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伊赫瓦尼运动的起源.支持和矛盾

伊赫瓦尼运动的起源.支持和矛盾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赫瓦尼运动起源于瓦哈卜派的宗教宣传,亦得到沙特家族的大力支持。独尊安拉、恪守教法、顺从长官和同胞互助,成为伊赫瓦尼运动的思想纲领。迁徙、定居、务农和圣战,构成伊赫瓦尼运动的基本环节。伊赫瓦尼战士与沙特家族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直至分道扬镳。1927年底开始,伊赫瓦尼战士频繁袭击科威特和伊拉克边境地带。

伊赫瓦尼运动的起源.支持和矛盾

伊本·沙特于1902年夺取利雅得和重新立国以后,沿袭早期沙特国家的传统,尊奉瓦哈卜派伊斯兰教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恢复沙特家族与瓦哈卜家族的宗教政治联盟,旨在扩大新政权的社会基础。瓦哈卜派之强调顺从安拉和顺从伊玛目以及严格恪守宗教功修的信仰原则,成为伊本·沙特驾驭贝都因人部落和控制民众进而强化国家权力的重要工具。瓦哈卜派欧莱玛援引先知时代的历史实践以及查希里叶和徙志的宗教概念,强调迁徙是摆脱蒙昧状态和获得真正信仰的必经之路,呼唤民众走出沙漠和走向定居,进而阐述了伊赫瓦尼运动的理论基础。

“伊赫瓦尼”是阿拉伯语“兄弟”一词的复数音译,特指告别游牧生活而移入具备完整宗教功能之定居点的贝都因人。伊赫瓦尼运动起源于瓦哈卜派的宗教宣传,亦得到沙特家族的大力支持。自1910年开始,瓦哈卜家族首领伊本·阿卜杜勒·拉提夫委派称作穆陶威的门徒弟子前往各地传布瓦哈卜派的宗教思想;穆陶威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协调人,是伊本·沙特角逐权力的重要支持者。独尊安拉、恪守教法、顺从长官和同胞互助,成为伊赫瓦尼运动的思想纲领。所谓的伊赫瓦尼来自纳季德地区不同的部落,承认沙特家族作为新兴伊斯兰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承认伊本·沙特作为瓦哈卜派的伊玛目。[55]伊赫瓦尼的成员在接受瓦哈卜派的宗教宣传以后,告别游牧传统,走出沙漠牧场,选择定居的生活方式,进而献身于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圣战事业。迁徙、定居、务农和圣战,构成伊赫瓦尼运动的基本环节。

伊赫瓦尼的迁徙开始于1912年底。穆泰尔部落的贝都因人自愿放弃追逐水草的游牧生活,移入嘎希姆地区的一处称作艾尔塔维耶的河谷,建造房屋,耕种土地,是为伊赫瓦尼的最初定居点。[56]1918年,纳季德开始出现伊赫瓦尼派的定居点。1920年,伊赫瓦尼的定居点增至52处。1923年,伊赫瓦尼的定居点达到72处。1929年,伊赫瓦尼的定居点约为120处,包括阿纳宰部落7处、舍迈尔山区16处、哈尔卜部落22处、穆泰尔部落12处、阿太白部落15处、苏巴伊部落3处、苏胡勒部落3处、盖哈丹部落8处、达瓦希尔谷地4处、哈里德部落2处、阿治曼部落14处、阿瓦兹姆部落2处、哈吉尔部落4处、穆拉部落4处、希泰姆部落3处和扎菲尔部落1处。[57]至1930年,伊赫瓦尼的定居点超过200处,生活在伊赫瓦尼定居点的贝都因人约15万。[58]

伊赫瓦尼的定居点作为瓦哈卜派的宗教据点和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兵源所在,大都分布在纳季德的中部和北部,通常建立在水源周围和适于农业绿洲,平均人口千余人。伊本·沙特向定居者提供财物、种子、农具和建筑材料以及保卫信仰的武器,同时以伊玛目的名义派遣众多的穆陶威前往伊赫瓦尼的定居点宣传瓦哈卜派的宗教思想,执行教法,仲裁纠纷。伊赫瓦尼运动的定居化主要通过自愿的方式,1918年以后诉诸强制手段的定居化现象亦时有发生。定居者区分为从事圣战者与从事生产者,前者多为贝都因人,后者则往往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前者的地位高于后者。移入定居点的伊赫瓦尼在告别游牧生活的同时,摒弃相互劫掠和血族仇杀的传统陋习,严格尊奉教法,恪守宗教功修,向沙特家族缴纳天课。[59]伊赫瓦尼禁止音乐,禁止饮用咖啡,禁止吸烟,禁止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禁止身着丝绸和其他华丽的服饰,禁止赌博和占卜。伊赫瓦尼通常披戴白色头巾,修剪胡须,所穿长衫只及膝盖而不似其他人覆盖整个腿部,以示与其他穆斯林的区别。[60]

伊赫瓦尼战士崇尚圣战,追随伊本·沙特,自1918年起成为沙特家族对外征服的核心力量。瓦哈卜派宗教思想的传播无疑导致狂热的宗教情感和激进的宗教实践,战利品则是伊赫瓦尼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伊赫瓦尼运动的兴起,改变了利雅得与哈伊勒以及麦加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沙特家族、瓦哈卜派与伊赫瓦尼的三位一体,构成伊本·沙特角逐权力和拓展疆域的有力工具。1921年,伊本·沙特在伊赫瓦尼战士的支持下击败拉希德家族,夺取哈伊勒。1922年,伊本·沙特的追随者进入阿西尔,占领阿布哈。1924年,4 000名伊赫瓦尼战士攻入希贾兹,占领塔伊夫、麦加和麦地那。“伊赫瓦尼成为阿拉伯半岛的‘白色恐怖’……伊本·沙特依靠伊赫瓦尼的支持,平息了诸多贝都因人部落的反抗,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统治秩序。”[61]

