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彼得三世的即位对丹麦构成威胁——丹麦被盟友抛弃——奥地利的背叛——卡斯帕·冯·萨尔德恩——罗伯特·默里·基思和卡斯帕·冯·萨尔德恩希望和平——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态度模棱两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支持彼得三世与丹麦反目——彼得三世提防俄罗斯人——柏林和平会议——俄罗斯帝国和丹麦的相对军事实力——汉堡事件——愤怒的彼得三世——反对势力的进展——圣彼得堡的七月政变突然停止了战争
丹麦国王腓特烈五世
目前为止,普鲁士人和亲普鲁士的俄罗斯人轻轻松松地掌控着彼得三世。然而,他们也对彼得三世那不可捉摸、无法战胜的固执感到不愉快了。彼得三世虽然对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非常迷恋,但对丹麦的仇恨更加强烈。这在整个欧洲都是众人皆知的。以致于丹麦政府认为,彼得三世的即位无异于宣布两国进入了敌对状态。实际上,所有与神圣罗马帝国交战过的国家都试图从彼得三世的政治手腕中捞取政治资本,并且玩世不恭地无视现有条约。这在18世纪肮脏的外交记录中是绝无先例的。而争论的焦点是北石勒苏益格的所有权问题。根据1720年[1]、1732年[2]和1734年[3]签订的条约,大不列颠王国、法兰西王国、奥地利和瑞典正式向丹麦提供了担保。[4]现在,所有的担保国都急于否认他们承担的义务,唯恐得罪彼得三世。瑞典克拉斯·埃克布拉德伯爵宣称,鉴于瑞典已经精疲力竭,他不得不“在局势明朗之前,与所有人保持友好关系”。法兰西王国政府以财政窘迫为由请求原谅。大不列颠王国宣布它的立场不允许它参与“这些不幸的敌对行动”——当时俄罗斯帝国和丹麦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除非丹麦给大不列颠王国提供良好的服务。也就是说,大不列颠王国打算保持中立。但最糟糕的是奥地利采取的立场。在奥地利大使们看来,给彼得三世留下好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牺牲丹麦,让彼得三世复仇。文策尔·安东·冯·考尼茨尽管很清楚让俄罗斯帝国压制丹麦是与奥地利利益背道而驰的,但还是准备通过资助彼得三世对丹麦国王腓特烈五世[5]发动战争来赢得彼得三世的好感。我们如果还能想起,维也纳宫廷不仅在1734年的条约中保证北石勒苏益格是丹麦的领土,而且在1738年的补充条约[6]中甚至承诺,为了丹麦王室的利益,维也纳宫廷会与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爵调解关于戈特霍普土地的长期争端,就会知道这是一种多么卑鄙的背叛。[7]丹麦政府知道奥地利的意图。丹麦政府把维持和平的希望寄托在大不列颠王国驻圣彼得堡大使罗伯特·默里·基思和彼得三世的荷尔斯泰因智囊团的主要成员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伯爵的努力上。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伯爵曾在公国中担任过许多要职,深得别人的信任。卡斯帕·冯·萨尔德恩是俄罗斯帝国最能干的外交官,也是俄罗斯帝国最不讲道德的外交官。任职期间,卡斯帕·冯·萨尔德恩精力充沛、能力非凡,既狡诈又残暴。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不仅受到圣彼得堡所有外国大使的尊敬,还受到有一双慧眼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尊敬。那个时候,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一点儿也不关心俄罗斯帝国的利益。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以一种精打细算的爱国主义方式,坚信荷尔斯泰因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国会比作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属国好得多。通过大不列颠王国大使罗伯特·默里·基思和荷尔斯泰因智囊团的主要成员卡斯帕·冯·萨尔德恩的努力,促成了荷尔斯泰因乔治·路德维希与丹麦大使格雷戈斯·克里斯汀·冯·哈克斯特豪森的合作。这才使彼得三世安静了一段时间。大不列颠王国大使罗伯特·默里·基思和荷尔斯泰因智囊团的主要成员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伯爵奉承彼得三世,说彼得三世有可能成为欧洲的和平缔造者。他们还巧妙地争辩说,如果政治形势明朗,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应对丹麦。此外,荷尔斯泰因智囊团的主要成员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伯爵还暗示说,鉴于俄罗斯帝国和荷尔斯泰因之间的距离,同丹麦的战争将十分困难,而且至少需要十万人的军队。但当彼得三世的怒火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大不列颠王国大使罗伯特·默里·基思和荷尔斯泰因智囊团的主要成员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伯爵再也无法控制。起初,彼得三世似乎对丹麦归还石勒苏益格感到满意,甚至准备放弃吕贝克主教辖区[8]。但不久后,彼得三世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最后,彼得三世甚至提出要整个南石勒苏益格和普罗恩、塞格伯格。这些主张提出的时间与普鲁士王国签订条约的时间相吻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影响和建议造成的。
