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乌金记》:黄梅戏传统剧目探微

《乌金记》:黄梅戏传统剧目探微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乌金记》下本,又名《桐城奇案》,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常演剧目。因下本《观书》场的大段唱词,把上本故事情节都唱出来了。《乌金记》下本共分为观书、翻案、听审、责陈、私访、逮凶、复命、平反8场。陈氏表示没有救出丈夫,宁死也不离开南京。陈氏救夫心切,向吴天寿盟誓,愿意为丈夫赴死。大堂之上,张伯林斥责吴天寿,一疯婆女子在大堂鼓架之下自缢而亡,不该三番五次拦尸阻挡,逼吴说出与死者的关联。

《乌金记》:黄梅戏传统剧目探微

《乌金记》下本,又名《桐城奇案》,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常演剧目。《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1集著录余海先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1集刊载钱悠远口述本。民国年间,著名的黄梅戏班,只演唱此下本,不唱上本。因下本《观书》场的大段唱词,把上本故事情节都唱出来了。戏的精华部分在下本,上本属过场戏。

《乌金记》下本共分为观书、翻案、听审、责陈、私访、逮凶、复命、平反8场。

主要人物有:吴天寿(正生)、周明月(正生)、陈氏(正旦)、王桂英(花旦)、刘寡妇(老旦)、张伯林(老生)、陈琏(正生)、赵进(武小生)、雷龙(花脸)、店主(小丑)、驿丞官(丑)、陈夫人(正旦)、马牌子(丑)、瑞昌县(正生)、禁子(小丑)、提牌(杂)、更夫(杂)、书班(小生)、和尚(杂)、船夫(杂)、龙套(四人)、门子(老生)、看堂人(二人)、师爷(老生)、衙役(四人)、刽子手(二人)。

周明月之妻陈氏温顺贤淑,对丈夫相濡以沫,情深似海,忠贞不二。为了洗清丈夫的冤情,把生死置之度外,不顾鞋尖足小,山高水险,吃尽千辛万苦到南京下书,费尽周折在南京水西门外找到丈夫的结拜兄弟吴天寿。吴天寿为人正直,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熟悉律典,那年得中副榜之后,以替人打官司出主意、写状纸为业。他关心百姓,刚正不阿,仗义执言,常常以他的智慧为平民百姓争得上风,打赢官司,是南京城里的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名讼师。

读罢周明月来书,吴天寿怒火中烧,大骂陈琏为官无才,草菅人命,不问该案失宝情节,没有缴获乌金、玉镯罪证,竟将盗案问成奸案。但周明月在严刑下已经招供,命盗奸拐四大案,只要招供画押,再想翻案也不可能。要告状伸冤就必须有被告,没抓住凶手被告就是陈知县,而陈知县判决的依据又是周明月的口供。鉴于死刑已定,问斩在即,吴天寿进退维谷,无计可施。因此,赠银50两,劝陈氏返回桐城。陈氏表示没有救出丈夫,宁死也不离开南京。吴天寿被陈氏救夫的一片真情所感动,称要想救出周明月,除非有亲人替死,否则就没有可能!以死相挟逼陈氏离开南京。陈氏救夫心切,向吴天寿盟誓,愿意为丈夫赴死。

陈氏以死救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吴天寿,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来,以死人压活人,倒逼南京总督为周明月翻案。八月十五日夜,总督张伯林沿袭旧俗,逢年过节,与民同乐,大放花灯,大小衙门一律不加戒备。吴天寿带着陈氏来到总督大堂鼓架边,陈氏自缢身亡,他躲在案桌底下等待时机。两个看堂更夫发现大堂下吊死了一个人,击鼓禀告总督。张伯林见民妇头上伸冤大状太多,无从审起,想一推了事,移尸埋冤。吩咐看堂更夫无人看见民妇吊死在总督大堂,赶快轻巧解下来,拖出去掩埋了。看堂更夫正欲将陈氏尸体抬走,吴天寿站出来挡尸呈控,义愤填膺地质问张伯林,总督大堂岂能移尸埋冤!告状民妇吊死在大堂的鼓架上,如草草了事,有总督衙门逼死告状人之嫌,迫使张伯林不得不慎重对待此案。

