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是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创造的结晶,它不但是人类在自身演进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记录和写照,也是人的内心世界与主观精神的情感性抒发。伟大的艺术品,更是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不可言说的流露。莱维·施特劳斯说,“正是这个为收藏者,甚至为观看者的利益而占有物品的强烈欲望,构成了西方文明中艺术最突出的原始特点之一”。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利益服务的。资产阶级的兴起形成了对待财产和交换的新态度,形成了观察世界的新方式。市场把一切事物都纳入平等的地位,实物都按其物质性得以衡量,一切都成了商品,都可以用来交易。拜物,并不是商品的结果,而是商品神奇的前提条件,也是成熟资本主义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现代艺术市场的升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的推波助澜,这也许是艺术品的价格在20世纪以前总体上不如现在的价格这么高的主要原因。虽然学术界及许多有清醒意识的人批评这是疯狂的资本投机与逐利行为,与艺术性和艺术价值无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全球艺术市场是建立在高度资本化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英国国家美术馆曾将在普通大厅展示多年的达·芬奇作品《岩间圣母》突然移到一个特别的房间,并在画前加装了一层防弹玻璃。有一个美国人愿意出250万英镑购买这张画,使它获得了一种新的感染力。它不曾被新发现了什么表现内容,亦非由自内涵,而是被重新定义了市场价值。在机械复制时代如本雅明预言失去“光韵”的艺术品,经由财富的标贴重新获得了另类“光韵”。(www.xing528.com)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实质从自由开放竞争走向垄断。1907年,德国占比不到全部工业公司总数1%的特大企业,使用了全国75%以上的电力和蒸汽。1912年,全美约三分之一的财富归洛克菲勒和摩根家族掌控。这是新型生产技术和手段所需的生产规模带来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庞大的资本操控着国家选举和政治、经济政策制定、文化艺术走向,实际上已经全面渗透于社会的每一处空间。资本的巨大影响力不可避免,只要资本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艺术市场的资本化就不可逆转。
资本的垄断集中对应在艺术界的表现是——特定艺术作品经典化,这是一个“极度选择”的过程和结果。人类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宛若河沙的众多作品,只有极少数作品最终进入美术馆得以展示,或进入经典美术史教程被全世界的读者观看、了解。未被选上的作品渐渐从大众的视线中消失,沉没在旧文献或库房里。经典作品则成为艺术史的“保留图像”,被广泛研究,成为商业化的娱乐产品,并占据着与自身不成比例的无限膨胀的学术空间和大众文化空间。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一些作品能进入保留剧目,并以独特的艺术性和品质作为时代的代表,这反过来又可以成就马太效应——多者更多,强者愈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