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结束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也进行了新的调整和变化,军事战略重点转到了对突发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实施快速反应上面来,控制海洋和加强两栖突击力量的也就呼之欲出了。
随着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在登陆装备领域的广泛利用,大量新型登陆工具相继列装,一场新的两栖登陆理论革命也已喷薄而出。美国首先提出了“垂直登陆”理论。实际上这种理论就是一种典型的“新瓶装旧酒”。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降作战就已经开始用于两栖登陆作战,而且以空降的方式配合登陆,并被逐渐被视为两栖登陆的一种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战行动样式。如西西里岛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就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空降部队都达到了军一级的规模。英法联军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塞得港战役中,由舰载直升机直接输送部队实施垂直登陆,成功开创了两栖登陆历史上使用直升机实施垂直登陆的先例。1983年美军在格林纳达的7000多人登陆兵力中,只有250人是乘登陆艇上陆的,其余均由运输机伞降、机降和搭乘直升机着陆。真正使“垂直登陆”成为现实的是直升机的出现。正是直升机的大量使用,使适合登陆的海岸地带从占全世界海岸线的17%提高到70%。原来能作为抗登陆有效屏障的滩头障碍和阵地,以及江河湖沼等恶劣地形条件,都将失去或大大降低原有的作用。也正是随着直升机、气垫船等新型垂直登陆工具的出现,陆战队开始重视、强调垂直突击在两栖登陆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增大空降着陆和垂直登陆在两栖登陆行动中的比重,特别是大大提高首批突击上陆部队中垂直登陆的比重。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垂直登陆”的基础上结合新装备的发展以及演习和实战的验证,于1985年提出了全新的两栖登陆作战理论——“超地平线登陆”(Overthe The Horizon,简称OTH)。这一理论就是指在“从海上机动作战”(Operational Maneuver From The Sea,简称OMFTS)理论指导下,在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两栖登陆作战中,第一梯队登陆部队避开敌海岸防御主要火力的有效射程,在敌视距之外发起两栖突击,利用各种快速上陆输送工具,首先从空中和海上输送至敌防御侧后,发起突然攻击,同时后续登陆部队迅速由水面向敌海岸机动,与第一梯队协同行动,夺取登陆场。其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两栖输送工具,在地平线外发起两栖攻击,变传统的平面登陆为垂直登陆与平面登陆相结合的立体登陆。该理论特别强调在登陆第一梯队中垂直登陆的比例,至少应集合占总兵力2/3以上的兵力,且必须采取空中输送形式向敌方发起突然袭击,同时迅速向敌岸机动后续作战力量,及时扩大战果,夺取登陆海滩和登陆场,迅速达成登陆作战目的。
“超地平线”登陆理论,其实质就是依赖高技术登陆工具,快速输送登陆兵上岸。这种方式一方面使登陆部队基本不受水下和海滩障碍的限制,大大减少敌方海岸火力对登陆运输舰船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使用的气垫登陆艇具有很好的两栖性能,不但能在水面行驶还能直接上陆,把登陆兵连同武器、车辆、物资一起投送至敌人防线的侧后,从而跳过了从滩头涉水登陆这一两栖登陆的最困难的阶段,大大加快了突击上陆的速度。特别是这种登陆方式,受岸滩地形和海域水文条件等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减少,使得利于登陆的范围更大、可供选择的地段更多、机动的速度更快,进一步增大了登陆方向和登陆地点的可变性以及达成登陆行动的突然性,实现了突击上陆的远距离和高速度。“超地平线”理论的提出与贯彻,彻底改变了美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传统——“火力、兵力消耗战”理论与现代两栖登陆作战环境、对象和登陆装备发展变化相脱节的状况,摈弃了传统两栖登陆作战的固定程序,改用以直升机、气垫船为代表的各种快速上陆工具,从海岸线突然发起登陆作战,夺取登陆场,达成两栖登陆作战目的。其要点是:
