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洞》,又名《珍珠塔后传》。系《方卿借银》的续集,黄梅戏稀见剧目。《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8集刊有章荣兴述录本。
《黑风洞》全剧共分为堂前教子、屈斩午门、舅台赠银、蒙冤入监、方同寻兄、监牢探兄、劫狱救兄、奏本惩奸8场。
主要人物有:方俊(小生)、明内臣(正生)、陈翠娥(正旦)、方同(武小生)、家院(老生)、方卿(正生)、罗林(花脸)、方飞龙(武小旦)、明世宗(正生)、杨景春(老生)、裘夫人(正旦)、裘天相(老生)、杨彪(花脸)、孙邦(官衣丑)、奇赛花(武小旦)、奇武海(武正生)、观音(花旦)、梨山老母(老旦)、裘彩珍(武小旦)、蜘蛛精(武小旦)、彭通(武小生)、王老板(茶衣丑)、官女(四人)、明士兵(四人)、太监(杂)、小妖(二人)、吕宋内臣(正生)、喽兵(四人)、裘府家院(老少二人)、衙役(四人)、酒家(茶衣丑)、杏茶岭将(四人)、吕宋将士(四人)。
明嘉靖年间,吏部天官方卿之长子方俊,逢父母寿诞之期,商议弟弟方同,为父母拜寿。方同积极赞成,称兄长提议言之有理,遂吩咐家人筹办祝寿事宜。安排妥当,兄弟俩请出父母拜寿,共祝愿父母大人福寿齐眉!方卿夫妇见儿子们有如此孝心,眉开眼笑,喜形于色,一家人乐享天伦。方卿深知两个儿子聪明睿智,敏而好学,就此嘱咐他们当前正是攻读书文的最好年龄,要刻苦攻读,饱览诗书,立志成才,扬名四海。方俊、方同表示谨记父亲教诲,在圣堂发愤读书,自强不息。
时四路反王,勾结吕宋国联合造反,要夺大明江山。当朝太师罗林心怀鬼胎,乘机排除异己,因而奏明圣上,请旨定夺。嘉靖帝问有何人前去换挡?太师罗林乘机陷害与其不睦的吏部天官方卿,即向圣上奏本,可命吏部天官方卿挂帅出征,前去抵挡!方卿坦陈自己乃舞文弄墨之人,从未学过兵法,不懂调兵遣将,请圣上三思,另选武将挂帅。罗林诬奏方卿抗旨不遵,不愿出征,早就有意勾结吕宋造反。嘉靖帝不察其情,命罗林将方卿斩首午门,复将方府查封,其妻陈翠娥及三个儿女逃出京都,回到河南上蔡县居住。
陈翠娥带儿女困守坟堂,饥寒交迫,贫苦不堪。命长子方俊到襄阳,向亲家裘天相借银糊口谋生;叫次子方同上山砍柴,女儿方飞龙到荒郊射雁,弥补家用。方俊埋怨母亲“穷不向亲,冷不向灯”,如今方家落难贫困,恐岳丈不认穷亲。陈翠娥安慰儿子,称方家有恩于裘家,当年岳丈触犯了圣命,是儿的父亲冒死相救,为感恩将女儿许儿为婚。如今方家遭奸臣迫害,一家人饥饿难忍,他应该不会忘记救命之恩。方俊走后,任相国的舅祖父杨景春来看望方家,赠银子300两,要曾外甥方俊、方同上京求名,翠娥无尚感激。
裘天相原任宰相,告老回到襄阳。其女裘彩珍,与方俊早定婚约,此时在梨山老母处学法。裘天相见方家一贫如洗,意欲悔婚,将女儿另许。方俊至裘家,拜见了岳父、岳母,裘天相假装殷情,得知方俊是为借银而来,当场满口应承。岳丈大人如此爽快,方俊心存感激,但他万万没想到裘天相在暗中另谋诡计。裘天相借为方俊接风之名,用酒将其劝醉,叫家院将方扶入书房休息。二更时分,裘命丫鬟到书房送茶姑爷,暗中将丫鬟杀死。诬方调戏丫鬟不成而杀人灭口,将方俊绑至县衙,县令孙邦受裘重贿,捕方俊入狱,屈打成招,问成死罪。
陈翠娥见方俊借银未归,放心不下,命次子方同到襄阳寻兄,方同路过东平桥,打败了横行乡里的恶棍刁龙、刁虎。二刁见其武艺高强,结拜为兄弟,央求方同到黑风洞除妖。二刁将方同放进洞中即逃走,妄图让妖怪吃掉方同。方下洞后与蜘蛛精大战,得观音大士相助,打死蜘蛛精。出洞后又上台打擂,战败彭通,彭慕名与方结拜,后继续上路。妹方飞龙见两个兄长一去未归,凭她一身武艺到襄阳找兄。过杏花岭,被山大王杨彪抢去,要她做压寨夫人。方飞龙杀了杨彪,众头目奉方飞龙为寨主。
方同到了襄阳裘府,老院公向他密告其兄遭裘天相诬害,陷入大牢。方同前去探监,方俊向弟诉说了被害的原委。方同决定回坟堂将此情告知母亲,再设法救兄。行至杏花岭,与飞龙重逢,悲喜交集。方飞龙、方同率杏花岭喽兵到襄阳劫牢救出方俊。回到山寨,兄妹誓除奸佞,为父报仇。不久即兵临京都,在杨景春的帮助下,向明世宗奏本,为父雪冤。明世宗准奏,封方俊、方同为文武状元。方俊取罗林首级,回家祭坟,陈翠娥见冤仇已报,十分喜悦。
