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感悟要有空间,首先是对问题的革命。传统教学中,教师运用自己在课前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逻辑严密的问题,在一问一答中吞噬着本应属于学生的空间。表面看来,学生思维忙碌,而其实却在让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由可言,被束缚的疲惫的身心甚至找不到反抗的时间。长此下去,也就丧失了反抗的意念,养成了食“嚼过之食”的习惯,无味也罢,但求饱也。优秀的学生尚且可以配合老师找到答案,学习困难学生却被应接不暇的问题弄得头昏脑涨,连他自身所潜伏的那一点思想也被搁浅了。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由问题成堆到一棒子全部消灭,而要依据实情设计能挖掘学生思维潜力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启发引导下欢蹦乱跳起来。
1.问题要让人人参与
传统的教学中,百分之九十的课堂都是在进行优等生的思维共享,绝大多数学生一节课基本一言不发。究其原因,无外乎问题的偏难与学生的自卑胆怯。用什么方法可使他们“金口”常开、畅所欲言呢?实践告诉我们,“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无任何约束的情况下阐述个性化见解。见解越多越好,见解少只要表达就是进步。如《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段:
师:自己读读描写叶子一段,看自己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这一句把叶子的颜色变化写的准确生动,即使没见过爬山虎的人,也会了解得很清楚。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引人注意”一词用的妙。(www.xing528.com)
生:我喜欢第三句,因为它写出了叶子的动态的美。
那些看似杂乱的发言,哪个不是发自肺腑?或多或少是他们自主感悟的结果。这样的问题,不仅让优等生施展了才华,更重要的是让后进生鼓起了发言的勇气,感到了发言的乐趣,树立了发言的信心,开启了学生沉睡已久的思维大门。若长期训练,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2.问题能让百花竞艳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教师就应巧妙引导,尽量让学生奉献出他们的独特思维。“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什么?”“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发散思维,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词意,可以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也可以是一种精妙的写法……任由他们“各显神通”。
还记得在教学《五彩池》一文时,在结课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五彩池,教室里顿时沸腾一片,有人用广告语抒发感悟所得,精炼而引人;有人用赞美诗表情达意,激昂有力;有人用歌曲唱出了爱意,悦耳动听;有人用图画展示心得,美妙绝伦……真是主体闪光,个性放彩,百花竞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