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安宁区长风小学 李彩霞
安宁区长风小学全体语文教师
评课地点:安宁区长风小学多功能教室
评课议程:
一、授课教师自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并且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中,围绕“尊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赏识尊严。通过学习《嗟来之食》让学生明白尊严是一种高贵的品格,自古就有品性高洁之人,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我在设计上力求围绕主线,设计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抓住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让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来突出了重点。其次,落实词语教学,通过表演、想象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再次,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语,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在此读写结合,让孩子们把感受写在语文书上。最后,再回到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中,理解“富翁”与“尊严”的关系。结尾处拓展阅读《嗟来之食》,将这一课的内容作延伸拓展,可以说将课程资源做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对“尊严”的认识更为深刻。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上课时由于时间原因每个环节进行得比较匆忙,有个别问题只让个别学生回答,没有照顾到全体。本节课学生的朗读训练时间比较少,尤其在抓住哈默的三次对话上,只是在老师的情境引导下齐读了一遍,如果在此段让学生进行个性朗读,个性化体会、感悟,让学生先读,读完后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就会相互启发,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针对这次讲课所暴露出的不足,我要在教学中努力改正,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www.xing528.com)
二、听课教师评议:
1.王春兰校长评课:
李老师的教学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善于启发引导,注重点拨提升,其主要特点:
一是紧扣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师解读文本时,一旦辨出了关键词句,就意味着辨出了文章表达的主要意图,意味着找出文章意脉的内在联系。抓关键词句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李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深入的,且能巧妙安排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带有“尊严”一词的中心句,这句话也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句,教师由此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哈默;接着,让学生找出最能反映哈默有尊严的三句话,进行重点教学,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中心句的含义。重点语句的教学做到前后呼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促使学生的理解向深度和广度迈进。理解句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语,懂得什么是尊严,同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是关注学情,注重适时点拨。教师介绍哈默时,补充了课外资料,为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作铺垫;当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人物心情时,教师给予评价和引导;当学生理解肤浅时,教师巧妙提醒,如让学生关注描写哈默的动作词“仰起头问”,感悟其尊重他人的品格,让学生读句中重复出现的三个“不”字,体会哈默的坚定。教师恰当地点拨,使学生不断感悟到文章用词的精妙。
三是教师评价语言丰富,课堂驾驭自如,一方面说明教师思维敏捷,以生为本,评价适时、适度、适用,很好地把握表扬和指出不足的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教学功底厚实,将教学小结和调控引导有机结合,既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理解的积极性,又注重让学生明白事理,习得方法,赢得自信。
2.听了李老师上的《尊严》一课,感觉很好。看着她不断进步,逐渐成熟,由衷地高兴。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拒绝白吃人家东西的一个故事。虽然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但是这节课老师的指导恰到好处,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师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的神态、动作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墨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教师在学生谈体会时,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墨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老师: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巧妙地引导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墨自尊的体会。这时,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但是这一步只停留在个别孩子的回答上,没有给更多的孩子思考想象的时间。即使这样,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3.学完课文后,教师补充了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嗟来之食》。这篇文章是古文《不食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是说齐国的一位饥民不吃富商黔敖施舍的食物而饿死于路边的故事。老师让学生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学生进行了比较阅读,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教师补充材料大大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加积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