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素养:汉字造字六法与象形字演变

人文素养:汉字造字六法与象形字演变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字六法,古称“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无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汉代以后,一千多年来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这是第一次给出“六书”的确切名称。

人文素养:汉字造字六法与象形字演变

造字六法,古称“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第一次出现“六书”,但是没有确切地解释何为“六书”。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第一次给出“六书”的确切名称。汉学者许慎在刘歆的启发下,用了数年的时间,终于总结出了沿用至今的“六书”并为其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给出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一)象形

象形字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其中的“画成其物”不是作画,而是创造书写符号。所以,用象形法创造汉字,在摹写客观事物时,只勾勒其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无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象形字举例:“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条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为数不多,《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 个。汉代以后,一千多年来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如“人”是“企、伐、侄、俭、仙”等字的构字成分,“贝”是“财、购、贸、狈、败”等字的构字成分,“马”是“驴、驮、驾、妈、骂”等字的构字成分。因此,从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义、音,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大批现代通用汉字的字义和读音。

十分有趣的是,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因此,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影子,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云、电、雨、伞、门等。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乌”与“鸟”字相比,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画鸟不点睛,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古人在造字时,对于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乌通体黑色(颈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称鸦),乌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了,所以“鸟”字点睛,“乌”则不见其睛。

(二)指事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现意,上下是也。”全书共释字9353 个,除了在对“上”“下”二字诠释时,明确其为指事外,其他即便是后世公认的指事字,均以象形、会意例释之,再加上其《叙》中关于指事字之界说,言辞简约,语焉不详,故导致了古今对指事字结构类型认识上的分歧。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云:“指事之别与象形者,形谓一物,事众物,专博斯分。故一举日、月,一举上、下,上、下所之物多,日、月只一物也。学者知此,可以得象形指事之分矣……指事不可以会意淆,合两文为会意,独体为指事。”段氏认为的指事字,就是那些独体的抽象符号字。

指事字的构造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纯符号来表示事情,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符号来示意,例如“刃”在“刀”边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

指事字举例:“上、下、凶、本、末”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凵”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在陷阱里放置的致命的危险物(交叉而置的箭)。“木”是指事字,“木”即是树,“本”的本意就是树根,“末”的本意就是树梢,“一”分别指出树木上、下部位置。

(三)会意

造字六法,古称“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第一次出现“六书”,但是没有确切地解释何为“六书”。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第一次给出“六书”的确切名称。汉学者许慎在刘歆的启发下,用了数年的时间,终于总结出了沿用至今的“六书”并为其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给出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一)象形

象形字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其中的“画成其物”不是作画,而是创造书写符号。所以,用象形法创造汉字,在摹写客观事物时,只勾勒其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无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象形字举例:“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条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为数不多,《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 个。汉代以后,一千多年来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如“人”是“企、伐、侄、俭、仙”等字的构字成分,“贝”是“财、购、贸、狈、败”等字的构字成分,“马”是“驴、驮、驾、妈、骂”等字的构字成分。因此,从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义、音,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大批现代通用汉字的字义和读音。

十分有趣的是,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因此,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影子,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云、电、雨、伞、门等。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乌”与“鸟”字相比,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画鸟不点睛,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古人在造字时,对于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乌通体黑色(颈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称鸦),乌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了,所以“鸟”字点睛,“乌”则不见其睛。

(二)指事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现意,上下是也。”全书共释字9353 个,除了在对“上”“下”二字诠释时,明确其为指事外,其他即便是后世公认的指事字,均以象形、会意例释之,再加上其《叙》中关于指事字之界说,言辞简约,语焉不详,故导致了古今对指事字结构类型认识上的分歧。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云:“指事之别与象形者,形谓一物,事众物,专博斯分。故一举日、月,一举上、下,上、下所之物多,日、月只一物也。学者知此,可以得象形指事之分矣……指事不可以会意淆,合两文为会意,独体为指事。”段氏认为的指事字,就是那些独体的抽象符号字。

