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甘肃省文化局通知各地重视民间艺术,挖掘地方戏曲剧种。武都地区文教局在挖掘高山剧的同时,还派张喜生、张福仁和北京铁道学院的两名实习生,共收集到花灯戏曲调38首,文县民歌74首。
1966年6月,甘肃省文化局为选拔出席西北五省(区)现代戏曲调演而举办全省戏曲调演,武都地区参加调演的三个现代小戏曲中,就有一出新创作的花灯戏《茶山新春》。后花灯戏的剧种进了甘肃省会兰州,这在陇南花灯戏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用花灯戏曲上演自己创作的现代戏曲也是第一次。
小戏《茶山新春》,是描写一对夫妇为给邻队支援茶种的故事,妻子要支援,丈夫不支援。他怕优良茶种让别的队发展起来了,自己队生产的茶叶就卖不上好价。夫妻俩争执不休之际,女方娘家的妹妹却送来优良茶种支援他们,用事实教育了丈夫,同意妻子把茶种支援邻队。这出戏原由乔应恒编剧,杨智改编,田让民(已故)导演,杨鸣键、张福仁配曲,张玉兰、张盛学、张福玉演出。
陇南花灯戏的音乐。1964年地区收集整理了一次,1966年又新创作了一出小戏参加了全省调演,在音乐和表演上有改进,但只是刚刚起步。(www.xing528.com)
尽管如此,但陇南花灯戏毕竟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地方剧种了,它经过一代代艺人们辛勤的艺术创造,发展至今,已基本具备了作为戏剧的一般形式特征。从现存的剧目和表演来看,它已基本摆脱了那种较初级的小秧歌剧的样子,特别是民国五年和民国十二年,经过四川罗画匠和陕南田班长、赵花脸的两次辅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玉垒乡以玉垒坪花灯戏业余剧团为主成立中心俱乐部,碧口电站的截江大坝修起后,玉垒关与玉垒坪两个花灯戏业余剧团合二而一,之后,玉垒坪花灯戏业余剧团的实力就更雄厚了。剧目丰富,题材广泛,即有生动风趣的小折子戏,也有人物众多、矛盾激烈、故事曲折的大本戏;有文戏,也有武戏,有故事戏,也有历史戏。其舞台表演、音乐唱腔、服装道具、化妆等,与一些大剧种基本相似。现在,玉垒坪的花灯戏业余剧团,拥有40多本(折)剧目;有一套完整的戏衣、戏帽和文武乐器,有演员34人。总负责人为行政村主任,农业社社长袁怀勇。团长为袁怀寿与袁汉鼎;演员有:袁怀寿(旦)、张荣华(武生)、王映清(须生,小生)、张迎新(须生)、袁汉鼎(净)、袁怀成(丑)、袁世喜(生、旦、净、丑全演)、袁俊德(旦)、袁志新(净)、袁贵德(生、旦、净、丑全演)、袁世钧(小生)、袁金贵(旦)、袁润荣(杂)、袁润民(杂)。武乐队为:袁怀全、袁怀勇、袁中堂、袁世润。文乐队为:袁怀禄、袁润文、裴生明。大衣箱:杨树礼等。
现在,除玉垒坪花灯戏业余剧团外,李家坪、冉家坪、魏子坪以及碧口镇的武仓山等地,都有花灯戏业余剧团,这些剧团,有的创自民国二十年,如李家坪、魏子坪,有的创自1980年,如武仓山等。而且各个花灯戏业余剧团,都有自己的保留剧目和表演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