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册》,又名《蒲桥渡》、《葡萄渡》、《大清官》、《余成龙私访》,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2集著录桂友林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2集刊钱悠远、田德胜口述本。此剧系黄梅戏常演、保留剧目。
《清官册》全剧共分为逃婚遭劫、暗设毒计、陷夫夺妻、蒙冤入监、虎口逃生、茅房诉冤、巡按平冤7场。
主要人物有:严元登(小生)、沈秀英(花旦)、张龙(茶衣丑)、李虎(茶衣丑)、刘文(茶衣丑)、马三逢(花脸)、家人(杂)、丫鬟(二人)、牧羊人(老生)、康氏(老旦)、余成龙(正生)、中军(武生)、龙套(四人)、公差(二人)、江夏县(官衣丑)、禁子(茶衣丑)、太白金星(老生)、甫司(老生)、书童(娃生)。
清康熙年间,山西省洪桐县穷秀才严元登,因岳丈嫌贫爱富,逼女沈秀英改嫁。沈氏不从,在母亲的帮助之下,偕丈夫严元登,逃婚到外乡。途中经过葡萄河渡口,遇恶霸马三逢手下李虎、张龙在此摆渡。严元登夫妇上船后,给李虎十文铜钱作为船费,李看都不看,就将铜钱丢进水中。严称他们是犯罪,不该将铜钱丢进水中,上面有康熙圣上的国号。李虎言漫说是康熙老儿的国号,就是过往的客商,老子也照丢不误。严问他们俩船费要多少?张龙回答客人身上有多少就要多少;若是分文没有呢?张龙言老子就要送你到东海去。严叹息身上无钱,李虎说那就送你玩一个浪里捡柴,打劫了夫妻俩三百两逃难银。将二人赶下船来,因此流落到江夏县容生。
这天住进了刘文的客栈,严元登告诉刘文,小生严元登,家住大同府洪桐县人。夫妻俩外乡逃难,中途路上过葡萄河渡口,遇强盗将行囊打劫一空。刘文为人仗义,乐善好施,十分同情二人的遭遇,称严元登夫妇是癞蛤蟆掉进粪坑里,实在为难。观严元登像是读书之人,于是叫他俩不要着急,暂时就在店中住下。言此地喜爱斯文,就在店房裱字卖画,弟媳刺绣针线也可度日。严元登言其没有本钱,刘文称所有的本钱,小店家借给你就是了。落难异乡,得店家刘文倾力相助,严氏夫妇感激不尽。时恶霸马三逢,曾经在朝为官,被圣上谪贬回家,在江夏县居住,为当地一霸。马于葡萄河口设一渡船,差张龙、李虎在河上打劫,杀人无数,无恶不作。
这天天气晴和,马三逢到大街游走,看见刘文店中有一绝色女子,暗中盘算欲弄回家去。遂向刘文打听该女子来历,刘文言其是山西大同府洪桐县人氏,丈夫叫严元登,是个读书人,借小店一角卖字画谋生;女子名叫沈秀英,夫妻俩落难到此,住在小店。马告诉刘文,既然严相公是读书之人,我想请他去家中教训蒙生,请你出面做个引荐。刘文高兴地回答马,这是难得的好事,没有问题包荐包准。回到家中,马三逢修动书信,命家人前去接严相公到家中训教蒙生。严元登接到书信甚喜,商量妻子,准备去马府相叙。沈秀英告知丈夫,昨天马三爷来到店中,看到她发笑而归。言马满脸杀气,担心他谋夫夺妻,劝丈夫还是在店里安分守己。
严元登听不进妻子的苦劝,认为别人是以诚相助,埋怨妻子不该将恩人当成仇人,辞别妻子执意去马家赴约,言三天后再接妻子前往。见丈夫性情执拗不听劝告,沈秀英忧心忡忡,担心丈夫陷入人家的圈套。严元登如期赴约,马三逢喜笑颜开,称其接相公进府,是请他训教蒙生。严谦辞才疏学浅,恐误令郎学业,马言严相公才高八斗,休要过谦。命家人将严元登送到圣堂,夜间用酒将他灌醉,吩咐丫鬟三更时分送杯香茶到圣堂,马于夜间杀死丫鬟。天明,家人来到圣堂发现丫鬟被人杀死,报与三爷知晓。马三逢图赖严元登,言老夫好意提拔于你,你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将送茶的丫鬟杀死。马命家人将元登捆绑,送往县衙问罪,元登大喊冤枉。(www.xing528.com)
