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衰落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衰落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6年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之后,酿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使党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劫难和损失。9月5日,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报社出版“革字号”《新疆日报》,定为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机关报,“军字号”和“造字号”《新疆日报》同时停刊。报社在极左路线的控制下,为“文化大革命”大造舆论。《哈密报》是“文革”期间继续出版的另一份报纸。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衰落

1966年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之后,酿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使党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劫难和损失。我国的新闻事业成为这场运动中的重灾区,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新疆新闻事业也在劫难逃,陷入空前的低谷。

许多报刊处于被查封或被迫停刊的情况下,新疆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的《新疆日报》侥幸得以留存,但却命途多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1967年1月12日,新疆日报社被造反派组织夺权,报纸改为“造字号”,煽动造反夺权,对新疆的动乱局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月3日,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奉命对报社实行军管,成立了报社军事管制委员会,报纸又改出“军字号”。5月7日,造反派查封了军管报社,出版刊物《新疆日报·红色电讯》;不久,又在新疆大学复刊“造字号”《新疆日报》,与“军字号”《新疆日报》相对抗,一时出现了两张《新疆日报》长期并存的全国罕见的局面。1968年8月9日,军事管制委员会撤出报社。9月5日,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报社出版“革字号”《新疆日报》,定为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机关报,“军字号”和“造字号”《新疆日报》同时停刊。1969年1月和1970年10月,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第一、二批工宣队和军宣队先后进驻报社,直到1972年才撤销。动乱期间,报社许多工作人员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迫害,各种专业技术人员锐减。报社在极左路线的控制下,为“文化大革命”大造舆论。

哈密报》是“文革”期间继续出版的另一份报纸。“文革”之始,哈密地区社会秩序与内地相比还算稳定,地委机关报《哈密报》还能正常出版。但是,随着各种名目的造反组织陆续建立,极左思潮泛滥,哈密地区的形势也开始动荡起来。(www.xing528.com)

1966年9月3日,哈密地委机关遭到造反派的冲击并被夺了权。1967年1月27日,《哈密报》改出周三版的“造字号”,主要刊发“造反派夺权声明”和有关报道,为“打砸抢有理”大造舆论。1967年3月20日,报社实行军管,改出“军字号”。哈密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从1969年3月15日开始,报纸作为革命委员会的机关报改出“革字号”,成为极左路线的吹鼓手。1974年1月报纸作为地委机关报复刊,主要以新华社通稿和地区的典型报道来填满版面,舆论宣传仍然是错误的。1974年11月1日《哈密报》停刊,这次停刊长达12年之久,直到1986年,《哈密报》才重获新生。

十年浩劫中,新疆的广播事业与报刊业一样在狂风骤雨中飘摇。自办节目一度被取消,只能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电台被剥夺新闻采访权,广播成了报纸的有声版。但与此同时,电视这一新生儿却呱呱坠地。1970年,新疆电视台在乌鲁木齐建成,开始试验播出。1972年正式播出黑白电视节目。从此,新疆新闻事业又增加了一支生力军

十年动乱中,新疆新闻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摧残,但却并未被破坏殆尽,仍保存了一定的力量。一些报纸继续出版,县、市有线广播站有所增加,电视事业的兴起更成为黑暗年代中的一丝曙光。新疆新闻事业就如冰天雪地中的一株小花,虽临寒冬犹顶冰破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等待、召唤着祖国的春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