(1)突击上陆的第一梯队从较远距离威胁敌漫长海岸线,避开敌严密部署的防御体系,相机在敌防御薄弱处登陆。由于直升机和气垫船使全球海岸线上适合登陆的地段从原来的17%猛增至70%,向海岸冲击速度也比原来提高了5-10倍,冲击距离也比原来增加了10倍,从而能从宽大正面和深远纵深威胁敌人的防御,迫使其分散兵力,进而为两栖登陆创造更多机会。
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
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
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
直升机是21世纪两栖登陆的重要工具
(2)进一步保证达成两栖登陆作战的战役和战术突然性。利用直升机和气垫船的高速,一旦选定登陆场就可以从敌视距之外(50公里)突然发起攻击,部队机动的迅捷速度使敌根本来不及反应,最终使这种基于高速机动而达成的突然性成为可能。
(3)扩大登陆作战的纵深。在两栖登陆突击上岸的阶段,可以利用直升机机降的方式对登陆地域纵深侧后实施突击登陆场外重要目标,达到封锁、孤立登陆场的目的,破坏敌海岸防御的整体稳定,为登陆部队夺取巩固登陆场创造条件。
通过直升机、气垫船为代表的先进登陆工具所实施的“超地平线”登陆突击,使登陆作战开始真正具备立体突击的性质。两栖登陆作战在经历了空间上由平面到立体、机动上由低速到高速、手段上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之后,终于揭开了现代立体两栖登陆作战的序幕。
直升机是21世纪两栖登陆的重要工具
(2)进一步保证达成两栖登陆作战的战役和战术突然性。利用直升机和气垫船的高速,一旦选定登陆场就可以从敌视距之外(50公里)突然发起攻击,部队机动的迅捷速度使敌根本来不及反应,最终使这种基于高速机动而达成的突然性成为可能。
(3)扩大登陆作战的纵深。在两栖登陆突击上岸的阶段,可以利用直升机机降的方式对登陆地域纵深侧后实施突击登陆场外重要目标,达到封锁、孤立登陆场的目的,破坏敌海岸防御的整体稳定,为登陆部队夺取巩固登陆场创造条件。
通过直升机、气垫船为代表的先进登陆工具所实施的“超地平线”登陆突击,使登陆作战开始真正具备立体突击的性质。两栖登陆作战在经历了空间上由平面到立体、机动上由低速到高速、手段上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之后,终于揭开了现代立体两栖登陆作战的序幕。
直升机是21世纪两栖登陆的重要工具
(2)进一步保证达成两栖登陆作战的战役和战术突然性。利用直升机和气垫船的高速,一旦选定登陆场就可以从敌视距之外(50公里)突然发起攻击,部队机动的迅捷速度使敌根本来不及反应,最终使这种基于高速机动而达成的突然性成为可能。
(3)扩大登陆作战的纵深。在两栖登陆突击上岸的阶段,可以利用直升机机降的方式对登陆地域纵深侧后实施突击登陆场外重要目标,达到封锁、孤立登陆场的目的,破坏敌海岸防御的整体稳定,为登陆部队夺取巩固登陆场创造条件。
通过直升机、气垫船为代表的先进登陆工具所实施的“超地平线”登陆突击,使登陆作战开始真正具备立体突击的性质。两栖登陆作战在经历了空间上由平面到立体、机动上由低速到高速、手段上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之后,终于揭开了现代立体两栖登陆作战的序幕。
圣安东尼奥号两栖舰、AAAV两栖突击车和V22鱼鹰旋翼机构成了陆战队21世纪两栖作战的三大主力装备
