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远古的祖先在交换其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是一种粗放式的物——物交换,大家各取所需,相互弥补自身生产种类的不足。由于其简便易行,这种部族之间的交换,在很多偏远落后的民族部落甚至一直持续到近现代。那时候的交换,严格来说,还算不上是一种真正的商业行为,彼此心安理得,便是一桩买卖,至于生产成本之类的计算,交换是否公平之类的考量,由于根本没有任何衡量标准,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时间的车轮轰轰碾过,货币开始逐渐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记载当中,并越来越成为日常商业生活的主宰。以我国历史来看,最早担当这一角色的是贝壳,后来是青铜铸币,再到后来,金银这对兄弟便成为了货币当仁不让的等价物,尤其在我国的明清时代,由于巨大的贸易顺差,欧洲的贵金属源源不断输入中国,金银从而成为了真正的流通货币。
“金银天生不是货币,货币天生是金银”,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流传至今。而进入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由于金银这种稀缺贵金属越来越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商品流通的需要,纸币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只不过,当时纸币是要和金币挂钩的,换言之,纸币只是金币的一个代言人而已。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在全世界扩张势力,拥有大量剩余产品的资本家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国内狭小的市场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殖民主义开始无孔不入地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严重不对等的国际贸易像吸血鬼一样逐渐榨干了亚非拉等广大土地的养分。
不管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关系如何,既然有了国际贸易,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易就必须有货币的支付,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货币种类形形色色,支付手段五花八门。所以,这种国际间的支付必须以一种货币,按一定的汇率进行。实际上,外汇就是一种以外币或通用币进行国家贸易结算的支付手段,而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
在纸币之前,实行金银本位的国家之间,这种支付用金币或银币进行,汇率按两国货币的含金或含银量来计算,也称为铸币平价。金铸币本位制盛行的时代(1880-1914),金币成为各国的流通货币,既可以自由铸造,也可以自由出入国境,而纸币价值直接与黄金挂钩。经济学上常常提到的铸币平价实际就是交易的两种货币之间的含金量之比。通常,在金本位制下,一国铸币的价值是由其固有的含金量所决定的。
比如,假设1英磅铸币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1格令=0.065克),成色为0.91667,1美元铸币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0.9。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推算出:(www.xing528.com)
1英镑=英镑的含金量/美元的含金量=123.27447×0.91667/25.8×0.9=4.8665美元,这也就是英镑与美元的汇率。
由此可见,汇率也可称为汇价或外汇价格,即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要计算两个国家的货币比率,人们必须首先确定某一国货币作为折算标准,由于确定标准不同,出现了两种汇率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这个是指以1单位(或者100、10000等)的外币为基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标价方法。比如,在1999年8月16日,我国外汇牌价100美元等于中国827元人民币,此时,外国货币即美元被称为单位货币,本国货币称为计价货币。这个由于是为取得一单位外国货币需要支付的本国货币额,称作是“应付标价”。采用直接标价,有这样一些特点:外币数额无需改变,本国货币的数额则随外币与本国货币币值对比变化而变化,从而表现出汇率的升降。例如,如果一定数额外币折合本国货币的数量上升,即为汇率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上升,而本国货币币值下降。反之,则为汇率下降,外国货币币值下降而本国货币币值上升。
(2)间接标价法。也称为应收标价法,是以1单位的本国货币能换到的外币数额来表示的汇率。例如,同样为1999年8月16日,美国汇率为100美元等于185马克。此种标价方法特点为: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外币数额则随本国货币与外币币值对比的变换而变化,从而表现出汇率的升降。如果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能兑换到的外币比原来少,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国货币币值下降,汇率下降,反之,则说明汇率上升。
当今世界,除英、美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也采用直接标价法。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外汇是一个国家与外界交换商品的媒介,而汇率则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调节杠杆。在全球化的今天,其作用有的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汇率就自然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从而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