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新闻事业:五四运动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发展

广东新闻事业:五四运动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发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对广东学界有一定影响,但对广东新闻界的影响不大。从此,广东的新闻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作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的广东,革命报刊也得到蓬勃发展。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给广东带来了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宽松的政治氛围,因而这一时期广东的商业报刊也得到很大发展。

广东新闻事业:五四运动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发展

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对广东学界有一定影响,但对广东新闻界的影响不大。一是天高皇帝远,民主之风吹到广东来已成强弩之末;二是因为当时的广东处于桂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所以,当参加火烧赵家楼的粤籍学生郭钦光死难的消息传到广东以后,广州、佛山潮汕、梅县、东莞海口等地的学生举行过声援大会和示威游行,但很快就被桂系军阀镇压下去了。新闻界只有几家报纸报道了学生运动,其余报刊基本上按兵不动,所以没有造成很大声势。

广东革命民主主义报刊的发展是从1920年孙中山率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军阀以后才开始的。1920年,粤军首领陈炯明邀请《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南下广东。北京大学毕业,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粤籍学生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等随之而来。他们在陈独秀的支持下成立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并且创办了《劳动者》周刊。该刊前四期由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和刘石心主持,鼓吹“由农夫劳动者组合,把一切政治机关推翻,把一切金钱组织推倒”。不久陈独秀改组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梁、刘二人退出,这个刊物才走上正确的轨道。同年10月,由谭平山等人主办的《广东群报》在广州创刊。1921年2月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劳动与妇女》杂志,其目的是将劳动妇女发动和组织起来去争取自身的解放。以上三份报刊就是广东省出版的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从此,广东的新闻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作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的广东,革命报刊也得到蓬勃发展。

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将《新青年》杂志和《向导》周报由上海迁来广州出版。前者作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从理论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后者作为中共中央的政治机关刊物则着重宣传国共合作和指导党的工作。《向导》在广州出版的时间虽然只有两月,但对广东的革命报刊仍有一定影响。

除中共中央主办的刊物外,广东的共青团组织于1923年3月创办了《青年周刊》,7月创办了《新学生》月刊,1926年9月又创办了《少年先锋》;党领导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5月在广州创办了机关报《工人之路》,在省港大罢工的高潮中又出《工人之路特号》(日报),及时指导了这场罢工斗争;党领导的广东农民协会1926年1月创办了《犁头》月刊;中共广东区委则于1926年2月7日创办《人民周刊》。这些报刊在反对国民党右派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1924年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报刊宣传系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有《政治周报》,工人部主办的有《革命工人》,农民部主办的有《中国农民》和《农民运动》,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办的有《政治工作日报》和《军人日报》,北伐军总政治部主办的有《革命军日报》,而最为活跃的则是黄埔军校。当时,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一批共产党员被派往军校做政治工作。在他们的支持下,各派观点的学员创办了许多报刊,比较知名的有:《中国军人》《陆军军官学校壁报日刊》《黄埔武力日刊》《军人日报》《黄埔生活周刊》《黄埔潮周刊》《黄埔旬刊》《黄埔日刊》《突击》等。它们是我国第一批革命军人报刊。此外,国民党广州市党部也办了自己的机关报《广州民国日报》。(www.xing528.com)

以上就是这一时期国共两党报刊的大致情况。这一时期的党派报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民党的报业开创了新局面,中央一级报刊和工、农、军、学报刊都有了很大发展;二是在国民党报刊中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编辑工作,有的还担任主要职务,如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机关刊物《政治周报》,就是由共产党员毛泽东、沈雁冰、张秋人先后担任主编;三是共产党的报刊同国民党的报刊结成统一战线,拥护国共合作,拥护国民革命,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右派所办的报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给广东带来了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宽松的政治氛围,因而这一时期广东的商业报刊也得到很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1971年至1927年初,广东各地涌现出来的报纸(不计期刊)有58家,大部分集中在广州。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商业报纸开始走企业化的道路,逐渐形成报业集团化经营的模式,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其中担任主角的是远东公司和惠民公司。远东公司老板李抗希于1914年在广州创办《新报》,颇受读者欢迎。在以后的十年中,他又相继创办《快报》《真共和报》和《新国华报》,一时四报并存,远东公司遂成为广东最大的报业公司。惠民公司老板王泽民先是经营印刷业,于1915年开始创办《国华报》,以后又派生出《越华报》等报纸,形成另一个报业公司。两家公司在报业竞争中各出奇谋,不择手段,此消彼长,闹得沸沸扬扬,其中最有趣的是真假《共和报》和新旧《国华报》的竞争。

《共和报》是一家1912年创刊的老牌黄色报纸,原来销售近万份,但在“五四运动”以后销量大减,濒临倒闭。远东公司便乘人之危创办《真共和报》,企图将《共和报》挤垮。但因该报内容一本正经,不受读者欢迎,且报费高于《共和报》,故创刊后不但不能动摇《共和报》的基础,反而拉走了远东公司所办《新报》的读者,使《新报》一蹶不振。惠民公司的《国华报》力求适应各阶层读者的需要,又不流于黄色,发行量达1.5万份以上。《国华报》的成功使许多人眼红,于是便有《真国华报》《国华时报》《国华早报》等以“国华”命名的报纸出版。远东公司也不甘寂寞,便创办一份《快报》(晚报)与《国华报》竞争,结果反而大亏其本。但远东公司仍不甘心,又采取鱼目混珠的办法,创办一份《新国华报》作最后一搏,结果也是失败。后来,远东公司属下的四家报纸虽然几经改组,仍然难以维持,到1914年四家报纸的招牌同时从远东公司除下,老板李抗希弃报经商,最后客死高州。而惠民公司除《国华报》外,又于1926年创办《越华报》,主持人陈柱廷锐意经营,采取了延聘知名人物参与办报,自办发行,实行股份制等措施,使报纸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二三十年代广东经营管理最好的一家报纸,一直办到1950年才停刊。

在报业大发展的同时,广东的通讯社也有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至1926年,广东的新闻通讯社有21家,其中最重要的一家是中央通讯社。该社成立于1924年4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是我国第一家政党通讯社。1927年该社随北伐军迁至武汉,1928年迁至南京,成为国家新闻垄断组织

为了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广州新闻记者联合会于1926年10月10日成立。它是一家由进步记者组织的新闻团体,其“筹备缘起”中明确宣称:“我们老实不客气地说,要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打倒媚外卖国的军阀官僚……要宣传我们的革命真谛,所以要集合革命先导的同人”;它号召“广州的记者们,有同情奋斗于革命战线上,不肯作军阀官僚豢养下的工具么,请集中在这个革命大本营的记者团内”。该会举行成立典礼时,鲍罗廷、何香凝、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都前往参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