指事字的构造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纯符号来表示事情,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符号来示意,例如“刃”在“刀”边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

指事字举例:“上、下、凶、本、末”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凵”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在陷阱里放置的致命的危险物(交叉而置的箭)。“木”是指事字,“木”即是树,“本”的本意就是树根,“末”的本意就是树梢,“一”分别指出树木上、下部位置。

(三)会意

造字六法,古称“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第一次出现“六书”,但是没有确切地解释何为“六书”。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第一次给出“六书”的确切名称。汉学者许慎在刘歆的启发下,用了数年的时间,终于总结出了沿用至今的“六书”并为其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给出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一)象形

象形字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其中的“画成其物”不是作画,而是创造书写符号。所以,用象形法创造汉字,在摹写客观事物时,只勾勒其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无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象形字举例:“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条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为数不多,《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 个。汉代以后,一千多年来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如“人”是“企、伐、侄、俭、仙”等字的构字成分,“贝”是“财、购、贸、狈、败”等字的构字成分,“马”是“驴、驮、驾、妈、骂”等字的构字成分。因此,从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义、音,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大批现代通用汉字的字义和读音。

十分有趣的是,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因此,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影子,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云、电、雨、伞、门等。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乌”与“鸟”字相比,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画鸟不点睛,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古人在造字时,对于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乌通体黑色(颈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称鸦),乌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了,所以“鸟”字点睛,“乌”则不见其睛。

(二)指事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现意,上下是也。”全书共释字9353 个,除了在对“上”“下”二字诠释时,明确其为指事外,其他即便是后世公认的指事字,均以象形、会意例释之,再加上其《叙》中关于指事字之界说,言辞简约,语焉不详,故导致了古今对指事字结构类型认识上的分歧。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云:“指事之别与象形者,形谓一物,事众物,专博斯分。故一举日、月,一举上、下,上、下所之物多,日、月只一物也。学者知此,可以得象形指事之分矣……指事不可以会意淆,合两文为会意,独体为指事。”段氏认为的指事字,就是那些独体的抽象符号字。

指事字的构造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纯符号来表示事情,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符号来示意,例如“刃”在“刀”边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

指事字举例:“上、下、凶、本、末”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凵”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在陷阱里放置的致命的危险物(交叉而置的箭)。“木”是指事字,“木”即是树,“本”的本意就是树根,“末”的本意就是树梢,“一”分别指出树木上、下部位置。

(三)会意

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类”指事类,“谊”同义,“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字,并合其义而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据相关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内在或外在关系做导向。

会意字举例: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字表示两人接近并立。叠罗汉式会意字,是同体会意的升级版,是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形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还有四字组合的,例如四个“火”组成“燚”,四个“又”组成“叕”,四个“月”组成“朤”,当然这不属于常用汉字范畴。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字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休”字从人从木,就是人靠着大树休息。“息”从自从心,自是鼻子,因人常指着自己的鼻子来表示自己,人和许多动物的呼吸都发于心脏而行于鼻腔,故以自心会意,表示气息和呼吸。破体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我们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倒山呢?虽然有相声解释说,这是妇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这是文字游戏,不是字源分析。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婦”中才能看出。这个“婦”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右边的“帚”是扫帚,左右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会意字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区别在于,会意字拆开后,每部分都是一个单独的字,而象形字和指事字只有一部分是字,而另一部分是符号。会意字是“合文”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为构件的复合体,所以会意字可以拆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独立表意的“文”。独体的象形字不可拆开自不待言,就是合体的象形字拆开之后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指事字似乎可以拆开,可拆开之后一部分是文,另一部分却是指事符号而不是文。这是表面上复合体与独体的区别,实际上构成会意字的文与象形、指事单独使用的文是有本质不同的。

(四)形声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高产的造字方法,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并且直到现在仍然能够创造新字。形声字至今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意象之美,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这句话归纳起来有两个要点:“取譬相成”指出了声旁的性质是表音,方法是假借;“形声相益”指出了形声字的构形原理是“形旁+声旁”。许慎形声字理论影响深远,至今为学人尊奉。

