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云南区报刊的革命宣传及影响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云南区报刊的革命宣传及影响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所谓立宪、新政潮流中,约在1910年,昆明办有《云南自治白话报》。1909年,云南教育界人士钱用中联络省教育总会和省商会、省自治局等方面士绅,于旧历10月15日创办《云南日报》。活跃一时的是报刊的革命宣传,这是和同盟会的活动分不开的。发行数由3 000份增至1万份,共出23期。全国各大城市、云南各大州县均有支社及代派所。刊物对官界、军警界的黑暗时有揭露,并反对封建婚姻,提倡妇女解放。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云南区报刊的革命宣传及影响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文化落后,报纸的出现,不仅大大落后于沿海商埠,也晚于内陆一些省份。在这里,近代报刊是在八国联军之役后,澎湃于全国的政治变革大潮推动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当时陷于严重统治危机的清政府,为了缓解矛盾,被迫实行所谓新政,对新闻控制政策有所放松,它自己也开始重视运用报刊为统治服务了。从1902年的《北洋官报》起,出版新型官报的活动遍及全国。云南的反应是迅速的,1903年10月,云南督抚衙门创办了《滇南钞报》这样一种地方官报。该报铅印,日出四开四版四张,除刊登皇帝谕旨、奏折、本省辕门抄外,还大量转录外地报纸《时报》《申报》《新闻报》《农学报》《外交报》等报刊的新闻和论说,还设“省城市价”栏目,报道商品的行情市价。可见该报已大大突破了原来邸报型官报模式,而成为近代型报纸了。

《滇南钞报》的出版,标志着云南近代报业的开端。云南报业起步是滞后的,但列于贵州内蒙、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西藏之前,而处于中下游地位。就全国出版近代报刊的城市论,昆明约排至三十一二位。

《滇南钞报》属官报性质,其为清廷统治服务是很自然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逐渐加强“新政”宣传的过程中,该报也发表一些主张社会改革(虽然是枝节性的),揭露若干官场劣迹和租界当局欺压中国百姓的罪行,还传播一些国内外的新情况、新知识。这对于生活在严重闭塞状况下的云南人民,客观上也会有一些积极作用。

1908年3月,《滇南钞报》改名《云南政治官报》,成为云南督署机关报,归云南宪政调查局编发。宣传清廷伪立宪成为主要方针,其内容则着重刊载上谕、奏章、政府的政策法令和云南省府的有关文件,日出十六开四张八版,订成书本式,至1910年底停刊。次年2月,再改名《云南官报》,成为旬刊,新闻报道很少了,原来比较多样的栏目萎缩了,内容更加单调贫乏。如果说《滇南钞报》在突破旧式官报方面迈开了较大的步伐,而《云南政治官报》《云南官报》,无论在内容、体例和形式上,都出现了倒退现象,这是清末新型官报发展局限性的反映。

此外,云南省教育厅还于1907年6月在昆明创办《云南教育官报》,月刊,这是一种专业性官报。全国很多省份都有出版,已知的有15种之多。

在所谓立宪、新政潮流中,约在1910年,昆明办有《云南自治白话报》。和全国一样,这类报纸多为官绅所把持,对群众影响不大。

在1907年,还出一种由政府官员丽江知府彭友兰出资创办,聘用爱国文人赵式铭任主编的《丽江白话报》(月刊)。赵是南社中云南籍成员,他利用这个刊物宣传了发愤图强的爱国思想,批判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陋习,并用文艺形式教育群众警惕法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险。这是云南第一份白话报,1908年彭友兰调任永昌知府,赵式铭又随彭来永昌,主编《永昌白话报》。这样,云南出版报纸的城市增为三个:昆明、丽江、永昌。

1909年,云南教育界人士钱用中联络省教育总会和省商会、省自治局等方面士绅,于旧历10月15日创办《云南日报》。日出四版四张,刊有上谕、社说和省内外及国内外新闻稿,栏目多样。钱用中任总编辑,方树梅、赵式铭任编辑。该报虽不反对清廷现行统治,但对政府进行假立宪、吏治腐败和对外妥协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揭露与讽刺,对英军入侵片马事件做了大量报道,热情支持人民群众反英的斗争。报纸受到群众的欢迎,发行量由几百份上升到1 800份。

