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同盟会阶段,广东的新闻事业开始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共出版各种报刊已超过130家,仅次于上海,与北京相伯仲,处于全国亚军的地位。从报刊数量来看,政党性质的报刊居首位,商业报刊、社团报刊和官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政党报刊在这一阶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压倒了改良派报刊而占居主导地位。在1905-1911年的6年内,广东各地创办的革命派报刊有47家,而改良派报刊只有14家。
革命派报刊主要的有《拒约报》《时事画报》《群报》《国民报》《二十世纪报》《南越报》《平民日报》《人权报》《中原报》《公言报》《可报》等。《拒约报》创刊于1905年8月21日,是同盟会成立后广东最早出现的报纸,总编辑黄晦闻,撰述有钟荣光、陈树人等,他们都是同盟会员。紧接着是同年9月出版《时事画报》,由同盟会员、岭南派画家潘达微、高剑父、高奇峰、陈垣等人主编。这两家报刊都是在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的高潮中诞生的,对于增强读者的反帝意识,提高思想觉悟起到了很大作用。《群报》《国民报》《二十世纪报》《南越报》《平民日报》《人权报》《中原报》等,都是一些同盟会员自由组合而创办的。这些报纸以鼓吹三民主义、宣传民主革命为宗旨,成为当时广州报界的中坚力量。《公言报》的创办人陈听香同时在广州创办《佗城日日新闻》《舆论报》《广东报》等几家报纸,由于陈是包揽诉讼出身的,所以他办的这几份报纸都以报道警务、审判见长,被人们戏称为“讼报”。《可报》是在1911年广东咨议局讨论可否在广东禁赌的风潮中诞生的。当时陈炯明等议员认为禁赌可行,遂与朱执信等人创办《可报》加以宣传,其实是借机创办报纸以鼓吹革命。
除广州的报纸外,值得介绍的革命报纸还有汕头的《新中华报》和香山(今中山市)的《香山旬报》。《新中华报》创刊于1907年,由同盟会员陈去病、叶楚伧等人主编。数月后因鼓吹民主革命被当局查封,他们又于1908年4月在汕头创办《中华新报》。1911年该报因报道广州将军孚琦被刺事件而被查封,他们又在潮州以美商名义恢复出版《新中华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香山旬报》1908年9月16日在石岐镇创刊,是我国比较早的县报,创办人郑岸父是同盟会员。该报抨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颇为有力,在当地很受欢迎,并远销新加坡、菲律宾、澳洲及北美一些大城市。1911年2月7日起改名为《香山循报》(周刊),1911年11月香山光复后,改名为《香山新报》(日报),不久又改名为《香山日报》。
同盟会阶段广东的革命派报纸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这些报纸虽然有浓厚的党派色彩,但并不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它们大多是由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盟会员自由结合、集资创办的。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有的比较激进,有的比较温和,各抒己见,有时还在一些小问题上闹点矛盾。这一点与必须听从康有为统一指挥的改良派报刊是不同的。第二,这一阶段广东虽然创办了几十家革命派报刊,但却没有出现像上海《民立报》、汉口《大江报》那样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报,这是与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东地位不相称的。第三,这一阶段广东的革命派报纸虽然发表了许多鼓吹革命的言论,但却缺乏像《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那样振聋发聩、惊世骇俗的评论,当然也就没有涌现出像章太炎、于右任那样具有全国影响的报人。第四,这一阶段广东出版的革命报纸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数寿命都很短,像《天民报》,头一天创刊,第二天就被查封了,当然不可能有所作为。
