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从小学到大学,向来是教师、学生、家长谈论的焦点。如果说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作文就是“哪怕食之无味但决不能弃之”。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让作文食之有味。因为它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学底蕴、生活阅历、思想内涵等各项指标的外在综合体现,更是决定一个人语文学业成绩的核心构成部件。无论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考虑,还是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长远发展考虑,作文能力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所以,作文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必须直面的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其实,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1925年叶绍钧的《作文论》一书中,把文章要素分为文风、组织、文体、叙述、议论、抒情、描写、修辞等8项内容。20世纪80年代起,大家对文章的四要素基本达成共识,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章熊在《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一文中,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将作文的18种变量即体裁、中心、材料、分析、思想、首尾、层次、过渡、连贯、详略、叙述、议论、描写、修辞、词汇、语句、文字标点、卷面等概括为语言表达、层次结构、思想内容3个方面。在我国,这套“八大块”“四要素”“三方面”文章学知识体系,为作文教学提供着基本的知识供给。一直以来,教师也基本从这些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在作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专家学者的理论建树层出不穷,各个流派、各类经验、各种文章,让语文教师眼花缭乱。但是,改革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还是不会写,作文还是档次太低,能力、水平依然如故,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似乎总游离于真实的教学之外。怎样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更接地气地去指导和引领,点拨和启迪,剔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理论说教,是切实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www.xing528.com)
谈到作文教学,不同层面的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我摘录了一部分,希望大家在阅读中有所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