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知识组织及其研究范围

图书馆知识组织及其研究范围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8月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举行了第一届国际ISKO大会,会议主题是“知识组织工具与人类交往”。第二届于t992年8月在印度的马德拉斯举行,主题为“知识组织与认知范式”。具体来说,知识组织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为了能够对网上知识信息进行组织和控制,必须加强元数据研究,这将有利于形成自动化、高质量的网络搜索引擎,有利于网上信息的存取和检索。

图书馆知识组织及其研究范围

知识组织一词,最早于1929年由英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分类法专家、《书目分类法》(BC)的编制者布利斯(H.E.Bliss,1870—1955)提出。布利斯于1929年就出版了《知识组织和科学系统》、《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两部著作,从文献分类角度阐述了组织知识的思想。从1974年起,《国际分类法》(IC)开始刊登有关知识组织文献的最新书目,涉及情报科学(包括档案学图书馆学、一般文献工作、数据与博物馆文献工作)、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包括程序设计、联机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语言学与术语学、系统研究等广泛的学科领域。1989年,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了国际性学术研究机构国际知识组织学会(ISKO),主要从事分类法的研究。1993年,IC更名为知识组织(KO),由ISKO主办,知识组织的概念自此在图书情报界传播开来。

ISKO自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990年8月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举行了第一届国际ISKO大会,会议主题是“知识组织工具与人类交往”。第二届于t992年8月在印度的马德拉斯举行,主题为“知识组织与认知范式”。第三届于1994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主题为“知识组织与质量控制”。第四届于1996年7月在美国的华盛顿举行,主题为“知识组织与变革”。

目前,对知识组织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知识组织,是指对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揭示的有序结构,即知识的序化。②知识组织是指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③知识组织是对知识进行整序和提供,既处理大量的现有知识,又能相对降低存储知识的物理载体的盲目增长以免知识过于分散化。所以提供文献、评价科学文献和系统表述以生成新的便于利用和获取的有序化知识单元的处理系统即是知识组织。

具体来说,知识组织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组织的理论基础研究有发展历史、指导思想、基本原理、研究对象。

(2)知识组织处理工具、手段、技术的编制原理和使用说明。

(3)知识组织的具体方式、方法研究。既包括一般方法的研究,也包括对传统知识组织方法的改造研究,尤其是加强隐性知识的组织方法研究,如知识表示方法、知识重组方法、知识聚类方法、知识存检方法、知识布局方法、知识编辑方法、知识评价方法、知识监控方法等。

(4)知识组织的人工智能系统研究,知识库的建立、获取、更新与维护。知识库的整序方法包括顺序、索引、散列、树型等结构及数据字典的使用,层次结构的规则库,专家系统的知识组织方式方法等。(www.xing528.com)

(5)元数据研究。为了能够对网上知识信息进行组织和控制,必须加强元数据研究,这将有利于形成自动化、高质量的网络搜索引擎,有利于网上信息的存取和检索。

(6)知识组织的语言学研究。包括语法学研究、语义学研究和语用学研究,重点是研究自然语言标引与检索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检索语言中标引语言与用户需求表达语言之间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检索效率

知识组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以知识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方式和以知识关联为基础的知识组织方式。

(一)以知识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方式

知识组织是以知识单元(知识因子)为加工单位的,知识单元是经过专家精心评价、筛选、提取和测试之后获得的浓缩的知识。以知识单元为基础进行知识组织就是将知识单元或知识单元集合中的知识因子抽出,对其进行形式上的组织。由于只是对知识因子进行组织,而并未改变因子间的联系,所以在此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知识。从人类创造过程利用知识的特点出发来组织知识,建立知识系统,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英国学者B.C.布鲁克斯提出的“认知地图”(也称“知识地图”)和印度学者S.K.塞恩提出的“思想(情报)基因进化图谱”。知识地图中的每个结点即为一个知识单元,处于创造它们的逻辑位置上,通过引证相关与其他结点联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展示知识利用和生产的动态过程。布鲁克斯认为当此知识地图逐渐扩大并趋于稳定时,便可以作为数据库实现纯信息(或知识)检索。塞恩则认为可以从文献中先找出“思想基因”,然后按自然进化方式聚类,形成“思想基因串”,从而编制出新型的概念索引,供人们利用。所谓思想基因,实际上就是知识生产创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思想。这些思想同样可以表示为一个简单陈述,而陈述则可以分解为有限数量的概念。这些概念在人类创造过程中的有序重组就表现为各种定理、法则、定律和公式。尽管两位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但实质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希望找到知识生产过程的关键数据(知识单元),然后用图来标识其联系与结构,实现知识的有序化组织。这样的系统无疑是高效率的,但其可行性却值得推敲。这是因为:一方面,知识生产是动态的,积累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知识组织即使在很狭小的专业领域中,都表现为复杂的、多维的立体结构,二维的地图或图谱难以表现这种多维立体结构图景。事实上,要在平面上绘制出知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构图也绝非易事,要用这些图来实现数据检索就更为困难了。由此,有的专家提出了“知识空问”概念,把概念表达成类似多维空间中向量的对象。当重新确定某一领域时,对该知识领域结构的重新安排可在多维知识空间中进行,把相关的表示向量通过一次转移与一个新的概念向量集合联系起来。一个人的知识状态也可在多维空间用状态向量来表示,状态向量带有分量,分量是关于被个人理解的基本概念。由于这个多维知识空间的基础概念允许某个人的状态向量、某一领域中情报项的表示向量(正如某一检索系统表示的那样),以及作为代表某一知识领域的知识空间中对象的实际概念向量之间的不完全匹配,所以用户和检索系统之间的交互将会增加。

(二)以知识关联为基础的知识组织方式

以知识关联为基础的知识组织是在相关领域中提取大量知识因子,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综合,形成新的知识关联,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综合的知识产品。由于改变了知识因子间的原有联系,所以其结果可以提供新知识,也可以提供关于原知识的评价性或解释性知识。这种组织不只是知识单元的增加,更为明显的是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网络化、综合化,是内容的提纯和浓缩。它在众多公共知识中提取大量的结点,并赋予多个结点相应的联系,故对知识的组织更加全面、概括,形成了某一领域规模较大的知识多维网状结构。以此方式进行的知识组织以专家智能系统为代表。专家智能系统是人工智能走向实用阶段的一个最新研究领域,将人工智能用于知识的组织,便可建立专家智能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