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率战争:解密日本十年经济衰退的神秘武器

汇率战争:解密日本十年经济衰退的神秘武器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起人民币升值,不管经济学界是持何种观点,但引用最多的例子恐怕就是日本经济的十年萧条,而祸根之一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1970年日本经济就已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2%,而到了1978年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近一半,占世界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强。“史密森协议”签订当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由上一年的10.2%猛降到4.3%。

汇率战争:解密日本十年经济衰退的神秘武器

谈起人民币升值,不管经济学界是持何种观点,但引用最多的例子恐怕就是日本经济的十年萧条,而祸根之一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在前文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有关“广场协议”的条款内容,下面,以史为鉴,让我们来进一步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从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和教训。

其实,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甚至连日本国内民众,都没有意识到这次协议的作用,甚至很多人还为日元的升值而沾沾自喜。在20世纪90年代前美、日出版的有关经济和当代史著作中,甚至都没有提及这个名称,协议内容也多是一笔带过。不过,渐渐地,在日本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和衰退后,人们开始思考,开始研究,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材料面前抽丝剥茧,根据不同角度和立场的第一手资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广场协议”的确是战后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的重大转折点。

战后,亚洲各地遍燃社会主义革命的烈火,面对苏联的强势姿态和新中国的诞生,美国独自占领的日本,便成为了美国制衡亚洲的关键棋子。战后美国在政治上不但没有报复和清算日美战争中的恩怨,相反,还释放了大量战犯,重新执掌已经完全瘫痪的日本政府。而在经济上,美国一直扶持日本,借助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次机会,日本经济完成了初步的腾飞。在美国的庇护下,日本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期,由模仿到创新,日本产品从密集劳动型向高科技产业转变,出口急剧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70年日本经济就已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2%,而到了1978年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近一半,占世界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强。

对于美国来说,这已经是忍耐的极限。因为美国需要的是一个温顺而又谦恭的奴仆,不是一个可以与其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对手。实际上,早在70年代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的时候,日元就经历了一次升值的历程,1971年美国迫使日本签订“史密森协议”,日元由此强行升值16.88%,达到1美元兑308日元,并以此为基准汇率,上下浮动2.25%。“史密森协议”签订当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由上一年的10.2%猛降到4.3%。但是日本经济在1972年又恢复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已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和贸易收支盈余国,经济实力咄咄逼人。然而,由于越战、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美国经济长期滞涨的现实,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面临两种困难,首先由于美国工业生产长期下降,进口日益增多,导致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到1984年赤字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国民生产总值)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持续增加,因为美国一直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战后至1981年为止的36个财政年度,有27个财政年度有赤字。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赤字在1976年和1981年分别创下了694亿美元和73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因为要通过大量发行美国国债来弥补赤字漏洞,所以欠外债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有进一步扩大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再次祭出了一箭双雕的法宝: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降低贸易赤字,同时将大量外债人间蒸发,减轻自身压力。

就在美国处心积虑想走出泥潭,通过挥舞美元大棒重新振兴美国人民的信心的时候,昔日的小兄弟日本却成了美国人心中的一根刺。20世纪80年代,亚洲经济强国日本一时风光无限:其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家电、半导体器件和机床等多种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同时让美国产生了大量的贸易赤字。不仅如此,拥有大量美元外汇日本人还在美国疯狂地攻城略地,当时的日本拥有2850亿美元的美国直接资产与证券资产,在美国拥有的不动产超过欧共体的总和;控制了超过329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的资产(占美国银行资产的14%),购买了美国近40%的国债,占有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由于大量地收购美国资产,美国檀香山市市长甚至自我解嘲地说,“檀香山市快变成东京的一个区了。”而其中最让美国人无法接受的是,在日本泡沫经济最疯狂的80年代末,日本的三菱公司竟然收购了象征美国经济奇迹的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公司更是收购了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美国人惊呼,不只经济上输给日本人,连精神家园也要被日本人占领了。长期以来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使美国人开始强烈排日。同时,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暴富的日本人心态也开始出现了变化,二战后被压抑了太久的民族情绪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宣泄,昔日那个不可一世的大和民族似乎又回来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日本国内一部分人开始重拾种族优劣论,直斥美利坚民族是劣等民族。美国人简直要气炸了,无论是从美国金融霸权和国家利益的立场考量,还是从普通美国老百姓的情绪出发,都是时候对日本进行绝地反击了。就在日本人仍孤芳自赏,认为日本列岛将成为世界中心的时候,美国已经开始秘密策划,准备彻底拔出这根扎在美国人心头的毒刺了。