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形声字的意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或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例如:项、题、颜、颠等字,意符同为“页”,意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意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的,也可能是相逆、相反的。例如:从日的形声字,晴、昭、唏、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因为日头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则明,无日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事物往往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注意到这一点,对人们判别字义是有益的。

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语言中语词的声音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的读音有关。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例如: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从仑得声的沦、轮、伦、论、纶等,都含有条理、伦次的意思;从奂得声的焕、涣、痪、唤等,都含有大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声符字也往往是多义的,因而在形声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字,其意思的相通、相关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由于汉字的发展、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形声字本身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形旁不能准确表意,有的连“类别”意义也不能正确表示。二是声旁一般不能准确表示读音,有的连“近似”音也不表示。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只有39%,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形声字的声符逐渐失去了它的表音作用。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有的形旁在内,声旁在外。另外,还有特殊情况。现归纳为以下八种和一些特殊情况。

一、左形右声:材 偏 铜 冻 证 骑 秧 破

二、右形左声:攻 颈 削 飘 放 鹉 雌 故

三、上形下声:管 露 爸 芳 崖 宵 界 字

四、下形上声:架 案 慈 斧 贡 膏 凳 赏

五、外形内声:固 病 庭 阀 园 匾 裹 衷

六、内形外声:闷 问 闻 辫

七、形在一角:裁 载 栽

八、声在一角:醛 渠

形声字除了上述八种主要形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也应该引起注意。这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类”指事类,“谊”同义,“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字,并合其义而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据相关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内在或外在关系做导向。

会意字举例: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字表示两人接近并立。叠罗汉式会意字,是同体会意的升级版,是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形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还有四字组合的,例如四个“火”组成“燚”,四个“又”组成“叕”,四个“月”组成“朤”,当然这不属于常用汉字范畴。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字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休”字从人从木,就是人靠着大树休息。“息”从自从心,自是鼻子,因人常指着自己的鼻子来表示自己,人和许多动物的呼吸都发于心脏而行于鼻腔,故以自心会意,表示气息和呼吸。破体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我们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倒山呢?虽然有相声解释说,这是妇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这是文字游戏,不是字源分析。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婦”中才能看出。这个“婦”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右边的“帚”是扫帚,左右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会意字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区别在于,会意字拆开后,每部分都是一个单独的字,而象形字和指事字只有一部分是字,而另一部分是符号。会意字是“合文”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为构件的复合体,所以会意字可以拆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独立表意的“文”。独体的象形字不可拆开自不待言,就是合体的象形字拆开之后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指事字似乎可以拆开,可拆开之后一部分是文,另一部分却是指事符号而不是文。这是表面上复合体与独体的区别,实际上构成会意字的文与象形、指事单独使用的文是有本质不同的。

(四)形声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高产的造字方法,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并且直到现在仍然能够创造新字。形声字至今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意象之美,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这句话归纳起来有两个要点:“取譬相成”指出了声旁的性质是表音,方法是假借;“形声相益”指出了形声字的构形原理是“形旁+声旁”。许慎形声字理论影响深远,至今为学人尊奉。

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形声字的意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或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例如:项、题、颜、颠等字,意符同为“页”,意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意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的,也可能是相逆、相反的。例如:从日的形声字,晴、昭、唏、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因为日头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则明,无日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事物往往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注意到这一点,对人们判别字义是有益的。

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语言中语词的声音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的读音有关。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例如: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从仑得声的沦、轮、伦、论、纶等,都含有条理、伦次的意思;从奂得声的焕、涣、痪、唤等,都含有大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声符字也往往是多义的,因而在形声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字,其意思的相通、相关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由于汉字的发展、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形声字本身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形旁不能准确表意,有的连“类别”意义也不能正确表示。二是声旁一般不能准确表示读音,有的连“近似”音也不表示。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只有39%,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形声字的声符逐渐失去了它的表音作用。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有的形旁在内,声旁在外。另外,还有特殊情况。现归纳为以下八种和一些特殊情况。