时吕宋国国王奇如海,不甘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屯兵百万,备马千骑,命武艺精湛的女儿奇赛花挂帅,兵犯中原。方同、方飞龙奉旨挂帅出征,带领人马前去征剿,为奇赛花所败。梨山老母算定吕宋国气数已尽,奇赛花与方同有姻缘之分,遂命裘彩珍下山参战,亦被奇赛花所败。彩珍叫方同派人到她家取来粉龙镜,战败奇赛花,并从中作伐,奇赛花与方同结为夫妇。赛花回国后,说服父王,向明世宗写了降表。方同奏凯还朝,明世宗封方俊为吏部天官,封方同为镇国公兵马大元帅,封裘彩珍、奇赛花为一品夫人。荣归故里,两对夫妇完成洞房花烛。
本剧源于弹词《麒麟豹》。
关于《珍珠塔》这个戏,在黄梅县有两个路子:一是以张敦友为代表所演出的《珍珠塔》五本连台戏;一是以章荣兴师徒为代表所演出的《珍珠塔》上下本。其上本是各种流派艺人演出的《方卿借银》,张敦友连台本戏二本与此本子完全相同。章本《黑风洞》与张本《方卿遇难》、《麒麟豹》、《风龙山》,都是源于清道光废闲主人编的弹词说唱本《麒麟豹》。这种路子的剧本问世,谁先谁后,尚难确定。据建国初期黄梅县黄梅戏名老艺人梅重喜、桂友林讲:“清同治至光绪年间,黄梅县黄梅戏班演出的《珍珠塔》是上下两本,赣东北采茶戏亦同。到光绪中叶至民国年间,大多数戏班只演《方卿借银》一本。”《黑风洞》是1961年秋,桂遇秋从章荣兴先生处挖掘的。据梅重喜、桂友林认定:这就是失传了几十年的《珍珠塔》下本。
《黑风洞》的人和事,与道光壬午版(1872)弹词《麒麟豹》基本一致。剧本只是减去了方同在东阁大学士王涓家花园里收服麒麟豹与其子王荣结拜为兄弟一节,其余都保留了弹词的内容。它与张敦友的《珍珠塔》连台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戏剧结构比张本较为严谨和成熟。为完整地保留黄梅戏剧目资料,《黑风洞》亦予考证。
黄梅戏《珍珠塔》是由弹词《珍珠塔》改编的。《珍珠塔》一名《九松亭》,产生于清初,是江南一带流传至今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弹词作品,全称《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作者佚名。目前已知的《珍珠塔》弹词刊本,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时期的各种刊本数十种,是弹词中刊本最多的一部作品。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刻的周殊士序《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卷首山阴周殊士在“序”中写到“《珍珠塔》传奇一部,弹唱久矣”,可知在之前已有《珍珠塔》版本在民间长时间流行,周殊士称之为“旧刻”。周殊士就是在这些“旧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增补。并且在众多的刊本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周殊士所增补的这一最早的刊本。经过周殊士增补的《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共6卷24回。周殊士在序中说“旧刻喷饭有余,劝世不足,词句多俚,音节不谐”,故他和马如飞的增补修订都添加了劝世的内容,宣扬封建孝义思想。全书叙相国之孙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果中状元,告假完婚,先扮道士,唱道情羞讽其姑,再与翠娥结亲。《方卿羞姑》一节,讽刺刻薄势利小人入骨三分,动人心魄,遂盛演不绝。黄梅戏《珍珠塔》没有红云、三快、邱六桥等人物和事件,与《新刻东调珍珠塔》同路子。
《珍珠塔》的故事,相传发生在江南古镇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环绕明万历年间,同里人、南京监察御使陈王道择婿嫁女赠送珍珠塔的历史故事,通过赠塔、失塔、索塔等扣人心弦的构思,展示了方卿穷不失志,陈翠娥对婚姻的忠贞不一,更鞭笞了方卿姑母的势利恶习,充满了才子佳人、世态炎凉的动人情节。《珍珠塔》由弹词扩大到全国许多剧种,流传甚广。这个故事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家喻户晓,在港、澳、台地区亦影响较大。
