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感受学生创造的惊喜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感受学生创造的惊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细品味,是他们没有把自己总拘泥于讲台之上,而是不断穿越于学生之间。于老师立刻高兴地说:“呵,真棒!进步太快了,你比老师想象的还要聪明。”我想,那掌声不仅是给学生进步的鼓励,更是对于老师精湛教艺的高度评价。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生命的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学生就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感受学生创造的惊喜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地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面对三尺讲台,教师一旦踏上,便似乎树立了权威,拥有了尊严。老师讲,学生听,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和理所当然。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观,教师开始言语表扬,学生开始鼓掌激励,师生之间开始呈现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但仔细想想,那毕竟是一种远距离的沟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只是语言信息)。面对当前这种班额大、学生多的情况,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的活动尽收眼底,常常是自顾不暇,关照不周。

曾欣赏过许多名师大家的授课,感到的就是亲切自然。他们没有做作的表演,一切显得自然可掬,亲切有余。细细品味,是他们没有把自己总拘泥于讲台之上,而是不断穿越于学生之间。时而用手摸摸学生的头,时而轻拍学生的肩,时而俯身端详学生,时而用脸爱抚学生……他们的身影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几乎停驻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肌肤几乎触摸过每一个学生的身体,他们与学生的交流实实在在,让学生感受到了平等与尊重。我想,这才是最具魅力的激励,强大的感染力尽在不言中。他们的确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记得于永正老师授课时,叫一位后进生朗读课文。一开始,他结结巴巴,词不达意,于老师并不着急,站在他面前,拍拍他的脑袋,和颜悦色地说:“我知道你是紧张了,男子汉,胆子放大,再读一遍。”学生挺挺胸,勇敢地读了第二次,只读错了一个字。于老师立刻高兴地说:“呵,真棒!进步太快了,你比老师想象的还要聪明。”可想而知,当那个学生读第三次的时候,流利、感情充沛,抑扬顿挫俱佳,教室里顿时掌声如潮。我想,那掌声不仅是给学生进步的鼓励,更是对于老师精湛教艺的高度评价。(www.xing528.com)

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生命的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学生就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