一、左形右声:材 偏 铜 冻 证 骑 秧 破

二、右形左声:攻 颈 削 飘 放 鹉 雌 故(www.xing528.com)

三、上形下声:管 露 爸 芳 崖 宵 界 字

四、下形上声:架 案 慈 斧 贡 膏 凳 赏

五、外形内声:固 病 庭 阀 园 匾 裹 衷

六、内形外声:闷 问 闻 辫

七、形在一角:裁 载 栽

八、声在一角:醛 渠

形声字除了上述八种主要形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也应该引起注意。这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类”指事类,“谊”同义,“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字,并合其义而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据相关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内在或外在关系做导向。

会意字举例: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字表示两人接近并立。叠罗汉式会意字,是同体会意的升级版,是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形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还有四字组合的,例如四个“火”组成“燚”,四个“又”组成“叕”,四个“月”组成“朤”,当然这不属于常用汉字范畴。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字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休”字从人从木,就是人靠着大树休息。“息”从自从心,自是鼻子,因人常指着自己的鼻子来表示自己,人和许多动物的呼吸都发于心脏而行于鼻腔,故以自心会意,表示气息和呼吸。破体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我们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倒山呢?虽然有相声解释说,这是妇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这是文字游戏,不是字源分析。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婦”中才能看出。这个“婦”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右边的“帚”是扫帚,左右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会意字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区别在于,会意字拆开后,每部分都是一个单独的字,而象形字和指事字只有一部分是字,而另一部分是符号。会意字是“合文”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为构件的复合体,所以会意字可以拆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独立表意的“文”。独体的象形字不可拆开自不待言,就是合体的象形字拆开之后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指事字似乎可以拆开,可拆开之后一部分是文,另一部分却是指事符号而不是文。这是表面上复合体与独体的区别,实际上构成会意字的文与象形、指事单独使用的文是有本质不同的。

(四)形声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高产的造字方法,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并且直到现在仍然能够创造新字。形声字至今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意象之美,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这句话归纳起来有两个要点:“取譬相成”指出了声旁的性质是表音,方法是假借;“形声相益”指出了形声字的构形原理是“形旁+声旁”。许慎形声字理论影响深远,至今为学人尊奉。

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形声字的意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或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例如:项、题、颜、颠等字,意符同为“页”,意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意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的,也可能是相逆、相反的。例如:从日的形声字,晴、昭、唏、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因为日头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则明,无日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事物往往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注意到这一点,对人们判别字义是有益的。

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语言中语词的声音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的读音有关。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例如: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从仑得声的沦、轮、伦、论、纶等,都含有条理、伦次的意思;从奂得声的焕、涣、痪、唤等,都含有大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声符字也往往是多义的,因而在形声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字,其意思的相通、相关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由于汉字的发展、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形声字本身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形旁不能准确表意,有的连“类别”意义也不能正确表示。二是声旁一般不能准确表示读音,有的连“近似”音也不表示。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只有39%,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形声字的声符逐渐失去了它的表音作用。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有的形旁在内,声旁在外。另外,还有特殊情况。现归纳为以下八种和一些特殊情况。

一、左形右声:材 偏 铜 冻 证 骑 秧 破

二、右形左声:攻 颈 削 飘 放 鹉 雌 故

三、上形下声:管 露 爸 芳 崖 宵 界 字

四、下形上声:架 案 慈 斧 贡 膏 凳 赏

五、外形内声:固 病 庭 阀 园 匾 裹 衷

六、内形外声:闷 问 闻 辫

七、形在一角:裁 载 栽

八、声在一角:醛 渠

形声字除了上述八种主要形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也应该引起注意。这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于字形的演变及字体结构平衡的需要,有的形旁和声旁被割裂开来。如“旗”从其声;衷,从衣中声;街,从行圭声;哀,从口衣声;衡,从角从大行声。对这样的形声字在分析形体时一定要注意。

二、为了字形的结构平衡,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从禾顷声;脩,从肉攸声;赖,从贝刺声;听,从耳德壬声。

