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地区新闻史:政治势力的联合与斗争

中国地区新闻史:政治势力的联合与斗争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有影响的主要报刊其背后均有某一方面的政治势力在支撑。共产党是新兴的政治力量,虽然与国民党势力相比相对弱小得多,但得到社会上进步人士的支持,其潜能也不容低估。由于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新闻战线存在着三大政治势力的较量,斗争显得相当复杂。蒋介石利用抗日名义,将其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大肆渗入云南,引起国民党中央政府与龙云政权的一场激烈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

中国地区新闻史:政治势力的联合与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沿江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已先后落入日本帝国主义的魔掌之中,在经济困难、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的西南地区办报,实际上已经很难成为赢利的事业。之所以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报,主要还是为了进行政治宣传和鼓动工作。可以说纯粹出于牟利目的而办的报纸已经很少,甚至是没有了,绝大部分报纸均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目的。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政治势力大致有三个方面:国民党势力、共产党势力和地方实力派。当时有影响的主要报刊其背后均有某一方面的政治势力在支撑。

国民党的党政军势力是当时西南地区最主要的政治势力,它控制了新闻媒介中的大部分,如直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重庆《中央日报》《中央日报·成都版》《中央日报·昆明版》《中央日报·贵阳版》,中央通讯社及各地分支机构,直属军委会政治部的《扫荡报》、中央军校的《党军日报》,三青团系统的《西南日报》《力行日报》,中统军统特务机构办的《新华时报》《民主日报》,中华新闻社等。

共产党是新兴的政治力量,虽然与国民党势力相比相对弱小得多,但得到社会上进步人士的支持,其潜能也不容低估。代表这一方面势力的报刊有: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四川的《大声》周刊、《国难三日刊》、《时事新刊》、《华西晚报》,云南的《曙光日报》《昭通周报》,贵州的《烽火》等。

属于地方势力的报刊也有不少,如属于刘湘系统的《济川公报》《新蜀报》《华西日报》,属于邓锡侯、刘文辉系统的《成都快报》《建国日报》《西南新闻》,川康通讯社,属于龙云系统的《云南日报》《云南日报·昭通版》《滇南日报》等。(www.xing528.com)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党派办和民办性质的报纸,其实它们也都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如民盟办的《民众时报》《民主报》《民主星期刊》便明显倾向于中共的立场,青年党机关报《新中国日报》则与国民党站在同一立场。民办报纸《新民报》站在中间偏左的立场上倾向于进步,《大公报》为蒋介石所笼络,貌似中立,实则偏右,《商务日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中统分子所篡夺。

由于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新闻战线存在着三大政治势力的较量,斗争显得相当复杂。最为明显的是《华西日报》,该报原是刘湘统一四川后创办的舆论工具,由刘湘的秘密组织武德学友会幕后掌握,为四川省政府机关报。1938年1月刘湘病死汉口,继任的省主席王缵绪曾企图接管该报,武德学友会则动用刘湘旧部武力保护报社,使王缵绪未能遂愿。王又对《华西日报》社长施加压力,迫其辞职,旋派复兴社分子继任社长。王缵绪下台后,该报又被刘湘旧部武装收回。1939年10月,蒋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华西日报》处境困难,武德学友会决定该报脱离省政府,自组董事会,由实力派潘文华为董事长。由于该报倾向进步势力,蒋介石面谕潘文华:《华西日报》被共党利用,言论反动,影响大局,你身为董事长,是有责任的。把这个报纸停下来。在潘的坚持下,该报虽未停刊,但新社长已被国民党中宣部收卖,变成一张反共反民主的国民党党报。地方实力派的许多报纸如《成都快报》《新蜀报》《新新新闻》《成都晚报》都是采用拉拢负责人的办法,落入国民党的掌握之中。

蒋介石利用抗日名义,将其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大肆渗入云南,引起国民党中央政府与龙云政权的一场激烈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云南省政府机关报《云南日报》曾不断刊登新华社的消息,转载《新华日报》的文章,甚至还刊登毛泽东的著作《论新阶段》等。《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民主周刊》等中共报刊在云南都公开发行,当时的昆明被人们誉为“民主的堡垒”。抗战后期,龙云还秘密加入了民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