随后,马三逢又派人送书信一封,银子三百两到县衙,买通江夏知县。公堂之上,将元登苦打成招,问成死罪,当堂上刑,吊牌入监。江夏知县明知这个案子是个冤案,但若照直而断,就得不到马三爷的三百两白银。遂回复马三逢,已照书行事,将严元登定了死罪。马三逢闻讯甚喜,命家人送信到刘文客栈,接沈娘子过府,就说严相公染病在床。马三逢又将沈秀英骗进府中,强迫夺妇,秀英宁死不从。马恼羞成怒要将沈秀英杀死,丫鬟求情承诺说合,从马刀下救了秀英。然后从侧门将秀英放走,丫鬟知马不会放过她,无奈自杀身亡。马三逢发现沈氏逃走,即派人追赶,沈氏逃出马家,被老婆婆收留,在一茅房居住。
时江南巡按余成龙私访,路经葡萄河渡口,遭遇张龙、李虎抢劫,被抛入水中,冲到浅水沙汀,幸免于难。余夜黑来到沈氏居住茅房,观沈面色忧愁,即询问是不是有满腹冤仇,沈向余诉说原委,余代她写了诉状,暗示她到南京巡按府去告。余成龙上任后,沈到巡按衙门呈控,于严厉制裁了马三逢等恶棍,从牢中救出了严元登,使其夫妻团聚。
余成龙,真名于成龙,历史上确有其人。《清官册》是歌颂他除暴安良的故事。于成龙是山西省永宁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殁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十年(1653)出任黄州知府,康熙十二年(1673)10月,江右兵乱,占鄱阳湖,攻陷江西湖口数县。于成龙令守备黑子驻军清江镇(今黄梅县小池镇)等候江右兵船到达黄梅段窑,击败了江右叛军。由于他在黄梅境内指挥了这个战役,黄梅人民熟悉他。麻城东路子花鼓戏老艺人戴桂亭说:“葡萄渡就是麻城浮桥渡的谐音,这个故事发生在他到黄州任知府时。”
乾隆四十六年(1781)江西巡抚郝硕《复奏遵旨查办戏剧违碍字句》中提到:“《红门寺》,系用本朝服色……应行禁止。”这个戏就是演于成龙的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于中丞》篇,亦写了于成龙的政历:“中丞永宁人,任黄州知府,为圣祖皇帝所深知,数年中历藩臬司使,巡抚顺天,辛酉(1681)入见,赍予甚厚。上亲制诗赐之。有‘郊圻王化始,锁钥备臣膺’之句,寻擢兵部尚书。总督直隶,江南、江西、溢清献。”《清朝野史大观》载:他任江南江宁知府和清兵部尚书时,经常萝卜、青菜为副食,槐叶代替茶叶,当地人称他“于青菜”。“在官日食粗粝,佐以菜粑,年饥屑糠杂米为粥,举家食之。”故清廷有人赞他“有清廉者,必以于清端为清廉第一”。历史书籍也记载过他曾镇压了江宁、鄂东南及武昌等处的农民起义。笔者考戏,不评他历史上的功与过,只就戏而言。《清官册》中余成龙的形象确是清官,对他的整个历史,只好由历史学家去“寓褒贬,别善恶”了。
皖南花鼓戏有《大清官》,刘永濂整理了此戏,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黄梅县陆登霞改编的《余成龙私访》,《赤壁文艺》发表了演出本。
西路子花鼓戏、随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皖南花鼓戏、鄂东采茶戏名《大清官》,东路子花鼓戏、北路子花鼓戏、豫南花鼓戏、府河花鼓戏、襄阳花鼓戏、武宁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叫《蒲桥渡》,九江采茶戏、鄂南采茶戏称《清官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