三、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在现代楷书汉字里,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发生了形变,单凭字形很难分辨了。形旁变形的,如“星”字,从“晶”“生”声,发展到楷书,形旁“晶”省变成“日”。又如“肖”,从“肉”“小”声。在楷书里,形旁“肉”的形体已经跟“月亮”的“月”混同起来。

声旁变形的,如“更”字从“攴”“丙”声,“年”字从“禾”“千”声,“急”字从“心”“及”声。这些隶变后的形声字,如果不了解小篆及古汉字的写法,是很难辨别它们的形体结构的。

四、为了字形的美观和字体结构的平衡,形声字中还有少量的省形、省声的现象,省形字即形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亭”字的形旁是省掉“高”的一部分,“丁”声。省声字是声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珊”字,形旁是“玉”,声旁“册”是省掉了“删”字的一部分。省形、省声,是汉字结构取得平衡的需要,省的结果是笔画减少了,字的结构匀称了,但是增加了辨认形旁或声旁的难度,它们的表音、表意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五)假借

假借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个字,表达别的事物。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一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说文解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即本来没有那个字,现在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不另造新字的情况下借用旧字来充当新义,就成了假借。例如:“令”本义是表命令的会意字,后来指县令。“长”本是形容头发的长度,但是后面假借为生长的“长”。

因此,有人认为,假借和后面的转注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但《说文解字》归为造字法,引起后世大量的争论。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一类的字很多。例如:“又”本意是右手,后来被假借为“也是”的意思;“闻”字本意是用耳朵听并且听到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来”本是象形字,表麦子的含义,后来被假借为“来去”的“来”。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如借“汤”为“荡”,《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前者是因为没有这个字,而把其他字拿来表示这个意思;后者是古文字常用的通假。

(六)转注

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两个字可以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转注字有三个条件:两字同一部首,两字声音相近,两字可以互相解释。《说文解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汉字形体的演变。“考”和“老”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后来我们很少用“考”来表示“老”了。

产生转注的原因,可能是文字不是一人一时一地所造的,可是各种文字的功用同样是记录语言的,因此,同一意义的语言,甲地造出的字和乙地造出的字可能不同,起初用的字可能和后来用的字也不同了,这些在不同时间、空间造出的“语根相同、语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文字在某时某地都已经普遍使用,既然很难取消使用,就用转相注释的方法来沟通这些文字。像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其实也是将六国的同义而不同形的字统一起来。

一、由于字形的演变及字体结构平衡的需要,有的形旁和声旁被割裂开来。如“旗”从其声;衷,从衣中声;街,从行圭声;哀,从口衣声;衡,从角从大行声。对这样的形声字在分析形体时一定要注意。

二、为了字形的结构平衡,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从禾顷声;脩,从肉攸声;赖,从贝刺声;听,从耳德壬声。

三、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在现代楷书汉字里,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发生了形变,单凭字形很难分辨了。形旁变形的,如“星”字,从“晶”“生”声,发展到楷书,形旁“晶”省变成“日”。又如“肖”,从“肉”“小”声。在楷书里,形旁“肉”的形体已经跟“月亮”的“月”混同起来。

声旁变形的,如“更”字从“攴”“丙”声,“年”字从“禾”“千”声,“急”字从“心”“及”声。这些隶变后的形声字,如果不了解小篆及古汉字的写法,是很难辨别它们的形体结构的。

四、为了字形的美观和字体结构的平衡,形声字中还有少量的省形、省声的现象,省形字即形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亭”字的形旁是省掉“高”的一部分,“丁”声。省声字是声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珊”字,形旁是“玉”,声旁“册”是省掉了“删”字的一部分。省形、省声,是汉字结构取得平衡的需要,省的结果是笔画减少了,字的结构匀称了,但是增加了辨认形旁或声旁的难度,它们的表音、表意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五)假借

假借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个字,表达别的事物。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一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说文解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即本来没有那个字,现在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不另造新字的情况下借用旧字来充当新义,就成了假借。例如:“令”本义是表命令的会意字,后来指县令。“长”本是形容头发的长度,但是后面假借为生长的“长”。