陈王道的故居位于同里镇北的富观桥与永安桥之间,民间将陈家包括住宅、花园等建筑群统称为“陈家牌楼”。据《清·嘉庆同里志》记载,陈王道(公元1526—1576年),字孟甫,一字敬所,号浩庵,为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进士,授靳县知县,又补阳信,皆以才能廉慎著两邑,后为邵武守,擢南京监察御史。相传南都贡院的号房,向蔽以芦席,值风雨如晦,士子不堪,他奏请易之以瓦,故深受士子爱戴。据说他元配夫人死后,续妻方氏。明万历八年(1580年)陈王道死后,朝廷为表彰其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而旌表之。牌楼有三个门面大小,用四根长宽约30厘米的方形石柱拔地耸立。牌坊上方为楠木结构,坊上飞檐翘角,正中额匾上刻着“清朝侍御”四个大字,下面额板上镂刻:“大明万历庚辰为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立”,在许多木架上还雕刻了各种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该牌楼建筑规模宏大壮丽,为苏杭一带之最。牌楼后则是陈王道的故居,内有陈氏家祠、孚寄堂和陈翠娥书楼等。牌坊前还有一对大青石狮子,十分威严。
陈家牌楼在“文革”后期被拆毁。目前,在同里古镇区陈家牌楼还保存着陈家的部分住宅,包括故事中的御史府、女主人公陈翠娥的书楼、闺房、方卿书房以及同里镇郊九松亭、白云庵等和书、戏中情节相符的景点。据灵犀《同里,圆你一个水乡梦》一文介绍,在《清·嘉庆同里志》刻本中,就有对白云庵等的记载。关键的是珍珠塔一事,大约在1930年,爱好收藏文物图书的同里人徐平阶先生,从买得的一柜旧书中,曾发现一本古旧红纸的“妆奁簿”,簿面写有陈御史家的堂名,妆奁簿第一页正中,正楷写着“珍珠塔壹座”5字,第二页写了许多陪嫁衣物品名。从棉绒细结和纸色而辨,便知此为年代久远之物。此事在著名文人范烟桥先生(同里镇人氏)的笔记小说《茶烟歇》中有记载,著名学者冯英子先生在《同里杂忆》中也有所记载。看来《珍珠塔》的故乡在同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笔者考证,同里人世代相传,《珍珠塔》的故事源于同里,源远流长。方卿在同里见姑,翠娥在同里赠塔,陈王道在同里嫁女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在同里九里湖北岸的小湘村相传是方卿故居的遗址,现有方氏居民十多户。到了《珍珠塔》弹词和戏剧中,方氏却成了湖南襄阳人氏。按同里人的说法,“湖南”即九里湖南岸之意,“襄阳”则从小湘的“湘”字谐音而出,作者是有意以讹传讹。从小湘出发,坐船绕九里湖一角,经过“白云庵”(现址:九里村火金桥堍),过富观桥就可抵同里陈家牌楼,进陈氏家祠。这“白云庵”过去确有尼姑修行。方氏千里寻儿无着,欲自寻短见,被尼姑搭救,暂作栖身之地。同里镇西郊有座小土山,原有一亭,四周栽种九棵青松,故名“九松亭”,古时是屯村、同里去吴江县城的必经之地。《珍珠塔》故事巧妙地把发生地搬到了远离同里千里之遥的襄阳、南阳等地,意在避免官宦人家和权势人物的对号入座而掀起诉讼,以避免遭到扼杀的厄运,后来就有了“同里不说珍珠塔”之谚。同里镇从2003年开始投入2600多万元修复这一景点,同里珍珠塔景点旅游公司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珍珠塔”商标,使“珍珠塔”成为古镇同里的著名文化、旅游品牌。(www.xing528.com)
《弹词叙录》考证,《珍珠塔》最早的作者是俞正峰。“《新刻东调珍珠塔》,四卷不分回,每卷有目:《见姑娘》、《表姐赠塔》、《婆媳尼庵相会》、《方卿私行》、不署撰人。清嘉庆吟余阁刊二十四本,前题俞正峰编次。后有玉泉老人跋,略云:‘姑苏俞正峰语妙天下,而文笔更活跃。’近编《珍珠塔》等南词四本,而《珍珠塔》尤其中珠玉也。”
《弹词叙录·九松亭》云:“秘本《九松亭》,一名《绣相珍珠塔》,十二卷二十四回,云间方元普原稿,山阴周殊士续完(据序),有周殊士序。清光绪壬辰(1892)上海书局,据友乐轩本石印(四本)又《绘图孝义真迹珍珠塔》,四卷二十四回,四玉十二言目,署长州沧海钓徒马如飞吉青甫著,清光绪十九年(1893)古吴怀周主人序(系改周殊士序而长)。民国二年(1913)文元书局石印四本。《弹词书目》载:清光绪庚寅(1890)杭州景文斋刊,上海惜朗书局有全卷《珍珠塔》。
