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奠基和后续控制马斯喀特与佐法尔

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奠基和后续控制马斯喀特与佐法尔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图尔吉夺取德拉伊叶和利雅得,穆罕默德·米沙里·穆阿马尔战败身亡。1834年,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奠基人图尔吉在利雅得死于暗杀,米沙里在瓦哈卜家族的支持下控制利雅得。利雅得的埃米尔以苏丹的臣属自居,向伊斯坦布尔缴纳贡赋,避免与控制希贾兹的麦加沙里夫发生直接对抗,同时在阿拉伯半岛东部发动一系列攻势。此后数年,利雅得埃米尔国与英国在阿曼展开激烈角逐,直至控制马斯喀特和佐法尔。

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奠基和后续控制马斯喀特与佐法尔

1819年,穆罕默德·米沙里·穆阿马尔(1819—1820年在位)被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任命为纳季德的统治者,驻节德拉伊叶。与此同时,沙特家族新首领图尔吉的势力在纳季德逐渐兴起,进而开始挑战穆罕默德·米沙里·穆阿马尔的地位。不久,图尔吉夺取德拉伊叶和利雅得,穆罕默德·米沙里·穆阿马尔战败身亡。1820年秋,穆罕默德·阿里的军队重新占领德拉伊叶和利雅得,图尔吉逃走。埃及军队在纳季德处死大量的反叛者,绿洲遭到洗劫,农田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人逃离家园。[36]

1823年,沙特家族新首领图尔吉在达瓦希尔部落苏戴尔家族的支持下东山再起,重返纳季德的政治舞台,频频袭扰埃及军队。纳季德民众与埃及军队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沙特家族重新崛起的社会基础。1824年,埃及军队被迫退往希贾兹,图尔吉进入利雅得,以瓦哈卜派伊玛目和利雅得埃米尔(1824—1833年在位)自居,控制纳季德诸地,是为利雅得埃米尔国。[37]

利雅得埃米尔国沿袭德拉伊叶埃米尔国的传统,致力于瓦哈卜派信仰的传播和疆域的拓展。然而,利雅得埃米尔国避免与领有希贾兹和两座圣城的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家族发生直接的冲突,其扩张的目标主要是波斯湾沿岸地区。1830年,图尔吉的支持者与纳季德以东的贝都因人部落联盟发生战事,图尔吉取胜,哈萨成为沙特家族的属地。此后,巴林和阿曼亦被纳入利雅得埃米尔国的版图。“至1833年,整个沿波斯湾地区隶属于瓦哈卜派政权并缴纳贡赋。”[38]随着沙特家族的复兴和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建立,纳季德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秩序逐渐恢复,社会趋于稳定。

1721年的麦加清真寺

1721年的麦加清真寺

1910年的麦加清真寺

1910年的麦加清真寺

1910年麦加清真寺外的帐篷营地

图尔吉统治期间,沙特家族内部出现激烈的权力角逐。1831年,沙特家族成员米沙里发动叛乱,旋即失败。1834年,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奠基人图尔吉在利雅得死于暗杀,米沙里在瓦哈卜家族的支持下控制利雅得。不久,图尔吉的长子费萨尔(1834—1838年、1843—1865年在位)从巴林返回利雅得,处死米沙里,承袭父职。1837年,由于费萨尔拒绝向伊斯坦布尔的苏丹缴纳贡赋,埃及军队自希贾兹进入纳季德。1838年,费萨尔被埃及军队捕获并被押往开罗。1840年,埃及军队撤离阿拉伯半岛,纳季德再度陷于政治真空的状态。1841年,沙特家族的阿卜杜拉·苏奈延在瓦哈卜派的支持下占领利雅得。1843年,费萨尔自埃及返回纳季德,再次入主利雅得,阿卜杜拉·苏奈延兵败身亡。此后20余年间,纳季德处于费萨尔的统治之下。[39]

