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八年,不仅像上面所说的政治报刊活跃一时,各色各类的民办报刊更是广泛发展起来,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尤其如此。
贵州、云南两省都突破了清末那种官报、政党报刊的单一模式,报刊开始出现多元化发展。贵州不只有政府、政党报刊,还出现民办的商业、实业和文化类报刊,两所中学也分别出版了《南明杂志》和《达德周刊》,报刊出版的数字也略有增加,由清末的8种增为11种。在云南,也出现了实业、农业、教育、文化思想等类报刊,报刊出版数字则由清末的12种左右,增为约24种。这些报纸中,政府和政党报刊约居一半,加上一些政治活动家所办,政治报刊仍占总数很大比例。但重要的是,报刊发展的多元化发展在这里已经出现。
当黔、滇两省报刊步履艰难地向四川靠近的时候,四川的报刊又在阔步迈进了,再次把两省远远抛在后面。川省军阀混乱的局势,受震荡最严重的是政治报刊,它并不能从根本上阻遏植根于良好经济文化土壤上的报刊的发展。民初八年,四川新创办的报达180种左右[10],是两省报刊总和的5倍以上。在多元化方面又有新的进展,新增加的有女报、文艺报、晚报、译报、文摘报、国学杂志、大学报等种类,还首次创立了通讯社,其报业盛况远非黔、滇可以比拟。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川省在这些众多的报刊中,还出现报业基础好,影响超越本省,出版达30多年之久的报纸---《商务日报》《国民公报》,这是省市报业发展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贵州没有这样的报纸,云南的《义声报》报业条件较好,但无论在社会影响还是在出版年限方面,和川省两报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民初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潮流,黔、滇、川三省报坛也有不同的反映。
贵州的一大特点就是教育领域出现了中学的办报活动。1914年12月和1917年4月,贵阳的南阳中学和达德学校先后创办了《南明杂志》和《达德周刊》。这是我国报刊发展的新现象。中学办报是本地区所未有,全国也罕见。清末以来,贵州在教育改革方面作出较好的成绩,南明和达德是黔省两所文化思想较为活跃的学校,特别是达德学校影响更为突出(黄齐生曾任校长,王若飞就读该校),《达德周刊》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该校还出有《白话文成绩周刊》[11],以推动白话文运动在贵州的开展。(www.xing528.com)
云南报坛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报刊的世界,对当时思想文化潮流的反映,没有可足称道的表现。这一状况在1917年冬由就读北京大学回省的云南籍学生打破。他们于1917年11月在昆创办《尚志》杂志,积极传播北京新文化运动信息;广载北京作者蔡元培、钱玄同、傅斯年、朱希祖等人的文章,刊登十月革命胜利的报道,还转载《新青年》的稿件,其中有影响深远的李大钊的《Bolshevism的胜利》。此外,“五四”前夕由云南籍留日学生返省创办的《救国日报》,对传播新文化也作出积极贡献。
四川的思想文化教育报刊有很大增长,有20多种,大大超过前一阶段,这比云南报刊的总和还略多。四川向来有宏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学界称誉“蜀学比于齐鲁”。特别在19世纪70年代,经张之洞整顿川省书院积弊,创建尊经书院后,通经尊孔更是日益成为士林风气。可是,在新的思想影响下,一种反对孔学、反封建伦理道德的思想,也相伴萌发。民初袁世凯登台大倡孔学后,川省的拥孔与反孔的斗争激烈展开了,报刊成为重要宣传阵地。尊孔势力先后出版一批尊孔报刊,经学大师廖平主编的《四川国学杂志》和《尊孔报》是其主干,一些政府系统的报刊,军队、师范的报纸,也参加读经尊孔宣传。至1916年达到高潮。批孔方面的主将是吴虞,他在他任主笔和有关报纸上,发表猛烈批判孔子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文章,有的报纸因此被军阀政府封禁。引人注目的是,他还在《新青年》撰稿批孔,与京、沪新文化运动相联系,影响全国。在这期间,四川报坛环绕女权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女报的创办达5种之多,为全国所首见。最早出版的(1912年6月)是吴虞的妻子曾兰任主笔的《女界》,它以“光复神圣之女权”为任务,对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进行抨击,成为川省批孔运动的组成部分。它的宣传活动获得京沪妇女报刊的积极支持。反对女权运动的代表则是《妇女鉴》,其影响较前者要小得多②。
关于民国初年四川妇女报刊出版情况,均据王绿萍、程祺编著《四川报刊集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