理论虽好,但是还需要物质支持。最现实的就是陆战队的投送方式。目前陆战队实力约为2.5个陆战队远征部队,按照每个陆战队远征部队4.4万人的规模来计算,需要约44艘两栖舰艇来输送,全部陆战队远征部队就需要约110艘两栖舰艇。但是,目前美国海军现役的全部两栖舰艇也不过50艘左右,不到理论需要数量的一半,如此悬殊的差距,怎么解决呢?其实这一输送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不过当时美国军方高层尚未对陆战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足够认识,而真正的两栖登陆又遥遥不可及,因此这一差距就很容易被人忽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央总部以及快速部署反应部队的建立,陆战队捉襟见肘的投送能力终于被高层意识到了。建造两栖舰艇自然是最简便的解决办法,但是两栖舰艇建造费用高昂,在经费和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能输送整个陆战队远征部队全部兵力和装备的两栖舰艇。于是在此困境中,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等战略咨询机构想出了一个简便又节省的好办法——海上预置舰。也就是,在地中海、波斯湾和东北亚三个地区冲突和局部争端比较多发的地区各组建一个海上预置舰中队,每个海上预置舰中队由4-5艘海上预置舰组成,能够提供1个陆战队远征旅所有重装备和1.7万人30天作战所需全部补给物资,一旦发生需要出动陆战队的局部冲突,那么陆战队远征旅就可携带轻装备空运到达战区。而战区附近的海上预置舰则运载重装备和补给物资就近迅速赶来,可以在战区立即组成重装部队,这样一来整个重装备部队的部署周期可从原来的30-60天大大缩短到现在的15天,而且这一部署方式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实际运用,效果切实可行。经过20年的建设,目前美军海上预置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遍布全球、由42艘预置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其中16艘海上预置舰就是专门为海军陆战队装载重装备和补给物资的。
圣安东尼奥号两栖舰、AAAV两栖突击车和V22鱼鹰旋翼机构成了陆战队21世纪两栖作战的三大主力装备
理论虽好,但是还需要物质支持。最现实的就是陆战队的投送方式。目前陆战队实力约为2.5个陆战队远征部队,按照每个陆战队远征部队4.4万人的规模来计算,需要约44艘两栖舰艇来输送,全部陆战队远征部队就需要约110艘两栖舰艇。但是,目前美国海军现役的全部两栖舰艇也不过50艘左右,不到理论需要数量的一半,如此悬殊的差距,怎么解决呢?其实这一输送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不过当时美国军方高层尚未对陆战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足够认识,而真正的两栖登陆又遥遥不可及,因此这一差距就很容易被人忽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央总部以及快速部署反应部队的建立,陆战队捉襟见肘的投送能力终于被高层意识到了。建造两栖舰艇自然是最简便的解决办法,但是两栖舰艇建造费用高昂,在经费和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能输送整个陆战队远征部队全部兵力和装备的两栖舰艇。于是在此困境中,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等战略咨询机构想出了一个简便又节省的好办法——海上预置舰。也就是,在地中海、波斯湾和东北亚三个地区冲突和局部争端比较多发的地区各组建一个海上预置舰中队,每个海上预置舰中队由4-5艘海上预置舰组成,能够提供1个陆战队远征旅所有重装备和1.7万人30天作战所需全部补给物资,一旦发生需要出动陆战队的局部冲突,那么陆战队远征旅就可携带轻装备空运到达战区。而战区附近的海上预置舰则运载重装备和补给物资就近迅速赶来,可以在战区立即组成重装部队,这样一来整个重装备部队的部署周期可从原来的30-60天大大缩短到现在的15天,而且这一部署方式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实际运用,效果切实可行。经过20年的建设,目前美军海上预置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遍布全球、由42艘预置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其中16艘海上预置舰就是专门为海军陆战队装载重装备和补给物资的。
