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届“名师之路”小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场震撼心灵的课堂教学盛宴在大快朵颐中圆满落幕。这次活动中,各位名师尽情彰显他们的个人风采,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充分展示了名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思维模式。
蒋军晶,三十出头的青年小伙,幽默、大气,把课堂完全当作了潇洒走一回的场所。孩子们跟着一起笑,一起乐,一起享受知识与激情碰撞的愉悦,在了无痕迹中进行着一场精神的洗礼。
一开始,蒋老师出示了六年级教材上《鸭子过马路》的第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然后老师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写一段话。待孩子们完成后,老师从中挑选出两篇不同风格的习作让学生们进行对比。经过认真阅读,学生发现,两篇作文都写得不错,但第二篇比第一篇更具体,而且更符合看图作文的特点。小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多处运用“好像在说”,文章一下子鲜活了。于是,围绕着“好像在说”,一节求实务本高效的作文指导课展开了。
蒋老师出示了一幅高清拍摄的情景视频:高空飞翔的天鹅鸣叫着,拍打着翅膀,那种自由与神气让听课者惊叹。地上笼子里的鸭子被惊醒了,嘎嘎嘎地对着长空嘶吼。它仰着头,扑棱着翅膀,满含忧郁的眼神,时而张大的嘴巴……此时,画面定格,蒋老师提出问题:
(1)鸭子张大嘴巴,好像在说什么?
(2)你是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的?
(3)好像在说的前面是否应该写些什么?
(4)如果不用“好像在说”,怎么样也能把事情写具体?或者写得更别具一格?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要的是不断地补充,而不是一味地重复。(www.xing528.com)
就这样,看似不经意的作文指导层次序列性特别强,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篇生动具体、想象合理、描写个性的作文。从而,我不禁思考:
(1)好的课堂都是简约的。一节课,蒋老师没有过多的形式,除了播放一段三分钟的视频,其他都是语言文字的对话,但是整个过程感觉不到一点儿枯燥和乏味。究其原因,就是于无声处的语言训练,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有意思,是因为通过视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观察鸭子的神态动作,想象鸭子的心理活动等,关键是加上蒋老师那种幽默而夸张的语言神情,听者受到强烈的感染,不由自主投入其中。说是听课,倒不如说是欣赏一场精彩的表演。有意义,是因为蒋老师紧紧围绕“好像在说”,训练了学生合理科学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观察的意识,明确观察应秉持的态度,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一切都在不经意间进行,幽默的对话,有趣的视频,激烈的讨论,不知不觉内化在情境中,于是,简约而求实的教学生成了。
(2)语言训练点一定要捕捉准,一定要真正有利于习作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与方法的掌握。本节课中,蒋老师抓住“好像在说”引导教学,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对话中明确了如何写具体与写生动。这样的设计理念,这样的敏锐能力,不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具有的。特别是对训练点的捕捉更需要实践中的潜移默化。所以,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训练自己独特的语言敏锐感,要有意识去思考、去设计。我们经常说,现在的课堂要彰显无痕,无痕教学是我们追求的高境界。但是,我认为,无痕的教学更要设计,设计的过程正是教师磨课的过程,是教师对文本进行钻研、思考、重新建构的过程。我坚信,好课一定是设计出来的。有好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特别是习作课,一课一训练更显重要。
(3)个性的表达在于教师的点拨和激发。我们经常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我们斥责学生,但是否反观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做到了启发吗?做到了调动吗?蒋老师让学生观察细节并进行表达时,一再强调:要有补充而不是重复。这样,学生想方设法观察别人没有观察到的细节,表达别人没有表达出的观点。即使观点一致,学生也在设法寻求着全新的表达方式,力争与众不同。有学生说:“我从鸭子伸长的脖子看出它好像在说,放我出去,我也要翱翔在天空。”有的说:“我从鸭子拍打的翅膀看出,鸭子十分着急,好像在说,谁把我关起来的,我要自由。”有的说:“从鸭子忧郁的眼神看到了想说的话。”有的说从鸭子嘎嘎的叫声的急促感受到的……教师的一句“不能重复”,一句看谁的观察更独特,激励着学生们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竭尽全力去构建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可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教师的激励与预设何等重要。
(4)作文课同样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亲自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才会印象深刻,才会牢记于心。蒋军晶老师没有指导学生怎样去写,而是拿出学生自己的两篇作文,让学生们自己去读、去对比、去发现、去思考,然后判断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看似教师跟着学生在走,其实教师预设巧妙无痕,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教师布下的“局”中,情不自禁去自主发现。这就是名师们的高明之处。
结课时,全场掌声雷动。因为蒋老师将作文课上得生动而传神,上得简约而丰富。作文是有方法的,不然,他的课不会这么精彩。蒋老师一再强调,我有方法,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定来自于教师深刻的思考,来自于对学生分析后的独到的设计。
于是,我又想到了曾曦教授。曾曦教授教给高中学生一种简洁的方法,无论什么作文素材,都离不开四大领域“合作、和谐、发展、爱”,然后巧妙地进行套版。说到这儿,我们似乎感到这有些临阵磨刀的意思,似乎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搞教育,似乎忽视了作文教学日常的语言积累、阅读积淀、训练表达等。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套路的确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限制,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归类。如果怎么归都感到不恰当时,就要反思自己题材选择的科学性了。
这就是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