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7月发布《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6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512.53亿册(份、盒、张),较2015年降低6.90%。其中,出版图书499884种,重版、重印237469种。[2]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每年出版发行的文献是数以十万计的,图书馆文献的收藏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考虑到图书馆的财力、人力、物力,以及图书馆自身的特点性质,图书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收藏所有文献的。那么,如何确定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门类和数量呢?应该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中,指导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工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图书馆性质决定文献收藏范围
不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提供的特色服务是不一样的,所以,其收藏范围也不尽相词。比如公共图书馆设有少儿部,收藏各种少儿读物,而高校图书馆就没有必要。
具体的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公共图书馆是面向杜会全体公众开放的,它的用户包括各种类型,成分广泛而复杂。所以,就要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尽可能的丰富,既要有学术的、又要有休闲的;既要有专业性的,又要有通俗的,要包含各种文献资源。如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古籍善本、特藏专藏、工具书、年鉴、电子出版物、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国家图书馆除全面收藏本馆出版物外,还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包括有关本国的外文书刊)。另外,国家图书馆的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泰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而像一些医学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就应该主要甚至全部是医学方面的文献。
(二)以读者需求决定文献采访取舍
作为图书馆,需要收藏尽可能多的文献,以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但是,限于条件,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做不至于搜集完全所有的文献,图书馆所收藏的只是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的一部分。因此,任何图书馆都要面对文献收藏策略问题,要确定如何收藏文献、收藏什么文献。
一般的图书馆在确定收藏范围时,都是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收藏尽可能多的品种和数量的文献,以丰富自己的馆藏。以文献的品种和数量为取向,是图书馆收藏策略。
然而,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图书馆不是藏书楼,图书馆收藏文献不是为了保存文献,而是为了利用文献。充分利用文献,充分发挥文献的作用,才是图书馆收藏文献的目的。因此,图书馆在收藏文献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收藏对读者最有用、最有价值的文献。也就是说,图书馆收藏文軟,要以读者的需要为取向。
图书傅收藏文献要以读者的需要为取向,体现了图书馆在对待馆藏问题上,关注的是文献的内容、文献对读者的意义、文献的知识含量。这就是文献收藏的知识管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知识是一个与主体相联系的概念。只有主体关心、感兴趣的信息,对主体来说才是知识。不同的主体,它的知识范围是不一样的。所以,以读者的需要为取向,也是图书馆在收藏策略上的以人为本。
(三)以便于检索作为文献编目准则
编目部门是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对图书、期刊及电子资源进行有效分类、主题标引,并用marc元数据进行编目,把知识管理的概念融入编目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一本书,一个有读者概念的编目员,会随时考虑到读者的检索习惯,在编目过程中为读者多提供几个有效的检索点。提高图书利用率和读者在检索时的便利性,是编目员在知识管理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对不同的图书要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处理。目前可套录的编目数据很多,但要根据本馆的图书排架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有助于图书利用率的提高。例如:通常情况下丛书,都是分散编目的,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千篇一律地生搬硬套。因为对于一些作者不同,但学科类目相对集中,又是一次性入藏的丛书,可以根据读者的专业需求和阅读倾向,将这类图书进行特殊处理,按多卷书的方式进行编目,使整套书排架集中在一起,为借阅提供方便。
随着电子网络的发展,编目工作已不再局限于纸质文献,而是向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延伸。在网络环境下,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实力,已不再是馆藏图书的数量,而是该图书馆通过网络能提供的知识获取能力。那么,面对众多的网上资源和数字化文献,如何进行文本挖掘、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这对编目工作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元数据、文献构建、知识管理,成为编目工作新的知识增长点。因为当纸质文献在文献交流中退居次要地位时,文献的生产、发布、保存、存取、传递等环节都对数字化文献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编目工作者,如果能将书目控制原理与元数据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书目控制的对象扩展到虚拟的知识空间,那么,编目工作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也极为广阔。
此外,数字化文献的编目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许多同行所忽视,那就是在纸质文献与数字化文献交叉发行的同时,目前各馆都或多或少购买了国内外各种数据库电子资源。许多电子版的资源可能比纸质文献更早面世。如果数字化文献编目工作做得及时,就可能避免许多资源的重复购买所导致的资金浪费现象。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着手将提供全文的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料做成书目信息,并链接全文,将本馆的电子信息资源与印刷型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读者进入图书馆的检索界面,尤如进入一家大型的超市,非常便利。
(四)以知识价值来确定收藏形式(www.xing528.com)
文献的收藏形式按照收藏时间,可以分为四种:永久收藏、长期收藏、一般收藏、短期收藏。对于图书馆来说,采访工作是不断进行的,每年都要补充最新的有价值的文献。如果所有的文献都是永久收藏的话,这就意味着图书馆的文献量越来越大,不仅对于簡书馆有限的馆舍面积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还需要数量庞大的管理费。这时,就要求图书馆对馆藏文献有所取舍。即有些文献要长期保存,有些文献却要在失去其价值时撤出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根据文献的知识价值来决定文献的收藏形式,根据其知识价值的高低,分别采用永久收藏、长斯收藏、一般收藏和短期收藏的文献收藏形式。文献的知识价值构成非常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文献的珍贵程度
越是稀少的文献越是珍贵,珍贵文献本身的历史和文物意义,就蕴含着大量的知识。
2.文献的完整程度
文献经过长期使用和收藏,往往会出现破损和缺失。文献的破损和缺失,会造成文献知识的不完整。特别是对多卷成套的文献、连续出版物来说,更是如此。越是齐全完整的文献,对读者的利用价值就越高,其知识价值就越高。
3.文献的特殊程度
图书馆中收藏的文献是多种多样的。普通的文献如果有特殊之处,或是特殊形式的文献,就会有特别的价值。比如,名人批注过的书籍,由于这些批注具有研究价值而使书籍增添了知识价值。再如,一些事件的原始记录,无论是文字、照片、录音、录像,都具有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的知识价值。
图书馆收藏文献时,应当注重对文献价值的评估,把那些有重要知识价值的文献妥善收藏,以发挥文献最大的知识价值。
(五)以便于利用来管理馆藏文献
要实现图书馆文献收藏的知识管理,以便于利用来管理馆藏文献,方便读者借阅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基于用户将文献分为珍贵文献、热门文献和普通文献。
对于珍贵文献,因为除了信息价值之外的收藏价值,图书馆对其借阅制度的制定相对严格。然而,从知识管理和读者服务的角度,任何文献都应该投入到使用中。基于这两点,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到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兼顾。如影印出版和复制珍贵文献,将珍贵文献制成数字化文献等,将文献的复制版提供给读者。
对于热门文献,如一些常用的工具书、新书、某学科的前沿文献等,使用的读者较多。如果放在借阅室,借出的周期太长,这样就会出现部分读者长时间借不到书的情况。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可以通过统计流通借阅记录或进行读者调查等活动,将一些热门书籍放在阅览室或新书室,或者是对这些书进行影印、复制或数字化,尽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对于普通文献资源,图书馆根据一定的图书分类方法,本着读者方便的最大化和文献利用的最大化,将图书分门别类地放在阅览室,供读者借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