周殊士序有云:“《珍珠塔》传奇一部,弹唱久矣。……余游楚十二年,至襄阳者再,遇方秀才宝书,曾言远祖少保公以被中州水患,移家于襄。而少保未遇时,访亲不合,流落南昌。其后登科甲,官至尚书。先后为陈、毕两家之婿。则知旧刻所云,事本有据,乃俗本为之,遂鄙不可医。”据此,可见原作确有所本,不尽虚构。至于此本来历,序中续云:“云间方茂才元音先得我心,于俗本悉为改正,惜未成书而殁。余所见仅十八回,间亦多挂漏之处,九仞方亏,合尖不易。余因为之完好,凡挂漏处补缀靡遗。又增至二十四回。……”按周殊士改本,最早有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则周氏游楚,更在其前,由此可知,周在世年代,当在清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之间。而原本《珍珠塔》之创作,更在其前。
阿英《弹词小说引》:“《珍珠塔》本事,自乾隆而后,虽都是翻刻周殊士改本,但如果能找到光绪以前的本子,不仅可以发现翻刻的许多错误,也可知后行的称作马如飞《珍珠塔》的完全是书贾骗人。除序引改动一两句,完全是周本,马氏真本始终未曾问世。”按:阿英即藏有乾隆四十六年刊周殊士改本,名《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凡六本。凌景埏《珍珠塔各本异同考》中有云:“石印本每四六首,冠以马如飞开篇,即题长州沧海钓徒如飞著。此实大误。”
《弹词宝卷书目》著录了全国收藏名家收藏的乾隆四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八年各种《珍珠塔》版本有20种。胡士莹按:“《珍珠塔》不详谁氏所作,今所见某某编次,均系托名,不可信。刊本甚多,主要者约有三种:一为乾隆本,即周殊士增补本所从出;一为俞正峰编二十四回本;一为周殊士、陆士珍编译本。三本情节不同,回目各异,皆极罕见。通行者今惟周氏二十四回本而已。至宝贤堂本与道光抄本,则系就当时通行之本改编为七字唱本,以便于说唱,非别有一本也。盖当时各本流传,至为歧异,咸丰以后,周殊士本出,乃归于一。光绪间,周本加马如飞开篇,称为马调,遂又误为马如飞改编,实则情节与周本无异也。”
黄梅县有七言体弹词《珍珠塔》抄本流传,旱龙船艺人也说唱过《珍珠塔》。由弹词《麒麟豹》而产生出黄梅戏《珍珠塔》后传《麒麟豹》、《黑风洞》。《弹词宝卷书目》存目的《珍珠塔》后传《麒麟豹》,废闲主人编。最早刊本是道光壬午(1822)年刊本。六十四回,10册。光绪年间玉积山房、上海书局有刊、石印本行世。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大文书局有铅印本。1988年10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本。
《弹词叙录》著录了《麒麟豹》本事:方卿之子方俊(陈翠娥生,笔者注),字来英,习文;次子方同,字来耕,与妹飞龙,皆习武艺。后方卿被奸臣卢林害死,时绣金、采屏已亡故,仅翠娥与子女在河南坟庄居住。
方俊奉母命往襄阳岳父裘天相与舅父陈人美家借银。才行,恰方卿表兄(戏中称舅祖父)杨景春路过河南,见方家清寒,出银相赠。翠娥命方同追兄回,方同路过斜庄,打败恶霸刁龙、刁虎。又过王家庄打擂台,败教师彭通。擂台乃东阁大学士王涓之子王荣所设,王荣见方同英雄,请往其家,从中学艺。方同在王家花园又收服麒麟豹为坐骑,并与王荣、彭通结义为兄弟。王母将女秀英许之为妻。
裘天相女彩珍,即方俊未婚妻,在紫金山从师学习武艺。方俊至裘家,岳父裘天相悔婚,杀婢陷害。县令孙邦得裘贿,捕方俊入狱,问成死罪。方同至襄阳寻兄,知兄被陷,因入狱探望,途遇裘天相,痛殴之。裘天相又告官诬方同为盗,方同亟离去。
翠娥见二子不归,又命女儿飞龙男装寻访。飞龙过杏花岭,杀盗首杨彪,盗伙高冲等奉飞龙为寨主。方同路过,兄妹相会。飞龙知方俊事,遂往襄阳,从狱中劫出方俊,并获裘天相,去其两耳以惩,原聘礼珍珠塔收回。此后,飞龙又回河南接母翠娥至山。方同、飞龙在山,数败官兵,兄妹誓除奸佞,与父报仇。不久,即出兵京城,官军望风披靡,万历帝被迫斩奸臣卢林以谢!
