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早期的巨轮比中世纪的还要夸张。都铎王朝早期的军舰比中世纪的更长、更宽,而且两侧建得更高,但军舰头部和尾部都有同样高耸的船楼。“船首楼”这个词保留了人们关于船头堡垒的记忆。“船首楼”这种堡垒通常建在军舰的前部,与军舰的其余部分用屏障隔开。再后来,这些屏障被称为“辅桥”。即使对手占据了军舰的腰部,“辅桥”也能起到防御作用。被称为“杀人碎片”的小型枪支被安装在“船首楼”上面,在紧急情况下可歼灭踏上甲板的敌人。这些枪支作为船楼的一部分,自有其优点。但对一艘军舰来说,这些枪支危险又累赘。“玛丽·罗斯”号的命运—我们稍后会提到—表明当时的军舰是多么容易倾覆。索具极大地影响了军舰的稳定性。最大的军舰上有四根桅杆:一根在头部,一根在尾部,两根在中间。这些桅杆显然是一体成型的,不像后来那样被分成下桅和上桅。每一艘军舰都有一面巨大的方帆,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个顶帆。大帆无疑给舰身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军舰行进时,舰楼有被撕裂的可能。所以很容易理解,舰身结构不够牢固,仅靠填缝保证军舰不漏水,一次短途航行或稍微恶劣点的天气就足以让最宏伟的大军舰变成筛子。事实上,众所周知,16世纪的“主力舰”不适合冬季巡航。即使一百年后,做了很多改进,夏季过后,海军军官仍不愿让大型军舰留在海上。直到17世纪末,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统治时期,海军军官开会决定,一过初秋,较重的战列舰便不能留在海上。都铎王朝早期,较重的战列舰只在天气好的月份使用。较小的军舰,反倒因为不是重工打造,也没有那么容易撕裂舰身的堡垒而更适合航海。当然,小型军舰肯定也有过非常糟糕的航行。我们也没有充分的理由贬低先辈们,毕竟任何一艘“主力舰”都是先辈们信心的体现。先辈们肯定曾经相信,仅凭重量就能把对手压下去,就像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身穿铠甲,定能在战场上横扫装备更轻的对手一样。
都铎王朝的标志—红玫瑰
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www.xing528.com)
轻型军舰的武器装备包括各种各样的枪,从装在舰楼上的小型枪支到主甲板上重达六十八磅[3]的皇家大炮,不同大小的枪炮都装在同一甲板上。经验逐渐表明,这种多样化的武器装备并非明智之举。在接下来几代人的时间里,因为实在太重,皇家大炮被弃之不用;因为实在太轻,非常小的枪支也被淘汰了。炮台倒是统一了起来。
弄清开端后,我们就容易理解海军后来的发展了。都铎王朝早期的军舰因上部过重而头重脚轻,导致效率低下,也让军舰暴露在危险的失衡之下,就好似全副武装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混乱。都铎王朝时代,早期的军舰还几乎难以与海洋和海风抗衡,也不能适应寒冬。自此,皇家海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霍雷肖·纳尔逊子爵有两年的时间可以不必监视土伦。两年结束时,他们仍然能够随时向维勒讷沃进发。这个故事不断被简化和改编。高耸的、过度建造的船首楼被拆除了;长长的桅杆被分成了下桅、上桅和上桅帆,上桅和上桅帆必要时可解除以平衡舰身;笨重的舰身变轻了;上桅和上桅帆增加了军舰的动力,而且拆卸十分方便;军舰头部的直立桅杆越降越低,几经改进成了舰首斜桁;武器装备改进为相对较少的几类枪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