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集方式
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又称为“采集方式”。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由于存在文件、载体、销售渠道等的不同,采集的具体途径也存在一些差异。随着信息资源采集方式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实践工作的总结,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目前主要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目录订购
目录订购是指通过Excel格式目录、纸本目录或光盘目录等形式的信息资源目录,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购买方式。即通过各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文新书、新刊及电子音像制品的征订目录对信息资源进行挑选,并填写预订单,送交各个出版社订购。出版社按订购单的种类、册数向图书馆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目录订购作为传统的信息资源采集方式,目前依旧是各图书馆采集纸本信息资源最主要的方式。按订单目录的供货方式,目录订购又可以分为两种订购方式:期货目录订购和现货目录订购。
第一种是期货目录订购。即对计划出版发行的出版物提前征订。期货目录订购的优点是计划性强,由于征订目录的品种较全,便于保证信息资源的品种和数量。但缺点是信息反馈慢、周期长、经常由于出版计划的取消而缺订,影响采选计划的完成。
第二种是现货目录订购。即对出版发行单位现有的信息资源的目录进行选购。现货目录订购的优点是到货速度快,订到率高。缺点是受出版社销售规模、组货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品种数量无法保障。
2.直接选购
直接选购是直接到各个书店、出版社或图书展销会购买,或是由书店、出版社将最新出版发行的信息资源定期送到图书馆或文献情报机构,由采购人员直接挑选。由于可以直接依据信息资源来取舍,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只凭书目信息订购而造成的误购现象。而且直接选购的采购时间短,到馆速度快,能及时满足读者当前的阅读需求,避免了供应对需求的滞后。
3.邮购
邮购是用邮寄的方法购买本地无法获取的信息资源的方式。如内部期刊或非邮发期刊,以及某些光盘版的数据库等,常通过邮购的方式来采集。优点是对目录订购起到补漏、补缺作用。缺点是由于光盘版的数据定期更新,需定期邮寄更新盘,而期刊更需随时出版随时寄发。正因如此,容易出现错发、漏寄,光盘无法读取等问题,导致接收、查核和调换手续繁杂。
4.复制
通过数字化扫描、抄写、照相复制、静电复印、网络下载等各种手段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方式。如对缺漏文献通过复印的手段入藏;或对利用率不高的文献进行缩微或扫描处理,以解决图书馆物理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复制应根据文献类型、保存时间等选择最合适的复制方法,但对录音录像的复制,以及对教辅类图书数字化扫描等信息资料的复制,一定要注意避免发生知识产权的纠纷。
5.呈交
呈交是以法律、法令或规定的形式向特定图书馆或文献情报机构免费、无偿地呈交指定的信息资源样本,如出版社向国家图书馆呈交所有新出版发行的样书。有些大学也规定校内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向学校图书馆呈交。
6.竞拍
竞拍是图书馆参加拍卖会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如善本、古籍、手稿、书画真迹等。
7.网上采购
网上采购是运用网络书目直接在网上书店进行购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网上书店,网上书店以其独特运作方式赢来无限商机。(www.xing528.com)
网上采购是一种新兴的信息资源采集方式,网络书目信息量大、更新及时是网上采购的优点,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能通过诸多方式(电子邮件、在线购买、下载数据等),实现无纸化交易,将采选工作进一步缩短。
信息资源采集的目的是获得经过选择的信息资源,它要求采选人员将已选中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集到。正因如此,面对信息时代出版发行的繁复情况,采选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信息资源采集方式,以便能更好地完成信息资源采集。
(二)采集模式
随着信息资源出版发行体制的深入改革,采购信息资源的渠道也得到丰富和拓展,网购等形式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信息资源的采购方案,图书馆的采选人员也因此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科学合理的采集方式涉及信息资源到馆的时效性和到馆率。
信息资源的采集模式,指对于已采选的图书和文献,图书馆采选人员在一定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书籍运输到图书馆,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及时性。信息资源的采集模式有自主采集和业务外包两种模式。
1.自主采集模式
这是最常用的信息资源采购方式,图书馆派专门的采选人员进行信息资源的采购工作,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种形式。
(1)单品种采集模式。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的发行情况,图书馆的采选人员通常分别采购。事实上,对于同一种类的信息资源,由于图书馆的经费、自动化程度和采选人员的能力不同,采集的方式也会存在区别。一般而言,对于期刊,采用“以预订为主、邮订为辅”;对于图书,则是“以目录订购为主、现购为辅”;对于光盘类的信息资源,则是“现购为主、目录订购为辅”。
单品种采集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采购对象单一、由专人负责,采集工作便于组织和管理。不足之处在于所需采购的信息资源种类丰富,投入的人力、财力成本较大,同时由于采选人员之间没有进行沟通,使得在采购的过程中出现重复采选、交叉采选的现象,变相增加了采购成本。
(2)捆绑采集模式。这是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对于纸质信息资源和属于该类资源的虚拟信息资源一并采选,具体而言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想要采购网络信息数据库,需要先购入一定的纸质信息资源。比如,想要采购一批电子期刊,则前提条件是购入一批纸质的期刊,未达到标准的则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第二种是想要购买纸质信息资源,首先要购买该资源的网络信息资源,这样才有可能获得优惠。
捆绑采集模式的优势在于一并采购信息资源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在此基础上能够享有一定的采购折扣,从而减少了经费支出,还丰富了网络信息资源和获得了存档权限,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缺点在于这种采集模式将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混杂在一起,使得采选情况和内容复杂化,给采选人员的采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业务“外包”模式
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图书馆信息资源采选,要求在馆藏建设和自身馆藏资源的特色的基础上,确定所需要的图书范围和目录,用有限的经费购入相关书籍,并要求书商邮寄到馆内,在验收时,对于不符合采购范围的书籍有权退回。书商在邮寄图书时,需要将相关的采选和编目数据一同邮寄到馆,以便采选人员的查重工作。这类采集模式属于图书馆采购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
业务“外包”模式的优势在于图书馆通过与信赖的书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保障了优质信息资源的供应,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同时,图书采购的“外包”大大节省了采选人员的时间。缺点在于这种“外包”的采选模式仅限于纸质的信息资源,对采选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要求采选人员对馆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采选的书籍既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又要保障信息资源的质量。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资源的采购方式更加多样,使得采选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采选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保障采选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资源的供应商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质量和采集工作的效果,因此,图书馆需要与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图书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传统的采集方式过程中,采选人员在选择供应商多具有主观性,且未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来规范供应商的行为。随着信息技术下新的采集模式应运而生,采集工作对供应商也有了一定的要求,这需要图书馆采选人员建立一套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比较体系,在进行综合比较和判断的基础上选择值得信赖和能够提供优质信息资源的供应商,从而保证采选工作的高效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