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读感悟教学: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

导读感悟教学: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读感悟教学”是一个一举两得、读悟双赢的过程。所以,从形式上看,“导读感悟”是一个外显的导读活动过程,但实质是学生自读、感悟、体验、议论、领悟的过程。其教学一般依“读—评—悟—导—读”的步骤运作。其基本要则有二:一是鼓励发表个性化见解、追求发表之“量”;二是及时引导点拨,达成深刻感悟之“质”。

导读感悟教学: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

“导读感悟教学”是一个一举两得、读悟双赢的过程。具体而言,它强调以导读为龙头,在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展示“读什么、怎么读、读中想到了什么、读后想说点什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情地去品读文本,并积极主动地咬文嚼字,真诚地与文本对话,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升华其“读”,拓展其“悟”。所以,从形式上看,“导读感悟”是一个外显的导读活动过程,但实质是学生自读、感悟、体验、议论、领悟的过程。其中读是基础,导读是教法要则;悟是目的,深悟是教学归宿。所以,这个过程在引发兴趣的前提下,呈现出四个步骤依序运作、递升发展的轨迹。

(1)读什么——择定导读内容。导读内容一般可以从三处着眼:一是课文前面“预习”部分的提示,以达成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和初步感悟;二是课后“思考练习”中重点句段、疑难问题的设置,导读可促进对文本重点部分的深层感悟;三是教师依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确定的能表达情感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写人的文章可抓住其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变化的内容导读;写事文章其细节最易发人深省;写物文章抓住描写物的特点的句子导读最利于感悟;写景文章要注意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当然,择定朗读内容时还应大力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段,以利形成个性见解。

(2)怎么读——“导读感悟教学”的关键环节。它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一种能直达听者心田的,能使之动情、动容的朗读技巧,反复读文,以促成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认识、评价等。朗读技巧一般包括朗读的停顿、轻重、语气、语调、节奏四方面。“停顿”就是说话中的间歇,这里所说的停顿主要指情感停顿。“轻重”指为了突出某些字词的技巧方式而强调轻重分明、语气生动。“语气”指语句流露出来的气韵。“语调”则是一句话里声音高低重轻的配置。“节奏”不仅包含速度,还蕴含着朗读者感悟作品后思想感情波澜起伏的回还往复。指导朗读要关注教师的有效点拨,让学生在刻意雕琢中品味、感悟、揣摩、内化,直至雕琢痕迹荡然无存,情感表露回归自然。其教学一般依“读—评—悟—导—读”的步骤运作。值得注意的是,朗读技巧的不同便可以引发感悟上的差异。所以,教师应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有个性的朗读,使之读得自主、读得轻松、读得投入、读得有情。

(3)读中想到了什么——是指学生在朗读文本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思维活动,即学生自主感悟的过程。不难看出,这一步骤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自由想象的平台,让文本成为想象的载体,进而升华为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情感活动。其次,当学生思维受阻,反复朗读却悟不出内涵时,教师有必要及时调控课堂预设,或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行为体验,或巧妙点拨,或巧设补充材料,为学生思维构筑一个过渡的桥梁。(www.xing528.com)

(4)读后想说点什么——是指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自主感悟了文本意蕴,有了自己独到见解后,发表个性观点,彼此思想交流,进一步验证自己、表现自己,在资源共享或思维碰撞中,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提升的过程。此过程必须以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平台。教师要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身份融入学生们中间,鼓励学生实话实说,畅所欲言。既不要盲从优生观点,也不要察言观色,迎合教师口味,而要真正谈自己所思,这样,发表的见解才会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才有了个性之风采,交流之价值。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在倾听中准确、迅速地在头脑中加工、整合信息,对于那些见解偏颇或明显有误的观点,应及时而艺术地将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其基本要则有二:一是鼓励发表个性化见解、追求发表之“量”;二是及时引导点拨,达成深刻感悟之“质”。

学生感悟的达成标志着教学目标的基本实现,但教学中一般并不因此而结课,而是把感悟的情感再次依附于文本之上,激情饱满、绘声绘色地再次感悟朗读。这种朗读是一种内在的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心灵火花的迸发,因而,常常呈现起伏跌宕、打动人心、摄人心魄,让听者情思涌动的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