“费萨尔当政的第二个阶段即1843—1865年是第二沙特国家的黄金时代。第二沙特国家在疆域上明显不及第一沙特国家,国家机构亦相当落后,然而却得到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势力的广泛承认,进而构成从‘革命的瓦哈卜派运动’到‘瓦哈卜派国家’的中间环节。”[40]此间,瓦哈卜派逐渐成为纳季德及其周边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思想,瓦哈卜派学说为诸多阿拉伯人部落所普遍接受。

费萨尔当政时期,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家族与伊斯坦布尔的苏丹之间矛盾加剧,冲突迭起,无暇顾及阿拉伯半岛。另一方面,德拉伊叶埃米尔国灭亡以后,阿拉伯半岛东部沿海成为英国殖民者的蚕食目标。利雅得的埃米尔以苏丹的臣属自居,向伊斯坦布尔缴纳贡赋,避免与控制希贾兹的麦加沙里夫发生直接对抗,同时在阿拉伯半岛东部发动一系列攻势。利雅得的埃米尔将阿拉伯半岛东部的波斯湾沿岸地区视作自己的疆域,并且向英国使臣表示:“阿拉伯半岛的土地,从科威特经过盖提夫到阿曼一带,都是安拉赐予我们的礼物。”[41]1844年,哈萨被利雅得埃米尔国吞并。1850年,费萨尔的军队占领卡塔尔。此后数年,利雅得埃米尔国与英国在阿曼展开激烈角逐,直至控制马斯喀特和佐法尔。

利雅得埃米尔国沿袭德拉伊叶埃米尔国的传统,实行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与德拉伊叶埃米尔国相比,利雅得埃米尔国时期,瓦哈卜派欧莱玛的影响明显削弱,沙特家族势力膨胀,埃米尔集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于一身。与此同时,费萨尔将利雅得和中部诸地交由长子阿卜杜拉掌管,将南部诸地交由次子沙特掌管,将北部诸地交由三子穆罕默德掌管。在军事方面,利雅得埃米尔国实行民军制度,战时从绿洲和游牧部落招募战士,兵器自备,分享战利品的五分之四,其中骑兵的战利品相当于步兵战利品的两倍。埃米尔另有200人的卫队,由奴隶和释奴组成。利雅得埃米尔国的税收制度与德拉伊叶埃米尔国亦无明显的区别。根据《圣训》的规定,农民缴纳天课:自然灌溉的土地缴纳收成的10%,人工灌溉的土地缴纳收成的5%;贝都因人缴纳2.5%—5%的牲畜;商人缴纳贸易所得的2.5%;穷人免交天课。此外的财源包括朝觐税、马斯喀特和巴林等地缴纳的贡赋以及埃米尔的私产。国家的公共财富与埃米尔的私人财富之间尚无区别。岁入的支出,扣除埃米尔的私人开销,一半用于军事,另一半用于公共费用。贡赋的缴纳主要采取实物的形式,某些地区亦有货币的缴纳。货币并无划一的形式,流通媒介包括英国货币、奥斯曼货币、波斯货币和印度货币等各种货币。(www.xing528.com)

1865年费萨尔死后,长子阿卜杜拉(1865—1870年、1876—1884年在位)即位,次子沙特、三子穆罕默德和四子阿卜杜勒·拉赫曼欲与阿卜杜拉分庭抗礼,阿曼一带的哈瓦立及派分支伊巴迪叶派亦在英国的支持下举兵反叛,利雅得国家走向分裂。1870年秋,沙特联合阿治曼部落、穆拉部落,击败阿卜杜拉的军队,占领哈萨,自居为利雅得埃米尔(1870—1875年在位)。1871年,沙特攻占利雅得,阿卜杜拉逃往南部盖哈丹部落地区。1875年沙特死后,阿卜杜勒·拉赫曼成为利雅得的埃米尔(1875—1876年在位)。1876年,阿卜杜拉重返利雅得,恢复权位。1880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之子阿卜杜勒·阿齐兹出生。此人后来成为沙特阿拉伯的首位国王,西方人称之为伊本·沙特。

