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导读感悟模式发掘魅力

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导读感悟模式发掘魅力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读”是“语文导读感悟”教学模式的灵魂。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的确感受到了“读”的魅力。有的定语(状语)应读得缓慢、轻柔,让人在似听非听中感受当时的气氛。在又慢又轻又悲痛的朗读中感受人们对总理的爱戴。看来,要想让学生“读”得到位,读得有感情,必须在朗读的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时,再出示“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这句话,相信读出的感觉会大不一样。

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导读感悟模式发掘魅力

“导读”是“语文导读感悟”教学模式的灵魂。只有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读出情境,读出韵味,读得人心灵震颤,读得人喜笑颜开,读得人热泪盈眶,读得人如同身临其境,才能显示出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的确感受到了“读”的魅力。在此总结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1.巧读定语状语

(1)有的定语(状语)应读得轻快、活泼,读出句子的美感。例:“可爱的”小兔子,“迷人的”风景,“轻柔地”抚摸,这些定语(状语)既要读得轻快,又要强调出事物的特点。

(2)有的定语(状语)应读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如:“几步”跨到、“马上”解下、“立刻”站起来,这些词语只有读得迅速,着重朗读,才能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当时急切的心情以及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3)有的定语(状语)应读得缓慢、轻柔,让人在似听非听中感受当时的气氛。

如:灵车“缓缓地”开走了。在又慢又轻又悲痛的朗读中感受人们对总理的爱戴。

2.强调补语

抓住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是教师教学的共性所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会让学生抓住动词反复朗读。但有时候,补语才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如:剪得“又细又匀”,擦得“干干净净”。假如这时重读动词便毫无意义,因为补语才能表现母亲养蚕的辛苦。

3.及时点拨,感染气氛

学生能否读得入情入境,我觉得关键还在于教师语言点拨是否到位。

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自读,把文字读熟,再让他们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读完的感受,先在脑海里留下危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渲染:“同学们,一架载着国家领导人的飞机突然遇到了强烈的寒流,飞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垂直地向下坠落,马上就要碰到山尖了,马上就要机毁人亡了,马上就要惨不忍睹了。孩子们,多么危急呀!请同学们齐读,看能否读出危急、危险的处境。”在我的感染下,同学们马上带上情感,把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握得很准确,读得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

又如:教学《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我这样说道:“同学们,战士们‘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汝河拦路,无船渡过’,这怎不让人心惊胆战。”学生一听,马上进入情境中,“一丈多深”读得长而慢,“前有……后有……”一句读得迅速着急,一下子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看来,要想让学生“读”得到位,读得有感情,必须在朗读的方法上进行指导。想起曾经教学“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这一句时,让学生反复读却效果不佳,很是郁闷。假如现在我来教,我会这样说:“同学们,母亲为我们一生操劳,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白发染白了双鬓,皱纹爬满了面颊,在我们的眼前一日日走向衰老。当有一天,看到一个老态龙钟的母亲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想,他们内心涌起的一定是“伤感、难过”之情。这时,再出示“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这句话,相信读出的感觉会大不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