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统区新闻事业: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

国统区新闻事业: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当局对处于反共前沿的甘肃极为重视。在这一段时间内,甘肃国统区新创办的报刊还有《西北经济日报》《星期导报》《钟报》《公意》《河声报》等报刊。这些新创办的报刊,同国民党甘肃党部及政府以往创办的《甘肃民国日报》《西北日报》等报刊共同构成了国民党反共宣传的新闻事业。这种一切为了军事,一切为了内战的大政方针导致了甘肃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迅速崩溃。

国统区新闻事业: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当局对处于反共前沿的甘肃极为重视。在集中力量紧抓各级基层政权建设的同时,又加强对舆论工具的建设和控制。从1946年开始到1948年,国民党党、政、军创办的报刊达17种之多。其中基层政权的报刊有:肃州县参议会的机关报《肃州日报》(1946年3月),国民党庆阳县党部的机关报《庆阳周报》(1947年10月);三青团甘肃省团部的机关报《兰州日报》(1946年2月);国民党军队机关报《和平日报》(1946年11月)及驻武威部队创办的《武威旬刊》(1948年12月)。此外,1946年夏,胡宗南部创办的西北通讯社又在兰州设立了分社,并于同年6月创办4开小报《大陆新闻》周刊。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宣传,国民党油矿特别党部还创办了《工友乐园》(1948年8月)。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于1947年8月也创办了《新光》。在这一段时间内,甘肃国统区新创办的报刊还有《西北经济日报》《星期导报》《钟报》《公意》《河声报》等报刊。这些新创办的报刊,同国民党甘肃党部及政府以往创办的《甘肃民国日报》《西北日报》等报刊共同构成了国民党反共宣传的新闻事业。

抗日战争中被国民党破坏的中共甘肃地下党组织也从1945年开始恢复。为了有效地组织国统区群众反抗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兰州地下党于1948年先后在兰大附中创办了《春雷》,在兰州一中创办了《朔风》,在公路局创办了《春苗》等刊物。这些刊物对于发动群众展开反饥饿、反内战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甘肃民国日报》《西北日报》为代表的报刊,在解放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成了国民党当局制造发动内战的重要舆论工具。1945年8月22日《甘肃民国日报》发表言论,诬蔑和攻击中国共产党“假抗日之名,而在沦陷区浑水摸鱼,扩充兵马,抢老百姓的枪,缴抗日军队的械,当中央军正与敌人作殊死拼斗之际,正八路军与日寇携手之时”,企图煽动群众仇视共产党。《西北日报》也于9月3日发表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委员朱绍良的反共言论,叫嚷“要铲除战后内乱”,“凡有危害民国或别具心肠故意制造内乱者,惟有群起铲除而决不后人”。从而在舆论上为国民党挑动内战做了必要的准备。(www.xing528.com)

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四年时间里,无论是省政府的《西北日报》,还是国民党省党部的《甘肃民国日报》,以及西北行辕(西北长官公署)的《和平日报》,对农民问题和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发表过一些激烈的言论,这在同时期国民党的省级报刊上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1945年9月23日的《西北日报》刊登了金惠在省政府联合纪念周的讲演,认为要建设甘肃,“首先必须解放农民,使他们早日脱离地主土劣羁绊,敲破他们经济生活上的枷锁,然后意志乃得自由,真正的民意始能表现”。24日又发表黄石华的文章《中国农民需要新政》,批评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农民政策:“中国农民在这次民族圣战中表现出无比英勇,他们贡献出赖以生存的物资,并贡献出了他们的生命。这次抗战,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最大。可是中国农民除了负担抗战严重任务外,又深受着地主土劣的剥削和榨取。而政府数年来对土地的不当利益并没有实行制裁。这实应加以检讨的。”10月1日《甘肃民国日报》也发表了萧铮的专论《是实行土地政策的时候了!》,该文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是实行“平均地权”的第一个绝好的机会。1927年北伐完成,是第二个绝好的机会。这两次机会都被国民党丧失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第三次绝好的机会,应及时实行“耕者有其田”。《和平日报》也在《论当前生产》的社论中发出“要增加农产,光靠改良农业技术及农贷之类的办法是不行的,必须改革土地,以实现国父平均地权”的呼声。这些言论的发表,一方面表明了甘肃国民党中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已经认识到了土地政策在巩固国民党的政权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代表了甘肃农民的利益。但是,这些关于土地政策的言论与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施的土改有着本质的区别,极易使农民将二者混同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共产党所实施的土地改革

1947年7月9日,《西北日报》在社论中明确提出:甘肃的省政是,“以国防思想为中心”,“生产建设,为了国防,安定人民生活,加强自卫力量,也是为了国防。种种方面都向着国防的目标做去”。这种一切为了军事,一切为了内战的大政方针导致了甘肃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迅速崩溃。甘肃的经济崩溃主要表现在严重的财政危机和根本丧失了对物价的控制,进而导致甘肃全省的工农业生产破产和人民生活的极端贫困。作为甘肃省大报的《西北日报》《甘肃民国日报》以及《和平日报》等,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甘肃的经济状况。据1949年2月26日《西北日报》的报道,1948年2月地广人稀,经济极为落后的甘肃,流通的法币有82 300多亿元,这样的经济状况造成了甘肃物价的直线上升。1949年5月5日《和平日报》对兰州的工业现状进行了报道:“工业界危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从1948年8月3日始,《西北日报》连载的《河西十日》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惨绝人寰的河西农业图:武威农民胡长根在物价一天多次飞涨的情况下,买到70斤面粉,返家途中又被强盗抢去一半,悲愤之下,全家五口饮毒自尽;在张掖,一个女孩子的身价只值10斤面粉。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报道在客观上可以促使甘肃民众加深对国民党当局的认识,有利于甘肃人民的觉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