亚当·戈特洛布·莫尔特克
在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位的最后几天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与丹麦的关系非常友好,甚至接受了与丹麦建立进攻和防御联盟的提议。但彼得三世一登上皇位,普鲁士王国所有与丹麦结盟的想法都消失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崇拜者——彼得三世的即位不仅使普鲁士王国免于灭亡,而且在普鲁士王国与奥地利的斗争中,为普鲁士王国赢得了一个新的盟友。的确,对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来说,俄罗斯帝国和丹麦之间决裂,并非是一件好事。因为作为俄罗斯帝国的积极盟友,普鲁士王国必定会参加战争。其实,普鲁士王国同其他国家一样,宁愿把荷尔斯泰因看作是丹麦的一个省,而不是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前哨。但正如奥地利对普鲁士王国的恐惧使它拒绝履行对丹麦的义务一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不惜一切代价报复奥地利的愿望也驱使他至死也要支持彼得三世的反丹麦政策。“在我目前的情况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在给威廉·伯恩哈德·冯·戈尔茨男爵的信中写道,“我必须盲目地接受彼得三世的一切观点。”因此,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通过威廉·伯恩哈德·冯·戈尔茨男爵向彼得三世表明,哥本哈根的主要政治家约翰·哈特维·恩斯特·冯·伯恩斯托夫和亚当·戈特洛布·莫尔特克紧张又胆怯。其实,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很清楚,这种说法与事实完全相反[9]。他们永远不敢攻击俄罗斯帝国。“陛下可以随意处置丹麦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写道。同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认为彼得三世的要求是合理的,无需惧怕法兰西王国或瑞典。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不断地告诉彼得三世丹麦人的动向,并为迅速粉碎丹麦的抵抗提出最好的作战计划。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还答应尽一切可能帮助彼得三世对付丹麦人,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亲自率领一支辅助部队对付“共同的敌人”。一方面,没有什么比从偶像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更令彼得三世高兴。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可能使彼得三世对丹麦采取极端手段。就这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走过头了,终于发现自己无法阻止他所诱导的不可估量的冲动力量。尽管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极力怂恿彼得三世对丹麦的主张坚持到底,但在充分利用俄罗斯帝国的军队之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不希望彼得三世和丹麦国王腓特烈五世公开决裂。因此,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警告彼得三世。如果一定要参战的话,在上前线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坦率地说,我不相信你们这些俄罗斯人,”在1762年5月1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给彼得三世的信[10]中写道,“任何人都会感谢上天赐予一位这么优秀和令人钦佩的沙皇。但我担心,几个贪财的人会被诱使造反,转而支持不伦瑞克的亲王[11]。如果你不在的时候,他们成立一个阴谋集团,废黜陛下。那该怎么办?”然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建议彼得三世,在离开俄罗斯帝国时带走所有可疑的人,包括外国大使——从而从俄罗斯帝国内部清除叛乱和阴谋的所有种子;让他们在维斯马或罗斯托克学习;把俄罗斯帝国首都交给忠实的荷尔斯泰因人和利沃尼亚人。
