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下,日本传统工艺曾一度面临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于1974年5月开始实施《传产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振兴传统工艺。该法实施40余年来历经多次修订,对日本传统手工艺品的认定、振兴计划的制订出台、相关补贴方式的确定、“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的设立及业务划分、国家补贴方式等均做出了明确界定。
在日本,被列入传统工艺并加以保护的传统工艺超过200种。除了《传产法》,日本首创的“人间国宝”制度,在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就开始在全国不定期地选拔那些有绝技、绝艺的老艺人、工匠等,将他们认定为“人间国宝”。为使传统技艺流传后世,国家要求传承人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其工艺技术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及各个工序,并把它们用文字、照片或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如果传承人将自己的技艺密不传人,就无法获得政府认定的“人间国宝”或“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持有人”资格。一旦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国家每年都会拨出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资助他们潜心研究、提高和创新技艺、培养传人、制作记录、改善生活和从艺条件等。同时,国家在税收上也会给予他们优惠。
“人间国宝”的认定和扶持制度,使得传统工艺获得了扶持,极大地提高了民间艺人和传统工匠的社会地位。这些“人间国宝”,有的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劳者”称号;有的因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做出过巨大贡献,受到外务大臣表彰;有的作为专家被邀请进入政府相关文化审议会参政议政;有的被请进大学课堂举办讲座等。(www.xing528.com)
应该注意的是,“人间国宝”的设立一方面使某些个人能力突出的工匠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集体中不同岗位甚至相同岗位的个人在荣誉与待遇方面存在差别的现象,从而引发工匠间的不公平,打击了普通岗位上工匠工作的积极性,且不能激发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的上进心。因此,在一些集体项目中过于突出“个人”,强调竞争而非合作的意识,对工艺的发展实为不利。就跟乐团的演奏一样,天才型演奏家固然重要,但任何一个乐手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演奏效果。因此,如何完善“人间国宝”制度,在保障传承的同时也保障公平,仍是值得探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