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视角研究:解读与思考》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视角研究:解读与思考》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尚处初始形态之时,叙述视角相当局限。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中的叙述视角和电影中的叙述视角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叙述工具的不同导致电影叙述中叙述视角变动困难。尽管叙述视角理论在叙述学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固定,不过依据该理论对新世纪华语电影文本解读的案例却少之又少。廓清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视角的相关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思想流变。

《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视角研究:解读与思考》

叙述学中,“叙述视角”讨论“谁观察”的问题,其中“视角”一词可看出电影叙述的视觉性。电影尚处初始形态之时,叙述视角相当局限。受制于影像技术的发展,电影叙述仅仅记录现实中发生的事件,无法真正对事件的情节进行灵活描述。当时,人们将电影叙述中唯一的叙述者看作“摄影机”或是“摄影机之后的拍摄人员”。那个环境里,此二者确实是电影事件的目睹者,“叙述视角”还未上升到抽象的理论,其后随着梅里爱等人创作手法的变更,电影逐渐从纪录的工具变为叙述的工具。安德烈·戈德罗认为“叙述视角”在电影叙述中的体现是“大影像师”,这一被觉察的元素对观众而言是“必然在场”的。“某种程度上,对大影像师的感知相当于它作为陈述主体的存在。这样的假设建立在直接来自雅各布森的一种交流观念上,在这样的交流中,由发送者编码的任何信息被其接受者同等地解码。”[1]实际来说,叙述视角是电影叙述研究的切口,从叙述视角的变化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叙述发展的全貌。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中的叙述视角和电影中的叙述视角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叙述工具的不同导致电影叙述中叙述视角变动困难。电影依靠摄影技术和剪辑技术完成,摄影机无法探到人物心中,因此在本书中讨论的叙述视角问题,并非摄影机的“视点”(Point of view),而是基于认知理论的“叙述视角”(Narrative Perspective)。尽管叙述视角理论在叙述学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固定,不过依据该理论对新世纪华语电影文本解读的案例却少之又少。华语电影经过数十年的嬗变,创作思想有所改变,叙述技法自然同步跟进。廓清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视角的相关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新世纪华语电影叙述思想流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