因此,有人认为,假借和后面的转注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但《说文解字》归为造字法,引起后世大量的争论。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一类的字很多。例如:“又”本意是右手,后来被假借为“也是”的意思;“闻”字本意是用耳朵听并且听到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来”本是象形字,表麦子的含义,后来被假借为“来去”的“来”。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如借“汤”为“荡”,《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前者是因为没有这个字,而把其他字拿来表示这个意思;后者是古文字常用的通假。

(六)转注

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两个字可以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转注字有三个条件:两字同一部首,两字声音相近,两字可以互相解释。《说文解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汉字形体的演变。“考”和“老”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后来我们很少用“考”来表示“老”了。

产生转注的原因,可能是文字不是一人一时一地所造的,可是各种文字的功用同样是记录语言的,因此,同一意义的语言,甲地造出的字和乙地造出的字可能不同,起初用的字可能和后来用的字也不同了,这些在不同时间、空间造出的“语根相同、语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文字在某时某地都已经普遍使用,既然很难取消使用,就用转相注释的方法来沟通这些文字。像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其实也是将六国的同义而不同形的字统一起来。

一、由于字形的演变及字体结构平衡的需要,有的形旁和声旁被割裂开来。如“旗”从其声;衷,从衣中声;街,从行圭声;哀,从口衣声;衡,从角从大行声。对这样的形声字在分析形体时一定要注意。

二、为了字形的结构平衡,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从禾顷声;脩,从肉攸声;赖,从贝刺声;听,从耳德壬声。

三、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在现代楷书汉字里,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发生了形变,单凭字形很难分辨了。形旁变形的,如“星”字,从“晶”“生”声,发展到楷书,形旁“晶”省变成“日”。又如“肖”,从“肉”“小”声。在楷书里,形旁“肉”的形体已经跟“月亮”的“月”混同起来。

声旁变形的,如“更”字从“攴”“丙”声,“年”字从“禾”“千”声,“急”字从“心”“及”声。这些隶变后的形声字,如果不了解小篆及古汉字的写法,是很难辨别它们的形体结构的。

四、为了字形的美观和字体结构的平衡,形声字中还有少量的省形、省声的现象,省形字即形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亭”字的形旁是省掉“高”的一部分,“丁”声。省声字是声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珊”字,形旁是“玉”,声旁“册”是省掉了“删”字的一部分。省形、省声,是汉字结构取得平衡的需要,省的结果是笔画减少了,字的结构匀称了,但是增加了辨认形旁或声旁的难度,它们的表音、表意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五)假借

假借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个字,表达别的事物。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一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说文解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即本来没有那个字,现在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不另造新字的情况下借用旧字来充当新义,就成了假借。例如:“令”本义是表命令的会意字,后来指县令。“长”本是形容头发的长度,但是后面假借为生长的“长”。

因此,有人认为,假借和后面的转注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但《说文解字》归为造字法,引起后世大量的争论。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一类的字很多。例如:“又”本意是右手,后来被假借为“也是”的意思;“闻”字本意是用耳朵听并且听到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来”本是象形字,表麦子的含义,后来被假借为“来去”的“来”。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如借“汤”为“荡”,《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前者是因为没有这个字,而把其他字拿来表示这个意思;后者是古文字常用的通假。

(六)转注

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两个字可以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转注字有三个条件:两字同一部首,两字声音相近,两字可以互相解释。《说文解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汉字形体的演变。“考”和“老”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后来我们很少用“考”来表示“老”了。

产生转注的原因,可能是文字不是一人一时一地所造的,可是各种文字的功用同样是记录语言的,因此,同一意义的语言,甲地造出的字和乙地造出的字可能不同,起初用的字可能和后来用的字也不同了,这些在不同时间、空间造出的“语根相同、语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文字在某时某地都已经普遍使用,既然很难取消使用,就用转相注释的方法来沟通这些文字。像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其实也是将六国的同义而不同形的字统一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