1985年美国终于对日本动手了,在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的游说和拉拢下,9月22日,美、日、西德、英、法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著名的“广场饭店”,达成所谓“广场协议”,中心内容是:采取协调行动,促使美元贬值,反对政府干预汇市的行为,也就是放弃有限浮动汇率,实行自由兑换制。在协议签订之后,五国央行开始联手干预市场,抛售美元,这一联合行动,继而引发了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协议达成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兑换日元由1:250下跌到1:200左右,跌幅近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

广场协议之后,单从美元贬值的目的来说,这次会议取得了完满的成功,不过美国老百姓所期待的减轻贸易逆差增加就业的目的却完全没有达成。在1985年以后的美日双边贸易中,美国逆差、日本顺差的格局与广场协议之前一样,不但没有被打破过,相反还有扩大的趋势。1985年,美国对日本的双边贸易逆差是462亿美元,1987年突破500亿美元。

其实,这并非反常或者不可理解,首先,由于美元大幅贬值,日元升值,那购买同样一种日本制造的产品所耗费的美元一定会比广场协议达成之前要多,由此,美国在对日贸易中即使进口货物数量保持不变,所支付的美元数目也势必大幅上涨,导致贸易逆差的扩大。其次,国际贸易不是一个可以朝令夕改的东西,其牵涉到的不只是经济因素,而是一个操作起来非常复杂的体系。包括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销售商改变产品的品牌和来源国所面临的巨大风险,采购商和出口国之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美元对日元贬值后,并不会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及制造业所面临的生产下滑问题的解决起到立竿见影的调控效果。

这样的后果,难道美国事先没有想到吗?自然不会,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详细了解过美元霸权支配世界经济的方式,而贸易赤字实际上正是美元霸权建立的基础。也许美国迫切地想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非但民族自信心受到了打击,而且由于大量的进口削弱了美国产品的竞争力,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制造业的转移和工人的失业。但是,对于美国的金融财团和美国政府来说,贸易赤字却是不同的效果,简直就是他们奴役世界经济的法宝。贬值的美元可以大量地稀释由于滥印美元导致的通货膨胀,客观上也促进了对美元的需求。如果放弃了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就等于放弃了美元输出,抛弃了美元霸权,美元将不再是世界主要商品的定价货币,美元也就不再主宰贸易结算,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美元体系的瓦解和美国真正走向衰落。所以,归根结底,由于美元是美国最好的出口产品,这就决定了美国的贸易赤字在这样的逻辑和格局下,是永远都不会被更改的。

但是,美国对日本的汇率战争才刚刚进行了一半,他们并不满足于美元贬值的收获。日本经济如果没有遭到重大的挫折,那日本在亚洲乃至世界上的话语权会继续加强,而坚挺的日元也会如同酝酿中的欧元一样,对美元的地位产生相当程度上的威胁,而这是美国绝对不能接受的。发动第二波攻击,将日本经济对自身的威胁减少至可以忽略不计,才是美国这次汇率战争的终极目的。(www.xing528.com)

一切都在美国金融财团的预料之中,在广场协议签署后的三年内,为了应对日元的急速升值对国内出口产业的可能打击,日本银行连续五次下调再贴现率,从1986年1月的5.0%降至1987年2月的2.5%,旨在通过增加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日元币值的稳步上升,无疑给日本经济打了一针兴奋剂。在国际资本的眼中,投资日本的证券市场几乎就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同时由于日元的升值,日本制造业其实也面临着成本大幅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在全球的范围内,日本还是损失了一定的订单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寻找新的盈利项目,弥补亏空,日本企业纷纷从银行低息贷款炒股票,进一步刺激了股市上扬。

