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秋胡戏妻:黄梅戏传统剧目探微

秋胡戏妻:黄梅戏传统剧目探微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秋胡戏妻》,又名《秋胡试妻》、《桑园会》、《马蹄金》、《蔡花峪》、《辞楚归鲁》。《秋胡戏妻》事见刘向《列女传》,后成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自元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杂剧问世后,改为由秋母调解而和好。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

秋胡戏妻:黄梅戏传统剧目探微

《秋胡戏妻》,又名《秋胡试妻》、《桑园会》、《马蹄金》、《蔡花峪》、《辞楚归鲁》。黄梅戏传统折子戏。《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13集刊有余海先、张敦友述录本。

主要人物有:秋胡(正生)、罗氏(正旦)、秋母(老旦)、龙套(四人)。

春秋战国时,鲁国光禄大夫秋胡在朝为官,二十余年未归。其妻罗氏在家坚贞自守,与婆母靠农桑度日,历尽了千辛万苦。阳春三月的一天,秋胡回家探母看妻,遇妻子罗氏在桑园采桑,因相别日久,不便贸然相认。秋胡为试探别后多年的罗氏,竟“倚强凌弱”,把她当人家的妻子调戏。乃假借为秋胡传书送信,以黄金诱罗,向其求婚。罗氏对秋胡爱情坚贞,不因金钱所诱而失节,对黄金视而不见,避开秋胡的纠缠跑回家中。秋胡到家之后,在客堂拜见母亲时,罗氏方知在桑园调戏她的汉子,竟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无比愤怒。自觉羞愤难当,悬梁自尽,经秋胡母子急救方转危为安。秋母知道原委后,斥责秋胡,要他向罗氏赔礼、悔过。由于婆婆说情,并以死相挟,此后夫妻才得和好。

《秋胡戏妻》事见刘向《列女传》,后成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原结尾是罗氏投河而死。自元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杂剧问世后,改为由秋母调解而和好。剧情紧凑明快,语言生动,尤其是写出了忠于爱情、蔑视富贵、富有反抗精神、性格泼辣的农村少妇。是元杂剧中不可多得的成功形象,此剧在戏剧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京剧豫剧等很多剧种均有此剧目。

石君宝,元代戏曲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不详。金贞佑初从军,官至武德将军,金亡后居燕,从刘自然学画,善画竹,晚号共岩老人。是一位擅长描写受压迫妇女的反抗斗争的杂剧作家,作风同关汉卿相近。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秋胡戏妻》是石君宝最成功的作品,他在前代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现实生活,大胆进行了改编,塑造了罗氏这个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示了她忠于爱情、蔑视富贵的美好品德,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特殊意义。(www.xing528.com)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二载:“《秋胡戏妻》,此未见著录。《宦门子弟错立身》咏传奇名《哪叱令》中有这一本传奇是《秋胡戏妻》。……事出汉刘向《烈女传》中鲁秋胡之事。宋颜延年并有《秋胡》诗,直叙其故事,敦煌变文有《秋胡故事》,以秋胡事迹为题材之最初作品。《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五著录:“元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录鬼簿》(曹本)著录。《元曲选目》本、贾本鲁大夫作贤大夫。题目作《采桑女梅英诉恨》,简名《秋胡戏妻》。《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俱题简名。本事出《烈女传》诸书,秋胡子,鲁人,纳妻五日,宦于陈。后归,见道旁一美妇采桑,秋胡子悦之。谓曰:‘力田不如逢农年,力桑不如见公卿,今吾有金,愿予夫人!’妇曰:‘采桑力作,纺绩精织,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而已矣!吾不愿人之金也。’秋胡还家,奉金还母。母呼其妇出,乃即采桑妇。妇责之曰:‘见色弃金,而忘其母,大不孝也。’遂赴沂水死。南朝宋颜延年有《秋胡》诗五章,直叙其事。剧中以妇为罗梅英,且欲以团圆结局,故曰复谐伉俪,余俱增饰!”

冯梦龙《情史·秋胡》篇:“鲁秋胡者,娶妻五日而游。宦三年,胡还家。遇一妇采桑于郊,胡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妇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于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行。归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于郊,未返。’既还,乃曩所挑之妇也。胡大惭。妇责之曰:‘见色弃金,而忘其母,大不孝也!任君别娶。’遂赋诗一绝,赴沂水而死。其诗云:‘郎恩叶薄妾冰清,郎与黄金妾不应!若使偶然通一语,半生谁信守孤灯。’”

本戏源于汉剧《秋胡戏妻》。京剧、楚剧有《桑园会》,东路子、随州花鼓戏、《秋胡戏妻》,荆州花鼓戏、襄阳花鼓戏、九江采茶戏名《桑田会》或《秋胡戏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