阿卜杜拉当政时期,在纳季德与希贾兹之间,最重要的势力来自以哈伊勒为中心的舍迈尔山区。舍迈尔山区的统治者拉希德家族首领塔拉勒向利雅得缴纳贡赋,同时在舍迈尔山区以及海拜尔、泰马、焦夫诸地行使广泛的权力。然而,利雅得埃米尔国的统治基础在于定居人口,哈伊勒政权的统治基础则是游牧部落。利雅得埃米尔国与瓦哈卜派密切相关,相比之下,哈伊勒政权则表现为明显的世俗倾向。“塔拉勒的支持者认为自己首先是舍迈尔人,其次是一神崇拜者。”[42]1868年塔拉勒死后,其弟米塔布成为哈伊勒的统治者。不久,米塔布被塔拉勒之子班达尔所杀,班达尔成为哈伊勒的统治者。1872年,班达尔被其叔父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所杀,后者统治舍迈尔山区。1872—1897年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当政时期,哈伊勒政权承认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宗主权,拓展疆域,政治势力达到顶峰。[43]

1884年和1891年,来自舍迈尔山区的拉希德家族军队两次攻陷利雅得,利雅得埃米尔国灭亡,纳季德遂被纳入哈伊勒政权的版图。利雅得埃米尔国灭亡后,舍迈尔山区的哈伊勒取代纳季德高原的利雅得,成为阿拉伯半岛内陆诸地的政治中心,诸多绿洲和部落相继依附于哈伊勒的统治者拉希德家族。沙特家族的阿卜杜勒·拉赫曼(1889—1891年在位)举家逃往科威特,寻求萨巴赫部落的庇护。[44]

1910年麦加清真寺外的帐篷营地

图尔吉统治期间,沙特家族内部出现激烈的权力角逐。1831年,沙特家族成员米沙里发动叛乱,旋即失败。1834年,利雅得埃米尔国的奠基人图尔吉在利雅得死于暗杀,米沙里在瓦哈卜家族的支持下控制利雅得。不久,图尔吉的长子费萨尔(1834—1838年、1843—1865年在位)从巴林返回利雅得,处死米沙里,承袭父职。1837年,由于费萨尔拒绝向伊斯坦布尔的苏丹缴纳贡赋,埃及军队自希贾兹进入纳季德。1838年,费萨尔被埃及军队捕获并被押往开罗。1840年,埃及军队撤离阿拉伯半岛,纳季德再度陷于政治真空的状态。1841年,沙特家族的阿卜杜拉·苏奈延在瓦哈卜派的支持下占领利雅得。1843年,费萨尔自埃及返回纳季德,再次入主利雅得,阿卜杜拉·苏奈延兵败身亡。此后20余年间,纳季德处于费萨尔的统治之下。[39]

“费萨尔当政的第二个阶段即1843—1865年是第二沙特国家的黄金时代。第二沙特国家在疆域上明显不及第一沙特国家,国家机构亦相当落后,然而却得到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势力的广泛承认,进而构成从‘革命的瓦哈卜派运动’到‘瓦哈卜派国家’的中间环节。”[40]此间,瓦哈卜派逐渐成为纳季德及其周边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思想,瓦哈卜派学说为诸多阿拉伯人部落所普遍接受。

费萨尔当政时期,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家族与伊斯坦布尔的苏丹之间矛盾加剧,冲突迭起,无暇顾及阿拉伯半岛。另一方面,德拉伊叶埃米尔国灭亡以后,阿拉伯半岛东部沿海成为英国殖民者的蚕食目标。利雅得的埃米尔以苏丹的臣属自居,向伊斯坦布尔缴纳贡赋,避免与控制希贾兹的麦加沙里夫发生直接对抗,同时在阿拉伯半岛东部发动一系列攻势。利雅得的埃米尔将阿拉伯半岛东部的波斯湾沿岸地区视作自己的疆域,并且向英国使臣表示:“阿拉伯半岛的土地,从科威特经过盖提夫到阿曼一带,都是安拉赐予我们的礼物。”[41]1844年,哈萨被利雅得埃米尔国吞并。1850年,费萨尔的军队占领卡塔尔。此后数年,利雅得埃米尔国与英国在阿曼展开激烈角逐,直至控制马斯喀特和佐法尔。

