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国民党报刊台湾立场转变

亲国民党报刊台湾立场转变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一些原来持亲台湾国民党态度的报纸,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立场有所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华侨报》主持人赵斑斓受到进步报刊的影响,思想有了较大转变,该报的态度也逐渐由亲台湾国民党转变为爱国主义立场。至此,亲台湾国民党的报刊在澳门扫地以尽,澳门报界遂成为爱国进步势力的天下。

亲国民党报刊台湾立场转变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澳门爱国力量的壮大和爱国进步报刊的出版,国民党在澳门反共宣传的嚣张气焰受到抑制,但仍然保持着相当的舆论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亲台湾国民党报刊除了原有的《精华报》外,又创办了《锋声》周刊(原名《锋声日报》)和《群与力》周刊。这两份刊物与《精华报》沆瀣一气,掀起反共大合唱。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新中国日益强盛,澳门同胞的向心力大大增强,亲台报刊逐渐失去读者。坚持反共立场的《群与力》周刊和《锋声》周刊很快就因经费不支而停办,曾经显赫一时的《精华报》亦于1956年11月被迫停刊。

与此同时,一些原来持亲台湾国民党态度的报纸,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立场有所转变。这主要是《华侨报》《大众报》和《市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华侨报》主持人赵斑斓受到进步报刊的影响,思想有了较大转变,该报的态度也逐渐由亲台湾国民党转变为爱国主义立场。到了1966年,赵斑斓独家买下《华侨报》的全部股份,遂与香港《华侨日报》脱离关系。1967年冬,赵斑斓又与《大众报》社长蔡凌霜、《澳门日报》社长王家祯共同发起成立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从此,《华侨报》在赵氏父子的经营下,锐意革新,在改进印刷技术、美化版面、增强报纸的可读性等方面均有较大作为,遂使该报成为仅次于《澳门日报》的第二大报。(www.xing528.com)

《大众报》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因经费紧张而陷入困境,后来得到澳门文化委员会的资助,因而转变立场,致力于爱国宣传。该报日出两大张,其中有一个版为葡文版。1973年社长蔡凌霜死后,由其子蔡克铭接任社长至今。

《市民日报》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报眉上采用“中华民国”纪年。然而从60年代中期起,由于澳门的爱国力量日益壮大,该报的政治态度亦由亲台湾国民党转变为中立,并开始采用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的电讯稿,对澳门举行的一些爱国活动也做了比较客观的报道。

至此,亲台湾国民党的报刊在澳门扫地以尽,澳门报界遂成为爱国进步势力的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