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兰州市安宁区崔家庄小学课题负责人 左晓玲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教科书并不是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教学所承载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学的基础,更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传承,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因此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为我们每位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理论界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可是,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原则?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体,可以采用哪些可能的途径与方法来开发课程资源?所有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研究意在实现以下四个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对教师的教学和视野、教学技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推动甚至是挑战作用,对于改变“知识本位”的单一式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可以更好地建设学科教学教育资源库,提高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通过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切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效落实课程三维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推动现有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语文学习不再是独立的、封闭的、机械的,它是灵活的、开放的。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全面开发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家庭语文学习资源、社会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学习语文。
3.通过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总结具有操作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案例,并在全校乃至全区范围推广,使教师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从而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性的保障。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不但会在教育领域内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会使全社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为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奠定基础。
4.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资源观念,使教师真正成长为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设计者与开发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在课程资源结构的重心发生变化时,本课题立足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实验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校本语文资源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展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开发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教学融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本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小学语文阅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
作为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要力图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创设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方式,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比如,我们学校结合当前的感恩教育所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会感恩”,就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发现应该感恩的事物,并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体验感恩,还要写好一篇感恩的文章,参加学校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将思想教育寓于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之中。一篇篇情感真挚的美文应运而生,《谢谢地球妈妈》《感恩小草》《我给奶奶洗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点开设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们学校开设的“整本书阅读”课程,让孩子利用午读时间共读一本书,在有共同话题的基础上,进行好书推介、读书交流、摘抄好词佳句、撰写读后感等系列读书活动,体验阅读的快乐,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我校结合体育课开发的校本课程“定向越野”,把体育和科技无线电知识结合起来,在孩子们参与的过程中,提供了习作素材,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www.xing528.com)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意义有深刻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通过实践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和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思想,通过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推陈出新,使课题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
3.行动研究法:组织进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的教学评比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每阶段的研究成果,寻找不足,取长补短,完善研究方案,最后形成完善有效的方法体系,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交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心得体会,并且实验组还根据研究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和成果。
(三)本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由课题负责人左晓玲牵头,成立课题组,填写申报表,撰写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6年4月):由课题组成员梁媛负责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开展系列研究(撰写随笔、论文、课例展示)。
3.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2月):由课题组成员左晓玲负责收集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四、预期完成的成果:
1.完成经班级实验后成熟的课堂教学展示课3-5节,展示研究成果;完成3-5节录像课,然后进行集体评议;
2.完成研究论文、随笔等5-8篇。
3.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研究报告,并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2015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