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低碳经济产生

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低碳经济产生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原因与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事实密切相关。《公约》的目的是采取全球性行动抑制、改善对社会经济日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这些在应对全球温室气体问题的思想与实践奠定了目前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础。现实中,全球气候的变化已经开始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事实上,与会的经济学家们将这些冒险行为包括《京都议定书》称为“不良项目”,因为它们事倍功半。

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低碳经济产生

(一)全球气候变暖

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原因与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事实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作为发展基础的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各种有关的环境公害现象也不断涌现,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大规模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问题日益进入人们视野。1992年联合国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中,150多个国家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该公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性公约。《公约》的目的是采取全球性行动抑制、改善对社会经济日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则是由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年在其著作《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中首先提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他提出应当尽快把以传统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成以太阳、氢能源等为核心的经济作为基本对策。此后,伴随着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及后京都时代各国温室气体减排任务谈判的开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发布及“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拯救地球的路标”的巴厘路线图的通过等一系列事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全球行动不断走向深入,并开始在全球层面逐步形成了低碳发展道路的基本共识。这些在应对全球温室气体问题的思想与实践奠定了目前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础。

现实中,全球气候的变化已经开始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发布了由著名经济学尼古拉斯·斯特恩主持完成的《从经济角度看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该报告对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图景:“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不能及时采取行动,那么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世界性大战以及20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大萧条。届时,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都有可能灰飞烟灭”。另外,联合世界各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由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在2007年获得世界诺贝尔和平奖,依据其研究结论,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如果人类不采取积极的改善措施,那么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之内,全球的气温将会急剧升高。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不得不生活在筑有穹庐的社区中,以防止紫外线的辐射,或者被迫居住在大堤后面,以抵挡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要制止全球气温异常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潜在危害,就需要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就需要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已经开始把追求低碳发展作为实现本国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围绕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本目的,英国计划完成2050年减少60%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目标;挪威计划2050年之前降低50%~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美国虽然至今没有依据《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加以限制,但是国内的某些地区已经开始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加州地区计划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减少大概是25%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类的行为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已经成为世人的主流意识,但是在温室气体减排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其他声音,也必然对全球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暖的前景产生不利的影响。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表示,他反对《京都议定书》的原因除了认为议定书规定的要求太高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外,他还强调目前科学界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还没有定论,要判断气候变化存不存在,到什么程度才会变得危险,还需要开展更多科学研究。目前来说,因为没有人能够确定变暖的危险界限,因此,无法确定什么水平是必须要避免的。除去美国之外,对于国际社会花费如此大的力量来推动《京都议定书》的另一种批评意见认为,国际社会并没有把当前世界面临的重点问题顺序排对,“哥本哈根共识”的组织者比约恩·隆伯格是其代表人物,他表示,一些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艾滋病、饥饿、自由贸易疟疾是人类的当务之急,人类在以上方面的投入会取得最佳效果。相比之下,气候变化的应急反应是最不重要的所谓当务之急。事实上,与会的经济学家们将这些冒险行为包括《京都议定书》称为“不良项目”,因为它们事倍功半。

另外,也有学者针对温室效应理论进行了批评,认为其是一种欲盖弥彰的理论;并认为温室效应理论者描绘的海平面将上升、洪水与毁灭相伴、数百万野生物种将永远消失等预言都是毫无来由的恐慌。如瑞典地质学家尼尔斯·阿克苏·莫纳称这一切为“完全伪造的科学观测事实”,他认为在过去的300年间,海平面并没有显示出上升的趋势,而且,通过卫星遥感测试也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平面几乎没有变化。针对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1990年做出的人为造成的气候变暖将使海平面到2100年上升30—100cm预测,美国环境保护局曾出版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达到45cm的概率是50%,而上升达到110cm的概率只有1%;海平面委员会的专家则相信,在21世纪根本没有任何办法科学地预测任何海平面的上升。显然,如果存在着诸多与加快抑制全球变暖相反的不一样的声音,就会成为推迟温室气体减排的挡箭牌,国际社会就无法形成对落实《京都议定书》的一种稳定信念,从而导致众多的、分散的、不稳定的个体的存在,最终也就不可能形成实现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所需要的整体合力