维斯马平面图
但这位自以为是的沙皇——彼得三世,既无法被劝诱也无法被说服。彼得三世对自己极度自信。1762年5月17日,彼得三世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回复,“我保证伊凡六世·安东诺维奇会受到严密的保护,”彼得三世接着说,“如果俄罗斯人想要伤害我,他们早就可以这么做了。因为我从不采取任何的预防措施,总是把自己交给上帝,并且在大街上自由活动。我向陛下保证,你一旦知道如何对付俄罗斯人,就可以对他们放心了。还有,陛下,如果在俄罗斯帝国打仗的时候,这些俄罗斯人看到我留在国内,会怎么看我呢?就像我曾听我们团的士兵说过二十多次的那样,他们一直希望他们的主子表现得像个男人,而不是像个女人。难道我以后要因为这赤裸裸的欺骗,一直活在自我责备里,并因此痛苦地死去吗?”这些可谓是豪言壮语!令人遗憾的是,在他们背后并没有什么勇敢或男子气概的表现。当然,在这之后,任何进一步的抗议都只会损害普鲁士在圣彼得堡的事业。
尽管如此,彼得三世还是被说服并尝试谈判,并授权让驻哥本哈根的俄罗斯帝国大使尼古拉·冯·科夫和荷尔斯泰因智囊团的主要成员卡斯帕·冯·萨尔德恩伯爵作为代表参与。事实上,对于彼得三世而言,这次谈判只是一个形式。彼得三世不仅于1762年5月5日与普鲁士王国达成了和平协议,而且于1762年6月19日与普鲁士王国结成了明确的联盟。联盟条约中有一项条款规定,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必须尽其最大努力在哥本哈根进行积极的交涉,以使丹麦承认彼得三世对石勒苏益格的主张。如果这些交涉无效,普鲁士王国则诉诸武力使其承认。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甚至向彼得三世保证,在战争中,普鲁士王国从丹麦抢夺过来的领土可以割让给俄罗斯帝国。所以此时的彼得三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愿意放弃对丹麦的任何主张。彼得三世选择柏林作为和平谈判会议的地点,并指定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作为调解人。彼得三世坚持认为,他提出的条件应被视为最后通牒。如果这些条件不被完全接受,谈判可能会立即中断。彼得三世现在要求的不仅是从前属于戈特普的那部分石勒苏益格,而且还有俄罗斯帝国的石勒苏益格[12]。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没有调停的余地。事实上,彼得三世有充分的理由指望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斡旋。一方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已经秘密地指示出席会议的普鲁士王国代表芬克·冯·芬肯施泰因自始至终支持俄罗斯帝国代表。另一方面,丹麦的部长们对这次会议的问题不抱任何幻想。很明显,这场纷争只能靠武力解决。他们现在只想多争取一点时间。战争的结果是不容置疑的。就海上实力来说,丹麦确实比俄罗斯帝国强得多。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统治时期,俄罗斯帝国海军被忽视了。据奥地利大使弗洛里蒙·克洛德·梅西-阿尔让泰伯爵所说,1762年5月中旬,俄罗斯帝国海军由十八艘轮船组成,而每艘轮船有五十到八十门大炮。但糟糕的是,俄罗斯帝国舰队要到夏末才能出海。然而,丹麦舰队的装备极其精良。德·丰特奈海军上将率领着由十四艘军舰和八艘护卫舰组成的中队在波罗的海巡航。这足以封锁俄罗斯帝国舰队,特别是瑞典已同意保持善意的中立。此外,丹麦政府拥有的海上指挥权能阻止俄罗斯帝国通过最短的路线向在神圣罗马帝国北部的军队提供补给。事实上,俄罗斯帝国总司令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在给彼得三世的信中提到了当时的形势,并抱怨说,粮食的缺乏让他感到绝望。然而,在哥本哈根,人们并非毫无根据地担心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善意可能会帮助俄罗斯帝国克服这一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丹麦将受到来自陆地方面的严重威胁。因为在普鲁士王国的纵容下,俄罗斯人可以很容易地越过丹麦北部边界。也许在数量上,俄罗斯帝国的兵力并没什么优势,但作为一支作战的军队来说,它有很多优势。因为这支军队大部分是退伍军人,而且这些退伍军人经验丰富。
德·丰特奈海军上将
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