利雅得埃米尔国沿袭德拉伊叶埃米尔国的传统,实行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与德拉伊叶埃米尔国相比,利雅得埃米尔国时期,瓦哈卜派欧莱玛的影响明显削弱,沙特家族势力膨胀,埃米尔集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于一身。与此同时,费萨尔将利雅得和中部诸地交由长子阿卜杜拉掌管,将南部诸地交由次子沙特掌管,将北部诸地交由三子穆罕默德掌管。在军事方面,利雅得埃米尔国实行民军制度,战时从绿洲和游牧部落招募战士,兵器自备,分享战利品的五分之四,其中骑兵的战利品相当于步兵战利品的两倍。埃米尔另有200人的卫队,由奴隶和释奴组成。利雅得埃米尔国的税收制度与德拉伊叶埃米尔国亦无明显的区别。根据《圣训》的规定,农民缴纳天课:自然灌溉的土地缴纳收成的10%,人工灌溉的土地缴纳收成的5%;贝都因人缴纳2.5%—5%的牲畜;商人缴纳贸易所得的2.5%;穷人免交天课。此外的财源包括朝觐税、马斯喀特和巴林等地缴纳的贡赋以及埃米尔的私产。国家的公共财富与埃米尔的私人财富之间尚无区别。岁入的支出,扣除埃米尔的私人开销,一半用于军事,另一半用于公共费用。贡赋的缴纳主要采取实物的形式,某些地区亦有货币的缴纳。货币并无划一的形式,流通媒介包括英国货币、奥斯曼货币、波斯货币和印度货币等各种货币。

1865年费萨尔死后,长子阿卜杜拉(1865—1870年、1876—1884年在位)即位,次子沙特、三子穆罕默德和四子阿卜杜勒·拉赫曼欲与阿卜杜拉分庭抗礼,阿曼一带的哈瓦立及派分支伊巴迪叶派亦在英国的支持下举兵反叛,利雅得国家走向分裂。1870年秋,沙特联合阿治曼部落、穆拉部落,击败阿卜杜拉的军队,占领哈萨,自居为利雅得埃米尔(1870—1875年在位)。1871年,沙特攻占利雅得,阿卜杜拉逃往南部盖哈丹部落地区。1875年沙特死后,阿卜杜勒·拉赫曼成为利雅得的埃米尔(1875—1876年在位)。1876年,阿卜杜拉重返利雅得,恢复权位。1880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之子阿卜杜勒·阿齐兹出生。此人后来成为沙特阿拉伯的首位国王,西方人称之为伊本·沙特。

阿卜杜拉当政时期,在纳季德与希贾兹之间,最重要的势力来自以哈伊勒为中心的舍迈尔山区。舍迈尔山区的统治者拉希德家族首领塔拉勒向利雅得缴纳贡赋,同时在舍迈尔山区以及海拜尔、泰马、焦夫诸地行使广泛的权力。然而,利雅得埃米尔国的统治基础在于定居人口,哈伊勒政权的统治基础则是游牧部落。利雅得埃米尔国与瓦哈卜派密切相关,相比之下,哈伊勒政权则表现为明显的世俗倾向。“塔拉勒的支持者认为自己首先是舍迈尔人,其次是一神崇拜者。”[42]1868年塔拉勒死后,其弟米塔布成为哈伊勒的统治者。不久,米塔布被塔拉勒之子班达尔所杀,班达尔成为哈伊勒的统治者。1872年,班达尔被其叔父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所杀,后者统治舍迈尔山区。1872—1897年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当政时期,哈伊勒政权承认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宗主权,拓展疆域,政治势力达到顶峰。[43]

1884年和1891年,来自舍迈尔山区的拉希德家族军队两次攻陷利雅得,利雅得埃米尔国灭亡,纳季德遂被纳入哈伊勒政权的版图。利雅得埃米尔国灭亡后,舍迈尔山区的哈伊勒取代纳季德高原的利雅得,成为阿拉伯半岛内陆诸地的政治中心,诸多绿洲和部落相继依附于哈伊勒的统治者拉希德家族。沙特家族的阿卜杜勒·拉赫曼(1889—1891年在位)举家逃往科威特,寻求萨巴赫部落的庇护。[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