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记”的报道,使我这个“80后”第一次真正走进花鼓戏。
花鼓戏出身的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接受记者周彬采访。
花鼓戏演员罗爱珍老人(右二)拿着她珍藏的老照片,那是周恩来和剧团的合影。
李谷一是我采访的第一位花鼓戏人,在联系采访时我有过忐忑:这些时间安排都是以分钟计算的艺术家,能留出大块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么?没想到李谷一的答复几乎和我的疑问同时到来:“为了花鼓戏,我责无旁贷!”将近三个小时的采访顺利结束了,李谷一得知我们马上就要赶往湖南搜集花鼓戏素材,她又自告奋勇为我们联系剧院、推荐采访对象,她说:“我们唱花鼓戏出来的人都是这样热情!”
罗爱珍是为毛泽东、周恩来演过花鼓戏的老艺人,采访时回忆起毛主席看戏后邀请他们上北京演出时,老人仍然激到得哽咽。她拿出自己珍藏了50多年的老照片,揭开一层层手绢布,一层层塑料纸,最后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国家领导人和艺术大师与老人的合影,是老人最为耀眼的花鼓记忆。
欧阳觉文是花鼓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搞创作,到现在为花鼓戏写了150多部曲。他的工作室里满满两大书柜都是自己的创作手稿,那些日历纸包裹着的音符,记录了老人的花鼓青春。如今,欧阳觉文带领着一支十几人的创作团队,里边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给每位徒弟都配了一把工作室的钥匙,方便大伙查资料,搞创作,这个工作室成了老人延续花鼓青春的寄托。(www.xing528.com)
罗维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院长,2012年,省花鼓戏剧院的大门上又挂上了一块“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牌子,但直到今天,他仍不习惯别人叫他“主任”。罗维上任做了一件新鲜事——把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改编成音乐剧,一时间湖南戏曲界哗然一片。观众不接受,票房遭遇滑铁卢,罗维反思“这步子恐怕迈得太大了”。不怕步子大,就怕留遗憾。罗维说,创排现代戏、创新花鼓戏的事儿他会坚持下去,这是他们这一代花鼓戏人的责任。
作曲家欧阳觉文正在装订自己的花鼓戏创作手稿。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院长罗维在剧院后台接受采访。
还有为提高花鼓戏演员待遇而疾呼的剧团书记,为花鼓戏后备人才不足而忧心的导演,为几十年的老听众坚守在湘江边唱戏的票友……这一位位花鼓戏人从我们的话筒前走过,留下了他们的真情故事,带走了我们的无比敬意!我要和节目组的同事们——湖南记者站同仁、播音和后期的各位老师,向花鼓戏人深鞠一躬,共同祈愿美好的未来。
周 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