大堂之上,张伯林斥责吴天寿,一疯婆女子在大堂鼓架之下自缢而亡,不该三番五次拦尸阻挡,逼吴说出与死者的关联。吴天寿据实呈控,死者并非疯婆,是安徽桐城人氏,其夫周明月在科场与他有八拜之交。因桐城盗杀新郎一案,连累周明月押锁监牢,死者特来他家求救。他百般良言相劝,不料她私自跑到总督大堂鼓架下自缢身亡,总督大人不该移尸埋冤,应先查明死者自缢原由,再去掩埋不迟。吴天寿言之有据,无懈可击,张伯林明知吴是以死人压活人,逼民抗讼,但他移尸埋冤,自知理亏,亦无言以对,无话可说。吩咐衙役搜寻证物,果然从张氏身上找出状纸。据此,吴天寿逼张伯林要用柏木棺材,檀香木棺盖收殓陈氏;要为冤者做49天大醮;桐城知县陈琏要为死者挨灵守孝,文武百官都要前往吊唁。张伯林被迫同意了这三条,发提牌传陈琏到总督大衙。

陈琏接上司提牌,不敢有丝毫懈怠,连日连夜赶到南京。张伯林首先给陈琏一个下马威,命人摘掉他头上的乌纱,严厉追问周明月案件罪证乌金、玉镯。一经追查,陈琏才如梦方醒,知周明月案件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存有明显漏洞。张伯林要陈琏具结,一个月内查出真凶实犯,否则杀陈琏以平民怨!为防止陈琏将印信悬挂大堂,弃官逃走,张伯林将其家属十七名,作为人质押在监牢,使陈认识这桩冤案的利害关系。强盗雷龙等,盗走乌金、玉镯之后,逃到江西瑞昌,抽签问卜,潜居“三升馆”。陈琏一路微服私访,沿途经过安徽潜山、太湖宿松、湖北黄梅、江西九江、瑞昌,也住在“三升馆”。用赌博方式,招来雷龙、雷虎。掷骰子以定输赢,雷龙兄弟屡输,最后孤注一掷:将乌金、玉镯赌押。陈琏见了罪证,请瑞昌县派兵,围住“三升馆”,捕雷龙、雷虎归案,将周明月、王桂英送到南京决审!张伯林亲自审断此案,雷龙、雷虎供认后,就地斩首!由张伯林主婚,王桂英配了周明月,陈琏升任九江知府。嘉庆三年(1798),终结此案。

1961年11月,黄梅县黄梅戏女艺人柯火英,向桂遇秋介绍了名师罗金玉所唱的《吴天寿观书》,见陈氏之前有段唱词,别的本没有。《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1集付梓的是余海先述录本,因柯师傅这段孤词没有找到,校勘时没有附上。后来笔者在一个档案袋中,发现了桂遇秋当时记录整理,张忠甫抄的这段孤词,现附录于此,以资对罗金玉、柯火英二师的纪念,供传统剧目研究者参考。

吴天寿(唱):读书容易书难背,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前几年为黎民把诉状办理,

这几年看破了萧何条律!

写一字入官门不要天理,

官不知民不觉但有神知。

刀笔杀人良心有愧,

堕落了儿和女辱骂是谁?

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楚霸王命丧在乌江河内,

有曹兵八十三万败在赤壁矶。

摩天岭有唐王谁人敢比,

被番兵围困得如一团烂泥。

征东兵将百般武艺

周文和周武死守寨围。

军中杀出个薛仁贵

只杀得盖苏文有翅难飞,

杨国忠高力士权大无比,

李隆基宠国忠总把他提。

外国贼送战表中华之地,

鸟兽字无有人认出来历,

李白他醉写战表恃才傲气,

杨国忠高力士都把头低!

杨国忠坐一旁不好自退,

高力士羞红了那张老脸皮。

明末降将吴三桂,(www.xing528.com)

战闯王夸海口费尽心机。

他心想回北京登基接位,

那知道顺治爷无意登基。

顺治爷登龙位这是天意,

他即位国昌隆百姓有益。

重国法改律条人人欢喜,

天赐他少太子名叫康熙

康熙去世雍正接位,

乾隆王坐天下六十齐眉。

看破了改朝换代安分守己,

纵然有天大祸难把我欺。

家院送信圣堂内,

母亲病重要请医。

辞过了孔圣牌位回家里,

乌鸦鸟当头叫主何凶吉?

眼跳心惊心猿难系,

该莫是有大祸要落门楣?