与此同时,俄军正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的科尔伯格周围集结。科尔伯格是俄军在七年战争期间占领的。根据俄罗斯帝国与普鲁士王国刚刚签订的条约,这座堡垒已经割让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然而现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不得不暂时把这座堡垒给彼得三世当作军事行动的基地使用。1762年7月月初,四万人在这里集结,由俄罗斯帝国最伟大的将军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指挥。丹麦现在面对的财政困境促使其不得不采取一项措施。连丹麦外交部部长约翰·哈特维·恩斯特·冯·伯恩斯托夫也承认这是一件“令人不快但又必须做的事”。丹麦一直在同自由城市——汉堡谈判贷款问题。但汉堡人一边担心自身的安全,一边又害怕俄罗斯帝国军队即将在神圣罗马帝国北部行军时进行报复,所以婉拒了贷款。但丹麦政府形势紧急,无法接受被拒绝的窘境。因此,丹麦一个师的军队奉命立即前往汉堡,请求汉堡支持丹麦提出的一项新的申请,即提供一百万银币的贷款。面对这种压力,汉堡不得不让步,特别是贷款的条件对他们非常有利。[13]但无论怎样巧妙地加以掩饰,这个交易也不可能使人满意。因此,给大不列颠王国和普鲁士王国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当消息传到圣彼得堡时,彼得三世非常愤怒。1762年7月6日,彼得三世甚至没有等到1762年7月12日举行的第一次柏林会议的结果,立即向将军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发出命令——通过瑞典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进入丹麦。彼得三世本人打算几天后动身去前线。
从丹麦人的角度看,汉堡事件已圆满解决。1762年7月9日至1762年7月12日,约有二万七千人的丹麦军队在圣杰曼伯爵克洛德·路易的指挥下渡过特拉沃河,进入梅克伦堡,搜寻俄罗斯人。圣杰曼伯爵克洛德·路易是当时法兰西王国最能干的将军,后来成为路易十六的第一位同时也是最好的战争事务部部长。为了荷尔斯泰因的利益,卡斯帕·冯·萨尔德恩已经秘密地建议丹麦政府:一旦发生战争,丹麦应该立即采取攻势,以便在自己的领土之外开始同俄罗斯帝国的斗争。据圣杰曼伯爵克洛德·路易的观察,最好的防御阵地是在梅克伦堡,因此在那里发动了进攻。丹麦人占据了维斯马以南的有利地形。现在看来,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俄罗斯帝国是在被迫前进。几个小时后,当侦察兵告诉圣杰曼伯爵克洛德·路易俄罗斯帝国部队已经开始撤退的消息时,圣杰曼伯爵克洛德·路易大吃了一惊。几天后,这个谜解开了。丹麦总司令接到消息说,在圣彼得堡发生了一场政变,彼得三世被自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俘虏了。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已经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独裁者。(www.xing528.com)
[1]1720年2月17日,西班牙与由1718年“伦敦条约”建立的四联盟签署了1720年《海牙条约》。根据该条约,瑞典同意割让部分土地给普鲁士王国。
[2]1732年1月21日,俄罗斯帝国和萨非王国在拉什特签署了《雷什特条约》。根据这项条约,俄罗斯帝国放弃了对库拉河以南任何领土的要求。
[3]1734年12月2日,大不列颠王国与俄罗斯帝国在圣彼得堡签订《航海与商业条约》。俄罗斯帝国根据该条约,俄罗斯帝国获得了大不列颠王国的调停,使其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期间从波兰撤军。
[4]爱德华·霍尔姆:《腓特烈五世统治下的丹麦-挪威之历史》,第14章至第15章。——原注
[5]腓特烈五世是1746年至1766年的丹麦国王。
[6]1738年11月18日签订了《维也纳条约》。该条约结束了波兰继承战争。根据该条约,斯坦尼斯拉夫·莱什琴斯基放弃了波兰王位并承认奥古斯特三世为波兰国王。
[7]爱德华·霍尔姆:《腓特烈五世统治下的丹麦-挪威之历史》。——原注
[8]1803年以前,吕贝克主教辖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教会公国。
[9]爱德华·霍尔姆引用的格雷戈斯·克里斯汀·冯·哈克斯特豪森的《公函》。——原注
[10]《腓特烈大帝政函》。——原注
[11]这里的亲王指伊凡六世·安东诺维奇及其兄弟姐妹。
[12]1481年,丹麦奥尔登堡王朝的克里斯蒂安一世颁布法令,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永远不得分离,所以文中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应该都是指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三世执政时,戈托普同时归属俄罗斯帝国沙皇统治,引起了俄罗斯帝国和丹麦之间的领土争端。
[13]爱德华·霍尔姆:《腓特烈五世统治下的丹麦-挪威之历史》。——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