阿拉伯贝都因人战士(www.xing528.com)

伊赫瓦尼运动具有明显的双重倾向,既是沙特家族对外扩张的工具,亦是沙特国家建立集权政治的障碍。希贾兹被征服以后,伊赫瓦尼运动逐渐进入失控状态,伊赫瓦尼战士成为沙特家族难以驾驭的武装力量和沙特国家集权政治的潜在威胁,双方之间的矛盾骤然加剧。1924年底,伊本·沙特不得不要求瓦哈卜派的欧莱玛发布新的富图瓦即宗教法令,强调伊玛目对于圣战的绝对领导权,同时援引《古兰经》之“信仰不能强迫”的启示和相关的教法,宽恕尚未加入伊赫瓦尼运动的游牧者和定居者,试图约束伊赫瓦尼战士。然而,伊赫瓦尼战士无视伊本·沙特的禁令,不仅在希贾兹肆意劫掠,屡屡袭击前往麦加的朝觐者,而且深入约旦、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劫掠财物,直至与英国保护下的诸多地区发生冲突。[62]

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居无定所的游牧经济和根深蒂固的部落习俗以及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统治的历史传统,阿拉伯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疆域相对模糊,诸多地区的边界划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形成所谓的中立地带,进而构成影响国际关系的潜在隐患。1925年,英国与伊本·沙特签署条约,划定纳季德苏丹国与英国保护下的约旦、科威特、伊拉克之间的边界,规定游牧部落未经允许不得跨越边界,贝都因人的传统利益由此受到严重损害。[63]伊赫瓦尼战士认为,边界的划定剥夺了其通过劫掠所获取的财源,而伊本·沙特对于什叶派穆斯林采取相对宽容的政策亦背离瓦哈卜派的宗教原则。伊赫瓦尼战士与沙特家族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直至分道扬镳。1926年底,伊赫瓦尼的首领费萨尔·杜维什、苏勒坦·侯麦德和宰丹·希斯兰艾尔塔维耶向伊本·沙特公开发难,指责伊本·沙特勾结异教徒。1927年底开始,伊赫瓦尼战士频繁袭击科威特和伊拉克边境地带。[64]1928年,费萨尔·杜维什、苏勒坦·侯麦德和宰丹·希斯兰甚至密谋推翻沙特家族的政权,瓜分纳季德、希贾兹和哈萨。1929年,伊本·沙特发动攻势,在艾尔塔维耶附近的希比拉击败伊赫瓦尼战士,平定反叛,伊赫瓦尼运动告一段落。[65]

阿拉伯贝都因人战士

伊赫瓦尼运动具有明显的双重倾向,既是沙特家族对外扩张的工具,亦是沙特国家建立集权政治的障碍。希贾兹被征服以后,伊赫瓦尼运动逐渐进入失控状态,伊赫瓦尼战士成为沙特家族难以驾驭的武装力量和沙特国家集权政治的潜在威胁,双方之间的矛盾骤然加剧。1924年底,伊本·沙特不得不要求瓦哈卜派的欧莱玛发布新的富图瓦即宗教法令,强调伊玛目对于圣战的绝对领导权,同时援引《古兰经》之“信仰不能强迫”的启示和相关的教法,宽恕尚未加入伊赫瓦尼运动的游牧者和定居者,试图约束伊赫瓦尼战士。然而,伊赫瓦尼战士无视伊本·沙特的禁令,不仅在希贾兹肆意劫掠,屡屡袭击前往麦加的朝觐者,而且深入约旦、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劫掠财物,直至与英国保护下的诸多地区发生冲突。[62]

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居无定所的游牧经济和根深蒂固的部落习俗以及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统治的历史传统,阿拉伯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疆域相对模糊,诸多地区的边界划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形成所谓的中立地带,进而构成影响国际关系的潜在隐患。1925年,英国与伊本·沙特签署条约,划定纳季德苏丹国与英国保护下的约旦、科威特、伊拉克之间的边界,规定游牧部落未经允许不得跨越边界,贝都因人的传统利益由此受到严重损害。[63]伊赫瓦尼战士认为,边界的划定剥夺了其通过劫掠所获取的财源,而伊本·沙特对于什叶派穆斯林采取相对宽容的政策亦背离瓦哈卜派的宗教原则。伊赫瓦尼战士与沙特家族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直至分道扬镳。1926年底,伊赫瓦尼的首领费萨尔·杜维什、苏勒坦·侯麦德和宰丹·希斯兰艾尔塔维耶向伊本·沙特公开发难,指责伊本·沙特勾结异教徒。1927年底开始,伊赫瓦尼战士频繁袭击科威特和伊拉克边境地带。[64]1928年,费萨尔·杜维什、苏勒坦·侯麦德和宰丹·希斯兰甚至密谋推翻沙特家族的政权,瓜分纳季德、希贾兹和哈萨。1929年,伊本·沙特发动攻势,在艾尔塔维耶附近的希比拉击败伊赫瓦尼战士,平定反叛,伊赫瓦尼运动告一段落。[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