圣安东尼奥号两栖舰、AAAV两栖突击车和V22鱼鹰旋翼机构成了陆战队21世纪两栖作战的三大主力装备
理论虽好,但是还需要物质支持。最现实的就是陆战队的投送方式。目前陆战队实力约为2.5个陆战队远征部队,按照每个陆战队远征部队4.4万人的规模来计算,需要约44艘两栖舰艇来输送,全部陆战队远征部队就需要约110艘两栖舰艇。但是,目前美国海军现役的全部两栖舰艇也不过50艘左右,不到理论需要数量的一半,如此悬殊的差距,怎么解决呢?其实这一输送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不过当时美国军方高层尚未对陆战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足够认识,而真正的两栖登陆又遥遥不可及,因此这一差距就很容易被人忽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央总部以及快速部署反应部队的建立,陆战队捉襟见肘的投送能力终于被高层意识到了。建造两栖舰艇自然是最简便的解决办法,但是两栖舰艇建造费用高昂,在经费和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建造出能输送整个陆战队远征部队全部兵力和装备的两栖舰艇。于是在此困境中,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等战略咨询机构想出了一个简便又节省的好办法——海上预置舰。也就是,在地中海、波斯湾和东北亚三个地区冲突和局部争端比较多发的地区各组建一个海上预置舰中队,每个海上预置舰中队由4-5艘海上预置舰组成,能够提供1个陆战队远征旅所有重装备和1.7万人30天作战所需全部补给物资,一旦发生需要出动陆战队的局部冲突,那么陆战队远征旅就可携带轻装备空运到达战区。而战区附近的海上预置舰则运载重装备和补给物资就近迅速赶来,可以在战区立即组成重装部队,这样一来整个重装备部队的部署周期可从原来的30-60天大大缩短到现在的15天,而且这一部署方式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实际运用,效果切实可行。经过20年的建设,目前美军海上预置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遍布全球、由42艘预置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其中16艘海上预置舰就是专门为海军陆战队装载重装备和补给物资的。
两栖舰艇造价高昂,在经费和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美国海军陆战队想出了简便而又节省的好办法,建设海上预置舰
这样,陆战队的兵力投送方式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由两栖舰艇编成两栖特混舰队,通常用来输送两栖登陆部队的第一梯队,而登陆部队的后续梯队则由军事海运司令部的船只输送。但是由于受两栖舰艇的数量限制,这种方式的效率十分低下,第一梯队的兵力规模也限制在远征旅一级,而且军事海运司令部所属船只航行速度慢,整个重装部队完全部署就位的周期相当长;第二种方式就是将兵员及轻装备空运到战区,再由就近的海上预置舰运送重装备和补给物资与之会合,组成重装部队。以海上预置舰为核心的第二种输送方式无疑是陆战队目前最有效最迅捷的兵力投送方式。特别是在两栖舰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空运兵员与海上预置舰就近运送重装备相结合的方式非常适合陆战队在高强度局部战争中输送相当规模的重装部队。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其局限性,要采用这一方式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战区必须拥有能供大型运输机其降的机场,二是战区附近必须拥有一个能使兵员和装备进行安全集结、卸载、编组和集结的地域。