这一阶段广东的改良派报纸更是可怜,属于康有为嫡系的只有《国事报》一家,由康党第三号人物徐勤主持,鼓吹君主立宪不遗余力。跟着《国事报》摇旗呐喊的有《羊城日报》《时敏新报》《安雅报》等几家老牌报纸,但不成气候。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东宣布独立时,《国事报》在门前贴出字招两张:“广东现已独立,快看国事报投降”,公开表示投降,成为报界笑谈。
这一阶段广东的商业性报刊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从1905年至1911年,广东各地出版的商业报刊有26家。这些报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综合性商业报刊,一类是游艺性商业报刊,一类是专业性实业报刊。(www.xing528.com)
综合性商业报刊著名的有《广州总商会报》《七十二行商报》《粤东公报》等。《广州总商会报》是广州总商会的机关报,以联络商会会员,交流商务信息为宗旨。《七十二行商报》是在《广州总商会报》停刊后由商人重新集资开办的,以“注意商善两界之机关,以坚持现在之办路主义”为宗旨,成为总商会的喉舌,一直办到1937年才停刊,是广东寿命最长的商业报纸。《粤东公报》由大赌商苏秉枢出资创办,却聘请革命派报人李大醒等为主笔,支持民主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1911年被龙济光查封。
游艺性商业报刊有《天趣报》《游艺报》《粤东小说报》《中外小说报》《广东戒烟新小说》《滑稽魂》《仁声报》7种。《天趣报》“专谈花事,为粤省花界小报之嚆矢”,曾被革命派报刊痛斥为“不知人间有羞耻事”。《游艺报》及其他三种小报则利用小说、诗歌、灯迷及粤讴、班本、南音等民间戏曲形式劝人为善。《滑稽魂》是一份画报,“全主诙谐,以极嘻笑形容为宗旨”。《仁声报》名为“仁声”,实际上是一份臭名昭著的赌报。广州在这一对期涌现出这么多游艺性报刊不是偶然的,既同岭南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倾向有关,又同当时人们对时局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有关。
专业性实业报刊在广东出现晚于上海14年。1907年创刊的《铁路公言报》和1911年创刊的《铁路丛报》是比较早的铁路实业报刊。1909年创刊的《砭群丛报》(半月刊)和1911年创刊的《砭群日报》,都是广州阜成实业研究所办的以“鼓吹学术,提倡实业”为宗旨的报刊。其他属于学术团体的报刊有《蚕学报》《国权挽救报》《广粹旬报》《孔圣会旬报》《孔圣会星期报》《保国粹》《经锋》等;属于宗教团体的有《震旦日报》《祖国文明报》《真光报》《广州青年报》等;属于其他社会团体的有《法政丛刊》《初等教育》《协群社报》《自理月刊》《妇孺报》《改良婚嫁会月报》《女界学灯报》等刊。在这些报刊中,值得一提的是《真光报》和《震旦日报》。《真光报》的前身是《真光月报》,1917年又改名《真光杂志》,1926年迁上海,一直办到1942年。该报取名“真光”,意为“发扬基督真理之光”的意思,在广东宗教界有较大影响。《震旦日报》为法国天主教神父魏昌茂独资创办,以宣传天主教义和传播西方文化为宗旨,但由于聘请革命志士梁慎余、陈援庵(陈垣)、廖平子、杨匏安等人主持报务,使该报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阵地。民国成立后继续出版,1911年“二次革命”失败,龙济光入粤,发行人康仲荦被杀,该报才停刊。
这一阶段广东出版的官报有《广东上方自治研究录》、《粤东公报》、《农工商报》(后改名《广东劝业报》)、《广东教育官报》、《广东警务官报》(后改名《广东警务杂志》)、《两广官报》6家。数量虽比前一阶段多了,但却远远落于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之后。这大概是因为广东天高皇帝远的缘故罢。
除报纸外,这一阶段创办的通讯社只有一家---展民通讯社,却出现了广东省的第一个新闻团体---广州报界公会。该会成立于1908年,最初的会员报只有《安雅报》《羊城日报》《时敏报》《岭海报》《七十二行商报》等10家报纸。其任务是:由公会每日汇集新闻稿件供各会员报馆刊登;收集全省报纸设立阅报处供会员报参考;遇有重大政治事件,由公会决定采访方针,统一采访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报界公会成了当时广东最有力的社团之一,凡遇重大问题,当局皆向其咨询。民国以后该会继续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