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问题解析

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问题解析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在初开通时,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但“蜜月期”过后,后续服务的难以为继使得大量用户流失。在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中,还存在着诸如页面设计混乱,名称不规范、LOGO设计缺乏个性等问题。

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问题解析

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虽起步相对较晚,但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新意及亮点。但因发展时间及许多因素的限制,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盲目跟风,贪多失精

很多高校图书馆意识到了新媒体可能会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发挥的巨大优势,加上从众跟风心理,没有结合本馆的实际进行充分的调研就匆匆上马新媒体服务,并且为了追求所谓的绩效,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由于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撑,每一个新媒体项目都没有运营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二)重视技术,忽视服务

很多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新媒体服务时,都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诚然技术的进步使得二者有了契合点,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不断革新,但技术并不应该只是为了技术而生,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也不单单只有技术一个要素。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在初开通时,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但“蜜月期”过后,后续服务的难以为继使得大量用户流失。只注重技术,未充分用新技术去优化提升读者服务,只会不断失去读者,也会让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失去用武之地。

(三)重视资源,忽视读者

国内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新媒体服务时,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建设而忽略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及与用户的互动。毋庸置疑,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赖以生存的土壤,资源建设也是当下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重中之重。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服务时,很多高校图书馆想当然地把新媒体当作了承载资源的又一平台,却忽视了其媒体属性和交互属性,未做到与读者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以读者为中心进行服务是如今图书馆界公认的准则,读者不应当只是我们图书馆服务的接受者,而应真正地参与到图书馆发展的进程中来,通过与读者进行充分的交互,发掘深层次的用户需求,来不断指导、完善我们的工作。

(四)追求自动化,忽视人工(www.xing528.com)

当下新的技术条件不断地把人工从工作岗位解放出来,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新媒体服务中,除了微博的运营推广完全由人工进行外,微信及移动图书馆APP均能做到自动化运营,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人工后台操作,因此在很多服务环节人工开始缺失。自动服务在信息查询获取上确实为读者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互动交流和信息咨询环节却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拥有丰富知识及独特个人体验的图书馆馆员会在交互中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式交流,为用户的疑问提供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回答,这种真人体验式的服务是自动化完全不能比拟的,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大趋势。

(五)单兵作战,浪费资源

联合与共享是当下社会的潮流,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也助推了这种潮流的发展。但在当下的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新媒体服务时,依然以本馆资源为主,很少进行协同式服务,不仅无法充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还会产生诸如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等多种问题。

(六)宣传缺失,认知度低

当前国内虽然有很多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服务,但在宣传环节明显缺失,部分高校图书馆或在其图书馆网站主页醒目位置推介移动图书馆,但也有无法进入或者链接出错的问题,或较多高校并未进行推介,这会造成读者对该项服务的认知度较低,使用率自然也低。

在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中,还存在着诸如页面设计混乱,名称不规范、LOGO设计缺乏个性等问题。潦草混乱的操作界面,缺乏辨识度的名称LOGO往往会使读者在使用时无从下手,无法快速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降低读者的认同度和使用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