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方民族的有声史记,别样离骚

北方民族的有声史记,别样离骚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数山西人、河北人、陕西人背井离乡、长途迁徙,前往内蒙古谋生或经商。“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阳高县位于山西大同,北隔长城,与内蒙古相邻,本身属于移民系,这里的传统文化兼具了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两种特征。在这部“走西口”的移民史中,二人台作为结晶,被称为“北方民族的有声史记”“别样离骚”。

北方民族的有声史记,别样离骚

山西河曲黄河九曲十八弯,在这里拐了一个壮阔的直角弯,自北向南。然而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的这个小县,几百年间,却没有得到过黄河水的福泽——这里十年九旱,地少人多。一辈又一辈的河曲汉,不得不泪别妻儿,到口外谋生,一曲《走西口》,唱尽了女子对丈夫的所有叮咛。

黄河九曲十八弯,却无法福泽山西河曲县。在泛指中,河曲也属于“西口”的一部分,一辈又一辈的河曲汉,不得不泪别妻儿,到口外谋生。

清乾隆时期,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开始背井离乡,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闯关东”和“下南洋”。其中,“走西口”早在明朝中期就零星开始,一直延续至民国初年。前后绵延四百余年,路程达4500余公里。无数山西人、河北人、陕西人背井离乡、长途迁徙,前往内蒙古谋生或经商。

路途当中,人们通常都会经过位于山西的杀虎口,因此“杀虎口”也成为最早的“西口”。《朔平府志》记载:杀虎口“其地内拱神京,外控大漠,实三晋之要冲,北门之扃钥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倚为要塞”。

如今,“西口”的位置有所泛化,山西杀虎口、河曲、保德,陕西神木、榆林定边、府谷等地,都可以称为“西口”。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晋陕移民跨过“西口”,给内蒙古地区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并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加深了蒙汉情谊。尤其是晋商,在“走西口”过程中富起来的不计其数。蒲州王崇古、张四维家族,今天为人熟知的乔家、曹家、渠家等,都借此而富。“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曹家店,后有朝阳县”,流传下来的这些说法,也透露了晋商对内蒙古地区的推动与开发作用。(www.xing528.com)

“走西口”就像是一座桥梁,黄土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共同孕育出了二人台

阳高“二人台”,就是这种移民文化的见证。阳高县位于山西大同,北隔长城,与内蒙古相邻,本身属于移民系,这里的传统文化兼具了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两种特征。二人台就是阳高传统文化之一,且普及率非常高。据说,阳高县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人会唱二人台。山西省唯一一个专业二人台演出团体也在这里。

在阳高,最初的二人台曲调出现在清朝咸丰年间。当时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艺人自生自长,各自带着各自的民间小曲。到了阳高,大家的班子互相滚在一块儿,就像“风搅雪”一样,各地的小曲相互融合,最终汇成了质朴直白的情感、奔放高亢的声腔。

不需要太多人,只一丑(生)一旦,就足以体现融合的原初。在这部“走西口”的移民史中,二人台作为结晶,被称为“北方民族的有声史记”“别样离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