2013年9月27日,在来自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的见证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发布了关于全球暖化趋势的第五次评估报告。这份长达36页,题为《气候变化2013:自然科学基础》的报告称,在1901—2012年的100多年间,全球地表温度升高了0.89℃;过去30年的气温比1850年以来任何时期都要高,而且很可能是北半球在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阶段;21世纪的头十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十年,但预计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升高,到21世纪末达到比工业革命前高1.5—2℃的水平。届时,热浪极有可能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更长。同时,随着海洋变暖,冰川和冰原面积逐渐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会继续上升,但是会以比过去40年更快的速度上升。最后,该报告认为,来自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确凿科学观测证据显示,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有95%以上的可能性是造成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暖化问题的主导原因。显然,尽管气候科学的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正年复一年地增加,而不作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的不确定性正日益减少。基于此,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进一步指出,在2015年之前达成一个具有全球约束力的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协议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应对气候变暖问题至关重要,同时加快国家与社会向绿色经济和低碳未来转型也将会带来多重实际性的益处,如改善公众健康、提高粮食安全、促进民众就业,以及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等。

2019年,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即使各国无条件履行自己的减排承诺,到2030年气温仍恐将上升3.2℃,如果想实现将未来十年的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全球整体减排力度必须继续加大。(www.xing528.com)

(二)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中,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推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但在全社会发展极度依赖化石能源,而其赋存量又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化石能源必然呈现出稀缺状态。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人们享受着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的经济稳定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变革带来的各种利益时,世界能源危机也在进一步加剧。首先,全球能源需求保持着高速增长。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3%,相较2012年的1.8%有所反弹,但是低于近10年2.5%的平均水平。其中,石油依然是世界主导性燃料,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2.9%。天然气比重较2012年下降0.2%,达到23.7%。煤炭的占比上升到了30.1%,是自2013年以来最高值。2018年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占比更加均衡,分别为34%、24%、27%;美国、欧盟的化石能源都更加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而煤炭占比仅分别为14%、13%。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21世纪中叶,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煤炭资源也仅能维持一两个世纪。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新的能源供应体系不能够尽快建立,人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能源危机的挑战。另外,安全的内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扩展,当前在对于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能源领域中,传统的化石能源日渐消耗殆尽,再加上人类社会的科技约束、生态环境约束等客观因素的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能源需求与供给时常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也决定了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短期的供给安全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的安全问题。

为此,积极提倡和推广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替代性能源,加快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社会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

低碳经济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及低污染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侧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开发各种替代性能源及温室减排技术的经济发展体系,有利于建立起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其一,生产的低碳化。一方面,注重物质资料生产的低碳化,具体涉及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科学技术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另一方面,还注重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口数量及其素质控制,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其二,流通领域的低碳化。目标是在生产要素及其产品自由流通过程实现优化配置,具体会涉及建立现代物流产业、环保高效的交通体系、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途径。其三,分配的低碳化。主要是以政府的法律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社会生产要素及收入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政策在市场主体之间进行倾斜分配,对符合低碳目标的产业和市场主体进行引导、鼓励,限制高碳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低碳化。其四,消费的低碳化。注重在消费结构上引导树立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及反对奢侈、浪费观念。

从现实的角度看,新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符合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利益上的追求目标。低碳技术会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等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领域。从欧美国家的实践看,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高能耗产业比例,改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变公众生活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改变经济发展的现有能源结构,尽量开发新能源与使用清洁能源。因此,除了立足于温室气体减排、改善环保状况外,相关国家也着眼于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本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动力。因而,英国学者的研究数据认为,世界的经济规模在2050年要比现状扩大3—4倍,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碳排放总量会比现状降低1/4,很显然这期间需要有新的经济模式作为支撑,发展低碳经济是现实的必然选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为2889亿美元。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投入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实践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