在股票疯涨的情况下,巨大的收益率使得日本银行实力纷纷壮大,到1988年,按规模算,日本银行已经占据了世界银行业的头十把交椅。而美国金融财团手下的金融刺客,也裹挟着巨额游资进入了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于是,在国际资本、美国资本和日本自己的三方合力下,世界经济史上最蔚为壮观的泡沫经济诞生了。在1988年的时候,东京股票市场已经比1985年翻了三番,而房地产泡沫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土地是不会贬值的”成为了当时所有投资者的共识。在此神话的刺激下,投资者不断以升值的土地为担保,向银行大量贷款,而银行也不理智地疯狂放贷,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大幅增加,银行业也更加兴旺发达,最终皆大欢喜。在当时的日本,似乎是人人都有花不完的钱,这极大地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兜里钞票多了,更是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行为,在广场协议签订到1990年以前,日本经济就是在这样一种过度亢奋的状态中持续攀升,用打了兴奋剂来比喻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到了1989年,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不过,炒过股票的人都知道,股票市场其实是一种另类的赌博,信心对于股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时,已经暗中憋了好几年劲的美国金融财团,开始发力。他们首先发明了一种叫“股指认沽期权”的金融产品,通俗来讲,就是一种赌股市上的公司未来股票价格走势的产品。简单地做个比喻,跟赌场中的押大押小是一个道理。

就在日本股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的时候,国际金融财团控制的摩根士丹利和所罗兄弟公司等一批投资银行携带这种新型的金融产品来到了东京的股票市场,与当时实力雄厚的日本保险公司展开了交易,严格来说,是赌博。而在日本保险公司看来,这些美国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要知道在1990年的新年伊始,《日本经济新闻》组织了个访谈,在让20位著名企业家进行股市预测时,大家还一致乐观地认为1990年的股指将继续上冲至42000~48000点。日本保险公司认为这是美国人送到跟前的大礼,于是大量购入了美国的这种最新的金融产品。如果股市跌,美国人赚钱,如果股市继续涨,日本保险公司赚钱。后来,美国金融财团又通过丹麦政府做担保,承诺购买了“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人,在日本股市下跌的时候,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么一造势,使得这个赌局越做越大,非但日本的公司、个人,甚至全世界的投资家都参与了进来。一帮赌徒买大押小,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的日本经济泡沫实际已经岌岌可危了,就像过山车到了顶点,不可避免地要下冲了。由于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持续过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日本各地大城市房价早已让普通百姓无法承受,即使不符合日本人居住习惯的集体住宅,对大部分的普通劳动者来说,也成了无法承受的真正的“空中楼阁”,于是日本民众纷纷迁到市郊居住,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民怨,间接也导致了日本的住宅建筑业陷入了衰退。而由于地价过高,日本的企业也无力增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影响了政府对于公共事业的投资建设成本。

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给泡沫中热得发烫的经济降降温,政府选择提高利率,并严格控制土地金融的总量,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市场的预期发生了悄然的改变。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界看空日本股市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终于,内外夹攻,人们的心理防线再也绷不住了。

1990年4月2日,日经平均指数下挫至28002.07点,比1989年末的最高值下降了28.05%,1990年10月1日,又降至20221.86点,至此,股市总市值消失了270万亿日元以上。股票的下跌也引起国内债券市场的恐慌,潜伏在日本境内进行投资的国际金融财团的游资开始大规模撤出日本市场,抛售股票、债券的资金迅速流向海外,日本金融市场出现了股票、债券与日元三重贬值的混乱之中。不可避免地,1990年秋季,房地产也开始暴跌。当年,六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就下降了15%~20%。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紧接着,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银行也因此拥有了巨额不良债权,对日本金融界造成了严重打击。这一波又一波的连锁反应,最终让自信满满的日本人血本无归。到2003年4月,日本股市最低跌至7607点。累计跌幅高达63.24%,创造了日本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下跌幅度。整个日本社会的财富缩水了近一半。这一场股灾几乎将日本数年间积累的财富毁灭殆尽。吉川元忠在《金融战败》一书中认为,如果按照财富损失的比例来衡量,日本1990年经济衰退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从此,日本走上了持续十几年的经济低迷之路。

虽然,日本在随后的岁月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管理上精益求精,仍然保持了一个经济大国的地位,社会也比较稳定。不过,事实胜于雄辩,日本经济最终都没能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在高速发展了三十多年后,经此一役,积累起来的与美国叫板的自信心也丧失殆尽,从此更加依附于美国,再也无法构成对美国的威胁。虽然,没有也永远不会有直接证据表明,从广场协议到随后日本“失去的十年”,是美国精心策划的攻击计划,不过,从日元升值后,美国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及动作来看,恐怕没有人会真的相信这是巧合。从广场协议开始,美国人就埋下伏笔,随后在一波波的攻势中,明暗结合,使出威力强大的组合拳,最终导致了日本的完败,向世人展示了汇率战争的威力。这次金融战的威力,比起二战中投向日本的原子弹,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