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结束后,原由战乱而迁来的新闻机构逐步回返原处。此后,特别是起初两年间,大批新的报纸纷纷兴办,其数量超过抗战时期。桂林仍然是报业中心,它虽不复有当年文化城那样的光辉,但聚集在这里的报纸也有十数种之多,一时称盛。而南宁、梧州、柳州三市新闻界,顿趋活跃,各拥有报纸约七八种之多,和桂林一起,成为广西报业四大基地。此外,桂系发扬重视基层办报的传统,各县合计有93种,其中74种为县办“民众简报”,超过了以往规模。此外,还在香港办有《新生晚报》,继续在美国刊行《纽约新报》。
抗战结束后,省政府迅即成立新闻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省新闻事业的统一领导,以克服前一阶段的散乱现象。进一步树立《广西日报》的主干地位,在首府桂林建立总社,并在柳州、南宁设立分社,由总社统一指挥。此外,结合政府报纸(如《广西省政府公报》《桂林市政府公报》等)、三民主义青年团报纸(如桂林的《人人新闻》、南宁的《力行报》、柳州的《西南日报》等),再加上上述众多的县报,组成相当规模的从首府到基层的党、政、团报业系统,以加强对全省新闻事业的统制。
和抗战时期相比,那种群雄竞起的生动局面消失了。当年活跃在这里饮誉报坛的外省报纸,或停或迁,再也没有回来了。唯一的例外,是蒋介石国民党系统的新闻机构。它们一经进驻,就生根落地,并有在此大展宏图之势。《中央日报》广西版很快迁来桂林,并建立广西总社,另在南宁成立分社。嗣后扩大规模,总社和分社分别增出《中央晚刊》和《中央日报南宁版晚刊》。中央通讯社也相继在桂林和南宁设立办事机构,中央社特派员还创办了《桂林晚报》。依附CC系的《小春秋》复刊后分别在桂林、南宁出版。军统和中统特务还在柳州创办了《民声晚报》和《大华报》。
整个广西新闻界成了蒋系、桂系国民党联合控制的一统天下。1946年1月,广西一度出现了非国民党系统的公开的政党报刊,即广西民盟支部机关报《民主》星期刊桂林版。同年9月即被广西省政府查封。这一时期,广西过去少见的商报陆续兴办,目前所知有《桂林工商日报》《南宁商报》梧州《商报》等。它们(尤其是《南宁商报》)对经济宣传做了不少工作,可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政治形势,并未给这类报纸以自由发展的空间,难以振作有为,而《桂林工商日报》却因拒绝桂林市长的收买,横遭压制,未及三月便被迫夭折。(www.xing528.com)
在反共问题上,蒋桂已渐合流,但是两派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在新闻战线上,两派斗争不断,在李宗仁参加竞选副总统以后更趋激化。就广西地区论,桂系在新闻界的总体势力超过蒋系,但在首府桂林,其势力却不及后者而居下风,在这里桂系较有实力的报纸实只《广西日报》一家,而由于该报不断清除进步分子,实力已大为减弱。这样,在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之际,《广西日报》遭到汇集于桂林的蒋系《中央日报》《中央晚报》《桂林晚报》《小春秋》等报围攻下,招架乏力。桂系当局乃授意《广西日报》,增办《南风报》,以张声势。
桂系在抗战结束后就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了。起初中共地下党员还能在桂系报纸如《广西日报》《柳州日报》内,以合法身份开展一些活动,以巧妙方式传递党的声音。在1942年国民党颁布“戡乱动员令”以后,这些做法就不大可能了,差不多也就在这时,中国共产党在广西边境地区开始组织自己的游击队伍(黔桂边、粤桂边、滇桂黔边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武装斗争。这些游击队伍纷纷出版报纸(多为油印小报),进行宣传鼓动。自1947年秋至1949年,约有十数种。最早一份是1947年9月由中共粤桂边纵队创办的《大众报》,其他尚有《翻身简报》《左江报》《游击报》《群众报》《人民报》《解放战讯》等。它们随着广西全省的解放而陆续停刊。1950年5月终刊的《大众报》,也许是这些报刊中坚持最后的一份,同时也是东南大陆最后一张游击队报纸。
1949年11月,解放大军由湘西南和黔南挺进广西。在此前不久,桂林的《广西日报》、中央通讯社桂林分社随广西省府迁往南宁(中央社后又迁出)。《中央日报》桂林版原也拟迁南宁,并计划与《中央日报》南宁版合并再迁百色。可是革命形势发展迅速,11月22日和12月4日,桂林、南宁相继解放,接着不到一个月全省解放,蒋家王朝和桂系军阀对广西新闻事业的统治宣告结束。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西新闻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