行来在自家门走进屋内,

尊一声老母亲儿转回归

《乌金记》源于弹词《乌金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黄梅农村广泛流传木刻、铅印、石印本。笔者藏有洪灿谷手抄本,长达2006行,分上下两卷,与黄梅戏脚本,从人物到内容完全一致。《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著录了王焱生整理的洪灿谷《乌金记》手抄本提要。该书还记载了利川刘汉臣、通城三中黄河印、浠水占成宗也搜集了《乌金记》手抄本、石印本。

据安徽桐城、湖北黄梅民间传说:《乌金记》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至嘉庆三年(1798),发生在安徽桐城市的一个真实的公案故事。周明月家住桐城市北门外周家老屋,该墩建有“周家享堂”。现属桐城市南演街道办事处(原为长生大队月山生产队)。据说周明月的后代迁居到离县城40余里的曹岗。北门外城边有陈氏救夫的殉节牌坊,刻有牌文。“文革”中被打碎了。太湖县殷家花园(小池驿附近)黄梅戏名老艺人曹振亚说:“民国29年(1940)我到无为县看望叔父曹白镜,路过桐城,住在南门外大桥头一家客栈。听说北门有陈氏牌坊,天黑前我到那里参观,确有四根石柱子落脚的拦路坊。中间四个大字忘记了,两头小字有‘周明月之妻陈氏……大清嘉庆之年月日立’。”

王桂英的娘家,原住在王家大隐墙,后来他父亲迁到桐城边,现属碧峰办事处毛河小区(原为毛河大队王庄生产队)。旧屋场还残存着王家金鱼池,1981年村上群众做屋把它挖掉了。乌金砖、玉镯,传说是王家的祖先,在三国时当了小官而积存下来的。李宜春是西门余家湾人,离王桂英家只有一里多路。

雷龙、雷虎兄弟,原籍在安徽太湖县城西五华里的城西乡石水湾。因雷龙犯了法,迁到桐城乡下,后到桐城街上杀猪开屠店。据调查雷龙杀人劫财案件发生后,曾化名逃到黄梅县新开镇邓家湾邓老四家中匿居,邓收留他为义子。在邓家住了四年多,后听说桐城有人缉案,害怕地方上有人密报,才由新开过江逃到江西省瑞昌。弹词将陈琏缉案经过黄梅县作了叙述:“桐城过了潜山县,潜山又到太湖城。太湖过了宿松县,不远就是黄梅城。将身走过黄梅县,小池口在面前程。过渡就是江西省,九江城里访一巡。……一程来到瑞昌县,瑞昌县里访强人。”

李宜春、周明月、王桂英等人的籍贯,还有另一说。《安庆戏曲志讯》1985年第3期,载方振宇、汪福来《乌金记小考》称:“王员外名子旺,住王家院,今属州铺乡舌庄村。女桂英、子官保;王家有两个半月形荷花池遗迹可辨。周明月,家住周家庄,今属王集乡新庄村,距王家院20余里。周家的门楼尚存,门楼上嵌有‘家传礼训’四字石匾。据说是周明月的墨迹。妻陈氏,娘家住址不详。李宜春,猴岭人,今属大关乡猴岭村,与王家院相距15里。凶犯雷龙、雷虎,应为旵冲人,今属大关乡旵冲村。

2010年第4期《黄梅戏艺术》刊发徐庆寿的《〈乌金记〉案的前前后后》一文载:“清乾隆年间,桐城北乡(现大关镇台庄村)王家大屋,有位家财万贯的王子旺员外,生有一女,名叫王桂英。……聘请距此地五六里地的王集周庄秀才周明月为私塾先生。王小姐……与一河之隔的猴岭李湾书生李官保(仪春)结为伉俪。……”、“周明月之妻陈氏(大关镇台庄村牡丹冲陈门大户之女),……三寸金莲至南京找到丈夫挚友大律师吴天寿,哭诉冤情。……”

此文还说:“周明月、王桂英的同乡和友人曾欲助失妻的周明月和丧夫的王桂英结为夫妻。对此结局有三个版本:一说南京总督见案情大白,从中牵线,李家失子,收周明月为螟蛉,与王桂英洞房花烛,侍奉二老,并养老送终。一说周王二人牵手伉俪,白头偕老。一说周明月铭感陈氏义烈,更有师生龌龊之嫌,誓不再娶,仍以授业终生。王桂英念李郎罹难,看破红尘,身心俱碎,遁入深山空门,削发为尼,甘同晨钟暮鼓为伴终身。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惊动官府,广为传播的事件,又处于那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之中,后一种传说较为可信。”