还应指出的是,这种输送方式其实是在陆地上集结、编组然后投入作战,已经超出了两栖作战的范畴,进入了地面作战的范畴,是陆军和海军在作战理论和实践方面相互衔接的部分。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鲜明海军特色的两栖作战领域,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两栖作战的终极目的也不外乎尽快由海到陆,在陆地上展开兵力并赢得对陆地的控制。以常规的两栖登陆作战的情形来看,登陆部队会在突击上陆和巩固登陆场时付出相当的代价,而且重装备的投入也是陆陆续续的,部队无法立即全部展开并发挥威力。但是空运加海上预置舰的方式,可以使陆战队直接在陆地上进行编组并立即成完整建制投入作战,避免了登陆作战初期的损失,陆地作战的后劲明显更足,重装备也能充分发挥威力,作战效果自然也会有很大提高。这也就是陆战队十分青睐海上预置舰的原因之一。
两栖舰艇造价高昂,在经费和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美国海军陆战队想出了简便而又节省的好办法,建设海上预置舰
这样,陆战队的兵力投送方式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由两栖舰艇编成两栖特混舰队,通常用来输送两栖登陆部队的第一梯队,而登陆部队的后续梯队则由军事海运司令部的船只输送。但是由于受两栖舰艇的数量限制,这种方式的效率十分低下,第一梯队的兵力规模也限制在远征旅一级,而且军事海运司令部所属船只航行速度慢,整个重装部队完全部署就位的周期相当长;第二种方式就是将兵员及轻装备空运到战区,再由就近的海上预置舰运送重装备和补给物资与之会合,组成重装部队。以海上预置舰为核心的第二种输送方式无疑是陆战队目前最有效最迅捷的兵力投送方式。特别是在两栖舰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空运兵员与海上预置舰就近运送重装备相结合的方式非常适合陆战队在高强度局部战争中输送相当规模的重装部队。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其局限性,要采用这一方式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战区必须拥有能供大型运输机其降的机场,二是战区附近必须拥有一个能使兵员和装备进行安全集结、卸载、编组和集结的地域。
还应指出的是,这种输送方式其实是在陆地上集结、编组然后投入作战,已经超出了两栖作战的范畴,进入了地面作战的范畴,是陆军和海军在作战理论和实践方面相互衔接的部分。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鲜明海军特色的两栖作战领域,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两栖作战的终极目的也不外乎尽快由海到陆,在陆地上展开兵力并赢得对陆地的控制。以常规的两栖登陆作战的情形来看,登陆部队会在突击上陆和巩固登陆场时付出相当的代价,而且重装备的投入也是陆陆续续的,部队无法立即全部展开并发挥威力。但是空运加海上预置舰的方式,可以使陆战队直接在陆地上进行编组并立即成完整建制投入作战,避免了登陆作战初期的损失,陆地作战的后劲明显更足,重装备也能充分发挥威力,作战效果自然也会有很大提高。这也就是陆战队十分青睐海上预置舰的原因之一。
两栖舰艇造价高昂,在经费和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美国海军陆战队想出了简便而又节省的好办法,建设海上预置舰
这样,陆战队的兵力投送方式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由两栖舰艇编成两栖特混舰队,通常用来输送两栖登陆部队的第一梯队,而登陆部队的后续梯队则由军事海运司令部的船只输送。但是由于受两栖舰艇的数量限制,这种方式的效率十分低下,第一梯队的兵力规模也限制在远征旅一级,而且军事海运司令部所属船只航行速度慢,整个重装部队完全部署就位的周期相当长;第二种方式就是将兵员及轻装备空运到战区,再由就近的海上预置舰运送重装备和补给物资与之会合,组成重装部队。以海上预置舰为核心的第二种输送方式无疑是陆战队目前最有效最迅捷的兵力投送方式。特别是在两栖舰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空运兵员与海上预置舰就近运送重装备相结合的方式非常适合陆战队在高强度局部战争中输送相当规模的重装部队。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其局限性,要采用这一方式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战区必须拥有能供大型运输机其降的机场,二是战区附近必须拥有一个能使兵员和装备进行安全集结、卸载、编组和集结的地域。
