266]
自18世纪起,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势力开始进入海湾,海湾东侧的港口城市布什尔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驻海湾专员的所在地。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势力延伸到自科威特至亚丁的整个阿拉伯半岛东部和南部边缘。英国殖民当局通过与地方统治者签署保护性协议,逐渐控制海湾水域以及印度洋与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267]至“一战”结束时,海湾俨然成为英国在东方的内湖。然而,海湾小国地区并非英国的殖民地,亦非处于英国当局的委任统治之下。英国殖民当局与海湾地方统治者签署的条约,局限于外交的层面,旨在排斥其他列强插手海湾事务。英国殖民当局在海湾小国地区并未引入触及传统秩序的经济社会改革,而是极力寻求与海湾地方统治者的政治合作,扶植海湾小国地区的君主制,强化海湾君主统治民众和驾驭社会的权力。英国殖民当局在海湾小国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海湾小国地区长期处于分裂的局面。1971年特鲁希尔条约的终止,标志着英国主宰海湾小国地区的时代落下帷幕。继英国之后,美国逐渐成为影响海湾小国地区的主要外部势力。
海湾地区背靠沙漠,面向海洋,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海洋色彩。20世纪初,海湾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珍珠捕捞业、捕鱼业、造船业、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珍珠捕捞业是海湾地区的典型经济部门,珍珠构成海湾地区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商品。海湾地区的珍珠分布于北起科威特南至哈伊玛角的辽阔水域,约2 000艘帆船和4万人从事珍珠捕捞业。[268]珍珠捕捞业通常处于商人的控制之下,水手与商人之间普遍存在债务性的依附关系。[269]巴林是海湾最重要的珍珠产地,珍珠是巴林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超过二分之一的巴林男性劳动力从事珍珠捕捞业。[270]20世纪20年代,海湾地区的珍珠年出口额超过百万美元,贸易税成为海湾诸国统治家族的主要财源。进入30年代,由于西方的经济萧条和日本人工养殖珍珠的竞争,国际市场珍珠价格下跌,海湾地区的珍珠捕捞业逐渐衰落,珍珠捕捞船数量锐减,造船业急剧萎缩。[271]海湾地区的另一典型经济活动是发达的转运贸易。海湾地区的商船航行于伊拉克、伊朗以及印度和东非之间的海域,贩运木材、布匹、香料、蔗糖、咖啡、稻米、椰枣、军火、黄金,进而与周边国家形成广泛的交往。[272]
海湾小国地处相似的自然环境,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历史渊源,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根深蒂固的血缘传统是海湾小国的共同特征。海湾小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生活的突出现象,是传统部落贵族与王室之间力量对比的剧烈消长以及国家职能的不断完善和威权政治的逐渐强化。石油时代,海湾小国延续君主制的政治制度,科威特的萨巴赫家族、巴林的哈利法家族、卡塔尔的萨尼家族、阿联酋的纳赫延家族、阿曼的阿布·赛义德家族长期垄断国家权力和经济命脉。海湾小国的统治者凭借丰厚的石油收入,不断强化君主制度,普遍实行党禁,排斥民众的政治参与。
海湾地区沙漠居多,居无定所的游牧活动盛行。“阿拉伯人的沙漠如同公海一般,商旅驼队和游牧部落宛若在海面移动的船只。”[273]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海湾小国长期以来缺乏明确和稳定的边界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海湾地区石油的发现和开采,作为海湾大国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开始觊觎海湾小国的领土,边界争端不断。英国的“保护”,使得海湾小国免遭兼并的厄运。80年代,海湾地区风云变幻,沙特阿拉伯与海湾小国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建立集体安全与防御体制,旨在共同抵御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威胁。进入90年代,海湾小国放弃不结盟的外交立场,积极寻求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保护,巴林成为美国第五舰队的总部所在地。然而,海湾小国并非实行一致的外交政策。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支持伊拉克而中断与伊朗的外交关系,阿联酋和阿曼则始终保持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期间,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中断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阿曼则依然保持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
波斯湾卫星图
海湾地区沙漠居多,居无定所的游牧活动盛行。“阿拉伯人的沙漠如同公海一般,商旅驼队和游牧部落宛若在海面移动的船只。”[273]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海湾小国长期以来缺乏明确和稳定的边界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海湾地区石油的发现和开采,作为海湾大国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开始觊觎海湾小国的领土,边界争端不断。英国的“保护”,使得海湾小国免遭兼并的厄运。80年代,海湾地区风云变幻,沙特阿拉伯与海湾小国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建立集体安全与防御体制,旨在共同抵御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威胁。进入90年代,海湾小国放弃不结盟的外交立场,积极寻求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保护,巴林成为美国第五舰队的总部所在地。然而,海湾小国并非实行一致的外交政策。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支持伊拉克而中断与伊朗的外交关系,阿联酋和阿曼则始终保持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期间,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中断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阿曼则依然保持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
霍尔木兹海峡航拍图
霍尔木兹海峡航拍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