2004年第2期《黄梅戏艺术》刊发胡荣彬的《黄梅戏〈乌金记〉中江西九江遗迹初考》一文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竹林村4组周家老屋,有一个小地方叫万人坑,当地民众世代相传,这里曾是传统黄梅戏《乌金记》中的主要人物副榜吴天寿的故居遗迹。二十世纪这里发生两件真实事例,可以应证这个传说,在当地民众中引起很大关注:1999年,当地农民石德连(现年50余岁,笔者的姨父)在自家门前下坡处(即老地名万人坑)挖水池养鸭,挖出一些古代青砖。当地民众建房自古至1985年以前,一直用土砖建房,只有以前极少数富人或官府人家才用青砖建房。1974年,政府大兴农田水利、挖水渠,附近农民胡燕甫(当时是生产队长,现年60余岁)挖至万人坑时,挖出一个瓦罐子,内有两片黄金,长方形,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薄如纸,形似小树叶,当地群众俗称此为金叶子,罐内还有其他银、铜小件,均已风化、腐烂。只有以前的富户或官家才有此贵重之物,普通民众绝不会有。后经当时的耀华大队开出证明,胡燕甫将此金叶子拿到九江市建设银行去换成100多元人民币。”

该文还说:“《九江县志》等史书记载,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战九江。清同治《德化县志》(九江县明,清称德化县)卷十三、建置、寺观三十七页载:‘竹林庵(即今新港镇竹林村竹林寺,与万人坑相距约百米)咸丰五年(1855)殿宇被贼毁,八年重修。’此‘贼’即指太平军,民间百姓又称之为长毛人。当地民间世代流传:清代咸丰时,长毛人攻战竹林村一带,对百姓见人就杀,当地百姓许多人都躲到副榜(科举时代会试取士分正榜、副榜。正式录取的名列正榜,在正榜之外,另取若干名列副榜)吴天寿家中,以为吴副榜(有人误传为驸马即皇帝的女婿)是官府人家,可以保全百姓免于一死。谁知太平军(长毛人)将集中在吴天寿家中的几百成千的百姓全部杀死,后集中埋在吴天寿门前的土坑(水塘)内,此后,这里便被称为万人坑(当然万人之数可能有所夸张),世代流传至今。”

周明月、王桂英出狱后有两种传说:一是周、王结为夫妻;二是周明月怀念陈氏,誓不再娶,王桂英削发为尼。周明月等在桐城的住址,也有两种说法,谁是谁非,没有家谱可证,只好两说并存,供研究者和后世参考。

桐城县的民间传说和以上材料说明,《乌金记》是根据真人真事案例而编成弹词、戏曲的。但《桐城县志》却无记载。弹词《乌金记》说此案是“乾隆五十三年事,嘉庆一年案结清。”剧中这10年桐城知县是陈琏。据道光版《桐城县志》载:这十年知县经历了3人,非一人任职10年。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三年(1784—1788)是倪廷模,浙江省仁和县人,进士;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九年(1789—1794)是林恒,钱塘人;嘉庆元年至四年(1796—1799)是沈方大,秀水人。可见剧中陈琏,并非真人。《桐城县志》中《列女》、《坊表》篇中亦没有陈氏救夫烈迹和坊表记载。

由此可见,《乌金记》有两种可能:一是根本没有此事,纯属根据民间传说而编造的;二是其人其事,因案件涉及桐城县的官誉,“县志”又是在知县主持下编纂的,因此,对周明月冤案,陈氏贞烈事迹,没有载入县志。许多人都在说“陈氏救夫”的旌表牌坊,而且在桐城对这桩奇案和剧中人的籍贯,尚在流传,虽不统一,但说明此事在民间影响深远。因此,我相信“乌金记”是有真人真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安庆坤记书局木刻了黄梅戏班词《乌金记》,汉口坊间印有《吴天寿观书》折子戏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湖北人民出版社、《江淮文艺》,分别出版、发表了崔焉、丁邑整理的楚剧、张督等整理的庐剧《乌金记》,黄志改编的《陈氏救夫》。

1976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楚剧彩色舞台艺术片《吴天寿观书》,沙丹导演,黄楚材、鲁筱翠主演。

东路子花鼓戏、西路子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随州花鼓戏、皖南花鼓戏,鄂东采茶戏、鄂南采茶戏、武宁采茶戏、九江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庐剧、睦剧、三角戏名《乌金记》;荆州花鼓戏叫《吴天寿观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