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作公开课,害怕学生课堂上配合不到位,老师都会在课前做一些类似于游戏、猜谜、讲故事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在众多听课老师面前的羞涩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我们把这样的开场叫做“暖场”。
说实在的,初次接触,我对此并不以为然。我坚信自己的课堂上通过适当的提问,恰当的引导,煽动性的启迪,一定会带动学生积极投入其中。一方面,我认为课前实施这个环节过于做作,另一方面,无形中加长了学生坐在教室的时间。而且我感觉到,在暖场过程中学生表现特别积极活跃,是因为教师的设计都是投学生所好,学生一定配合默契。但是,等到开始有任务驱动的教学环节,学生依然会回归常态,师生良好的互动还得靠教师自己去完成。
去年,我听了一节公开作文课,忽然茅塞顿开:暖场暖的不应该仅仅是课前的几分钟,而应该让一节课都看似在暖场。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课堂教学应该以活动设计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聪明的教师将暖场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把暖场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做到了无缝对接,感觉不到暖场的痕迹。这样的暖场更胜一筹。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效果会更好一些。说白了,好的暖场就是达成课堂教学的无痕化,打造一种平安课堂,快乐课堂,幸福课堂。
且看下面一节课案例:
老师走上讲台说: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学生坐下)我想问大家,是不是每次上课我们都这样问老师好?每一天都要做吗?
生:是
师:真的假的?
生:真的。
师:我们班谁算术最好?
生:王瑞。
师:王瑞,请你站起来。你能不能找两个同学算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读到六年级,我们要说多少次“老师,您好”?1天按7节课来计算,小学阶段你们要说多少次“老师,您好”?
生:(坐下来算)
师:想好了啊。一个学期按4个月算。1个月4周半,按22天算,4个月88天,1年176天,1天7节课,你们算算,多少?
生:7392次。
师:哎呀,6年下来我们要说这么多次“老师,您好!老师,您好!老师,您好!……(用不同语气、音调、语速说)为啥要这么说啊?
生:对老师的尊敬。
师:嗯,有这个作用。还有呢?
生:对老师的礼貌。
师:是什么礼貌呢?是展示你很有礼貌很有教养,还是人和人之间应该遵守的一种习俗?(www.xing528.com)
生:人和人之间应该遵守的一种礼貌。
师:哦,人和人之间应该遵守的一种礼貌行为。第二个作用了。你来说,还有啥用途?
生:告诉大家课开始了。
师:哦,是告诉大家课要开始了。你别老想着课间10分钟啊。能起到这个作用吗?你说完“老师,您好”是不是把心收回来了?
生:是。
师:说实话。
生:是。
师:每次都能吗?
生:有的时候能,有的时候不能。
师:这才是实话。说实话真好啊!
生:说完了就安静了。
师:收心,说完就安静,表示人和人之间社会的规范,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四种了。还有啥?
生;对老师的仰慕。
师:对老师的仰慕。要是老师讲得不好呢?我可听到有些同学私下里说:“这个老师课讲得差死了。”还仰慕他呢?每次都能表示仰慕?
生:能。
师:能。太棒了。人和人之间不管能力的谁高谁低,我们都要有一种对生命的尊重。非常好。来,击掌。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还有没有别的用途?五种了。考验我们每个人想象力的时候到了!
……
就这样,老师和学生看似从头至尾都在聊天,但其实一开始就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学的轨道。教师根据自己的预设引导着学生步步向前,但因为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特大兴趣,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并没有意识到上课的厌烦,这就是寓教于乐。学生始终沉浸在与老师的互动聊天中,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这样的课堂没有乏味的说教,没有对与错的压力,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共提到了26种上课问好的用途,而且说得有理有据。老师轻松、顺利、高效完成了自己的习作教学预设,完成了人教版最难教的单元习作“习俗”。在同学们的玩乐之间,老师开始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些用途全部抄写下来,就是一篇具体翔实的文章,只不过是篇只能达到快乐级别的文章,特色不鲜明。这样的作文学生怎能完成不了?而且字数肯定完全达标。为了鼓励优秀的学生写出更出色的作文,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老师设定了一个挑战级,让学生从26种用途中选择三种用途进行精细阐述,要求有自己的个性风格,有自己的理解,这种难度极高的要求给优秀的学生搭建了平台,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漏痕迹,润物无声。那么,课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上课犹如在游戏,在聊天,在玩耍……学生在学习知识、塑造品格,却感觉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又提到“暖场”,也就是说让暖场时的气氛始终萦绕着整个课堂,把知识点融入到暖场的活动中,预设时的思考就像暖场一样思维开阔,学生怎么会不喜欢作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