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读感悟”是我承担的实验专题。两年多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在导读的技巧上寻求突破点。上课前总是悬着一颗心,上课时小心翼翼地尝试,下课后又进行反思,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记得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时,以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为重点,突出了小红军勇敢坚强,不拖累别人的美好品质。我抓住这句话重点导读:
例句: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师:同学们试着读一下,体验该句的重音在哪里,语气应该怎样读?
生:(自由试读)
师:谁愿意读一下,让大家检验一下你读得怎么样?
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为什么?谁能读得比他更好?
生:(读)
……(www.xing528.com)
如此反复持续训练,虽然重视了导读,但总感觉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没有层次感。到底谁读得好谁读得差?好与差如何评判?学生是茫然的,教师是无助的。细细思量,我想应该是导读时没有指出技巧,只一味让学生感受,学生云里雾里不知老师的意图,反而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调整思路,我重新引导:
师:(让一名学生读完后)谁评价他读得怎么样?注意从他朗读的语气、重音、语速上进行评价。
生:(抓住这几个方面谈的不错)。
师:那你们认为应是用怎样的语气读?(轻松、毫不在意、满脸高兴)
应把重音放在哪些词上?(满不在乎、瘦、强多、快)
为什么应该放在这几个词语上?说说理由。
师:(在学生说完理由后)请同学们强调朗读的重音,调整好朗读的语气,再读,相信会读出不同的感觉。
这样的结果果然层层递进,有所升华。看来,在备课之时,自己首先要反复诵读,找准导读的切入点,上课才会有的放矢,稳中求胜。读的次数不感到繁琐,但读的质量却有所突破,这才是导读的最佳状态。以往教学中,因为对自己朗读水平的不自信,导读时总会模棱两可,我想,作为教师,一定要锤炼自己的朗读功力,让自己所找的重音、语调成为学生感悟,效仿的切入口,让导读的技巧透明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