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或者“实践的唯物主义”。他指出:“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5]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可以说,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交往活动。交往的这种实践属性表现在自然、人、社会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之中。首先在于交往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们能够利用自然规律,从而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进而获取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物质资料。这种关系表现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会发生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其次,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实践属性就表现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不管是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精神生产,还是人自身的生产,都是如此。
交往的实践属性,在社会领域主要体现为人类的劳动。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逻辑起点。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马克思的学说“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6]。劳动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劳动不仅使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分离,同时还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通过劳动不断地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由低级不断地向高级发展。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调节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7]劳动产生了人与自然的交往。同时,劳动又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活动的过程,它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的共同活动,即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活动,无论是简单的劳动过程还是复杂的劳动过程都是如此,这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