吕宋入侵,攻破凤凰关,敌女将奇赛花能行法术,方同、飞龙等奉命出征,均为奇赛花所败。裘彩珍奉师命下山,大破敌军,直攻吕宋京城。吕宋国主投降,奇赛花给方同为妻,凯旋归。时方俊已官至吏部尚书,即与裘彩珍成婚。方同封镇国公,与王秀英、奇赛花成婚。飞友嫁与二太子为妃。从此一家荣归,子孙不绝。
《麒麟豹》作者废闲主人,真名叫马永清,关德栋《曲艺论艺》有云:“鸳湖逸夫即马永清。”张敦友的《方卿遇难》,由《麒麟豹》弹词卷三一第一回《奸臣陷艰难度日》所提出方卿遭卢所害的线索而改编。张本《麒麟豹》、《大战凤龙山》、章本《黑风洞》、均由弹词《麒麟豹》改编。
《弹词宝卷书目》载:《珍珠塔宝卷》,清光绪庚寅(1890)杭州景文斋刊本,惜阴书局石印。《麒麟豹宝卷》,有惜阴书局石印本,全系七言体唱词,没有对白,全抄本2076行,从体例上比较,它属《麒麟豹》宝卷,不属弹词,主要内容与马永清的弹词《麒麟豹》相同。
《珍珠塔》中女主角陈翠娥这个名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七中有《陈翠娥贞节闹元宵》出现。“此戏未见著录。《宝文堂书目·乐府》著录此剧正名,题目无考。本事不详。佚。”此元明杂剧是否是弹词中陈翠娥,尚无原本可考。《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三《珍珠塔》条云:“《今乐考证》著录。旧抄本。见《北平图书馆戏曲展览全目录》、《曲考》、《曲海总目》、《曲录》并见著录。与俞正峰之《珍珠塔》弹词同题材。”汉剧、徽剧、秦腔、蒲剧、闽剧、粤剧、湘剧、桂剧、豫剧、吕剧、祁剧、京剧、越剧、锡剧、蒲仙戏等均有此剧。
锡剧《珍珠塔》,传统本子是连台戏,能演二十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谢鸣的整理本。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钱惠荣的整理本。这两个锡剧整理本,各有千秋,做了推陈出新的工作。浙江、上海、武汉三个越剧团演出本,各有特点,但总的方面都是按《九松亭》弹词本改编的。与黄梅戏路子不同。
1959年5月,桂遇秋曾根据从武汉书摊上买回的《珍珠塔》小说残本(前缺两回,后缺一回),参照黄梅戏鄂本《方卿借银》,改编了《珍珠塔》,五易其稿,县新华书店内部出版发行了5000册。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和全县业余剧团上演了此本,剧场效果较佳。
东路子花鼓戏、西路子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随州花鼓戏、长沙花鼓戏、浏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豫南花鼓戏、荆州花鼓戏、府河花鼓戏、北路子花鼓戏、辰河戏采茶戏、鄂东采茶戏、鄂南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抚州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九江采茶戏、庐剧名《珍珠塔》,南昌采茶戏称《方卿戏姑》,武宁采茶戏有《珍珠塔》、《麒麟豹》、《黑风洞》三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