这几份报纸都和官厅有不同的联系,但都没有成为为政府反动政策辩护的工具,而常致力于宣传社会进步思想和爱国主义。这反映出在云南报界,清政府陷于愈来愈孤立的境地。(www.xing528.com)

活跃一时的是报刊的革命宣传,这是和同盟会的活动分不开的。孙中山在发动边界起义的行动中,云南成为关注的重点地区,宣传工具受到重视。更有直接联系的,是留日学生中云南籍同盟会员为本省的革命宣传作出了巨大努力。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云南籍留日学生有200多人,大多倾向革命,不少人参加了同盟会,随即在东京成立同盟会云南分会(吕志伊为会长)。1906年2月,孙中山、黄兴约云南籍的同盟会会员李根源、杨振鸿、罗佩金、赵伸、吕志伊五人谈话,嘱办革命刊物称:“云南最近有两个导致革命之因素。一件是官吏贪污,如丁振铎、兴禄之贪污行为,已引起全省人民之愤慨;另一件是外侮日亟,英占缅甸,法占越南,皆以云南为其侵略之目标。滇省人民在官吏压榨与外侮侵凌之下,易于鼓动奋起,故筹办云南地方刊物为刻不容缓之任务。”(李根源:《辛亥前后十年杂记》)。这年5月,云南杂志社成立,10月15日《云南》杂志创刊,张耀曾任总编辑。该刊遵照孙、黄谈话精神,大力揭发清廷内政外交所暴露出的尖锐矛盾(通常联系云南本省实际),激励人民群众奋起斗争。不过为了便于刊物向云南传递,言词比起《民报》较为含蓄,并以云南同乡会的名义出版。《云南》杂志每期都寄回云南,广受欢迎。发行数由3 000份增至1万份,共出23期。直至1911年武昌起义始停。该刊在全国39个城市设有发行机构。

1908年1月,云南留学生又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滇话》月刊。这是《云南》杂志的姊妹刊物,编辑刘钟华。全国各大城市、云南各大州县均有支社及代派所。该刊纯用白话编成。《滇话》并不鼓吹革命,但它大力宣传爱国救亡,尖锐揭露清政府的黑暗腐败,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云南的革命报刊首先是从海外兴起的,从日本东京打开一条通向云南的革命宣传渠道,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值得注意。

在高涨的革命形势影响下,大批留学生中的云南籍同盟会员、革命人士纷纷回省,云南省内革命报刊也随之发展起来。最早出现的是由同盟会云南分会骨干成员徐濂主办的《云南旬报》。该报于1909年7月在昆明创刊,开始了紧张的革命宣传活动。由于云南籍留日学生中有多人学习军事,返省后又多在军事机构任职,该刊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重任特别寄托于曾留学于国外的军人。刊物对官界、军警界的黑暗时有揭露,并反对封建婚姻,提倡妇女解放。刊物广受欢迎,可惜因经费困难经常脱期,至同年10月底被迫停刊。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的消息传至云南,群情激愤。留日归来的同盟会会员黄嘉梁、王湘、李瑾、孙天霖等和省立师范学校学生张仲良组织国民会,同年5月创办了《国民话报》(周报),个旧锡商李文山捐银200两予以支持,随后国民会并入同盟会,该报遂成为同盟会云南支部的机关报。这是革命报刊在云南的重要发展。

在同盟会要员李根源(时任云南讲武学堂总办)和李烈钧(时任云南陆军小学堂总办)的支持下,曾任《云南日报》总编辑的进步人士孙璞,于1911年7月26日在昆明创办《滇南公报》。这是一份由私人集资经营的民办报纸,具有很强的革命倾向,出版后即广泛反映日渐高涨的人民群众斗争运动。武昌首义后采用另印传单随报附送的方式,将起义消息电文传至千家万户。总编辑孙璞参加云南的“重九起义”斗争,写成《重九战记》一文,影响一时。该报经费困难,斗争不息,坚持到1912年停刊。

云南地方的革命报纸主要就是1909年开始兴起的以上三种,它们的情况各不相同:《云南旬报》是由同盟会员出版的。《国民话报》是同盟会云南支部机关报,而《滇南公报》则是在同盟会员支持下的民办报纸,它们都对革命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为时短促,力量分散,条件困难,其实际影响不能不受到限制。

有材料称,在清末云南尚出有《民意报》《星期报》《云南公报》等革命报纸,可惜情况不明,难以评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