还应指出的是,这种输送方式其实是在陆地上集结、编组然后投入作战,已经超出了两栖作战的范畴,进入了地面作战的范畴,是陆军和海军在作战理论和实践方面相互衔接的部分。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鲜明海军特色的两栖作战领域,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两栖作战的终极目的也不外乎尽快由海到陆,在陆地上展开兵力并赢得对陆地的控制。以常规的两栖登陆作战的情形来看,登陆部队会在突击上陆和巩固登陆场时付出相当的代价,而且重装备的投入也是陆陆续续的,部队无法立即全部展开并发挥威力。但是空运加海上预置舰的方式,可以使陆战队直接在陆地上进行编组并立即成完整建制投入作战,避免了登陆作战初期的损失,陆地作战的后劲明显更足,重装备也能充分发挥威力,作战效果自然也会有很大提高。这也就是陆战队十分青睐海上预置舰的原因之一。
“超地平线”理论就是依赖高科技登陆工具快速输送登陆兵上陆
海上预置舰
美国海上预置舰计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为了提供在战区内快速机动的能力,以及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减少部署装备和补给的反应时间。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美军海上预置舰已经扩展成为一支遍布全球的、由42艘预置船组成的庞大船队。
美军海上预置力量分为三类:海上预置船、作战预置船、后勤预置船。
其中海上预置船16艘,主要用于为美海军陆战队装载装备和补给;作战预置船(陆军预置船)13艘,主要为美国陆军装载重型旅的装备和和补给以及相关战斗支持系统;后勤预置船13艘,其中大多数是油船和干货船,主要装载国防后勤局的燃油,空军的弹药和陆战队的航空支持装备以及海军的军需品。
这些预置船的英文名字以MV标识电动船,而用SS标识蒸汽船,以USNS标识为国家所有,但被海军租用。同时,又按装载货物和用途进行进一步区分,即:
·弹药船:T-AE
·作战储备船:T-AFS
·医院船:T-AH
·集装箱船:T-AK
·干货船:T-AKE
·水下油料补给船:T-AO
·快速作战支持船:T-AOE(www.xing528.com)
·运油船:T-AOT
·电缆修理船:T-ARC
·拖船:T-ATF
海上预置舰主要装载海军陆战队的设备和器材,并提前在潜在的危机地带附近部署或游弋。这些船分为3个中队,每一个预置中队都能够提供美军一个陆战远征旅所有的装备和大约1.7万人30天的补给。中队里所有的船都可以用特殊的驳运装置在码头或岸滩卸载,且具有滚装能力并有可供直升机起降的飞行甲板,都可以在接到命令后的24个小时内离开港口,赶赴出事地域。
预置第1中队有5艘船,位于地中海。它们分别是:麦特·库克号T-AK 3005、尤金·欧伯格号T-AK 3006、史蒂夫·普拉斯T-AK 3007、约翰·鲍勃号T-AK 3008、亨瑞·马丁号T-AK 3015。
预置第2中队有6艘船,位于印度洋上,分别是:路易斯·霍格号T-AK 3000、威廉·伯格号T-AK 3001、詹姆士·安德森号T-AK 3002、亚历克斯·鲍曼号T-AK 3003、弗兰克林·菲利普号T-AK 3004、吉斯克特·斯诺克号T-AK 3017。
预置第3中队有5艘船,位于西太平洋。分别是:戴维·威廉斯号T-AK 3009、伯得曼·劳特号T-AK 3010、杰克·拉姆斯号T-AK 3011、威廉·伯特号T-AK 3012、罗伊·维特号T-AK 3016。
“超地平线”理论就是依赖高科技登陆工具快速输送登陆兵上陆
海上预置舰
美国海上预置舰计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为了提供在战区内快速机动的能力,以及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减少部署装备和补给的反应时间。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美军海上预置舰已经扩展成为一支遍布全球的、由42艘预置船组成的庞大船队。
美军海上预置力量分为三类:海上预置船、作战预置船、后勤预置船。
其中海上预置船16艘,主要用于为美海军陆战队装载装备和补给;作战预置船(陆军预置船)13艘,主要为美国陆军装载重型旅的装备和和补给以及相关战斗支持系统;后勤预置船13艘,其中大多数是油船和干货船,主要装载国防后勤局的燃油,空军的弹药和陆战队的航空支持装备以及海军的军需品。
这些预置船的英文名字以MV标识电动船,而用SS标识蒸汽船,以USNS标识为国家所有,但被海军租用。同时,又按装载货物和用途进行进一步区分,即:
·弹药船:T-AE
·作战储备船:T-AFS
·医院船:T-AH
·集装箱船:T-AK
·干货船:T-AKE
·水下油料补给船:T-AO
·快速作战支持船:T-AOE
·运油船:T-AOT
·电缆修理船:T-ARC
·拖船:T-ATF
海上预置舰主要装载海军陆战队的设备和器材,并提前在潜在的危机地带附近部署或游弋。这些船分为3个中队,每一个预置中队都能够提供美军一个陆战远征旅所有的装备和大约1.7万人30天的补给。中队里所有的船都可以用特殊的驳运装置在码头或岸滩卸载,且具有滚装能力并有可供直升机起降的飞行甲板,都可以在接到命令后的24个小时内离开港口,赶赴出事地域。
预置第1中队有5艘船,位于地中海。它们分别是:麦特·库克号T-AK 3005、尤金·欧伯格号T-AK 3006、史蒂夫·普拉斯T-AK 3007、约翰·鲍勃号T-AK 3008、亨瑞·马丁号T-AK 3015。
预置第2中队有6艘船,位于印度洋上,分别是:路易斯·霍格号T-AK 3000、威廉·伯格号T-AK 3001、詹姆士·安德森号T-AK 3002、亚历克斯·鲍曼号T-AK 3003、弗兰克林·菲利普号T-AK 3004、吉斯克特·斯诺克号T-AK 3017。
预置第3中队有5艘船,位于西太平洋。分别是:戴维·威廉斯号T-AK 3009、伯得曼·劳特号T-AK 3010、杰克·拉姆斯号T-AK 3011、威廉·伯特号T-AK 3012、罗伊·维特号T-AK 3016。
“超地平线”理论就是依赖高科技登陆工具快速输送登陆兵上陆
海上预置舰
美国海上预置舰计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为了提供在战区内快速机动的能力,以及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减少部署装备和补给的反应时间。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美军海上预置舰已经扩展成为一支遍布全球的、由42艘预置船组成的庞大船队。
美军海上预置力量分为三类:海上预置船、作战预置船、后勤预置船。
其中海上预置船16艘,主要用于为美海军陆战队装载装备和补给;作战预置船(陆军预置船)13艘,主要为美国陆军装载重型旅的装备和和补给以及相关战斗支持系统;后勤预置船13艘,其中大多数是油船和干货船,主要装载国防后勤局的燃油,空军的弹药和陆战队的航空支持装备以及海军的军需品。
这些预置船的英文名字以MV标识电动船,而用SS标识蒸汽船,以USNS标识为国家所有,但被海军租用。同时,又按装载货物和用途进行进一步区分,即:
·弹药船:T-AE
·作战储备船:T-AFS
·医院船:T-AH
·集装箱船:T-AK
·干货船:T-AKE
·水下油料补给船:T-AO
·快速作战支持船:T-AOE
·运油船:T-AOT
·电缆修理船:T-ARC
·拖船:T-ATF
海上预置舰主要装载海军陆战队的设备和器材,并提前在潜在的危机地带附近部署或游弋。这些船分为3个中队,每一个预置中队都能够提供美军一个陆战远征旅所有的装备和大约1.7万人30天的补给。中队里所有的船都可以用特殊的驳运装置在码头或岸滩卸载,且具有滚装能力并有可供直升机起降的飞行甲板,都可以在接到命令后的24个小时内离开港口,赶赴出事地域。
预置第1中队有5艘船,位于地中海。它们分别是:麦特·库克号T-AK 3005、尤金·欧伯格号T-AK 3006、史蒂夫·普拉斯T-AK 3007、约翰·鲍勃号T-AK 3008、亨瑞·马丁号T-AK 3015。
预置第2中队有6艘船,位于印度洋上,分别是:路易斯·霍格号T-AK 3000、威廉·伯格号T-AK 3001、詹姆士·安德森号T-AK 3002、亚历克斯·鲍曼号T-AK 3003、弗兰克林·菲利普号T-AK 3004、吉斯克特·斯诺克号T-AK 3017。
预置第3中队有5艘船,位于西太平洋。分别是:戴维·威廉斯号T-AK 3009、伯得曼·劳特号T-AK 3010、杰克·拉姆斯号T-AK 3011、威廉·伯特号T-AK 3012、罗伊·维特号T-AK 3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