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摒弃致使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这是公共行政理论范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传统公共行政发展出现政治控制的不充分、官僚制的僵化和低效率等弊端。与此同时,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政府改革在西方国家出现,强调公共部门应花费更少的资金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代表性的人物有英国撒切尔首相和美国里根总统[1]。在理论研究方面,公共选择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认为传统官僚制中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非组织利益最大化,从而造成效率低下且持续扩大的官僚组织;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间,容易形成代理人(政府机构人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造成公共部门组织低效甚至无效;交易成本理论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认为应该采用“利伯维尔场原则”来重构公共部门管理,对公共部门绩效进行测量[2]。此外,私人部门管理新技术的成功运用,如分权制、更具弹性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也刺激着公共部门去学习和引进[3]。这些因素都促使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与此同时,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更是为新公共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对于新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4](OECD)和众多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观点有:克里斯托弗·胡德[5]、克里斯托弗·波利特[6]和欧文·休斯的观点[7],其内容归纳如下(见表3-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其一,公共部门以顾客为导向,强调了公共管理价值追求的外向型,而非单一的内部管理;其二,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认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管理技术可以互通,因而可以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如弹性制、合同外包、民营化等;其三,产出和结果的绩效测量,强调管理的焦点应从投入和程序转变为产出和结果,因而绩效测量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公共部门绩效测量不仅与人员管理、组织绩效管理有关,也同财政管理关联,因而公共部门产出和结果的绩效测量,成为提高和改善公共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表3-1 新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①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ublic Management Developments:1991,Paris:OECD,1991;②Hood A,“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69(1),pp.4-5;③Christopher Pollitt,The Essential Public Manager,Maidenhea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3,pp.27-28;④Owen E Hughes,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ction,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3,pp.54-60.
当然,对于新公共管理的批评声也一直存在,劳伦斯·林恩[8]和克里斯托弗·波利特[9]等学者提出:顾客导向的概念只突出了公民的“消费者”身份,而忽略了公民作为公共权力委托人的身份和公民权利,淡化了政府的公共责任;由于公共部门的多元价值追求,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在公共部门的运用有可能损害公平和公正的价值追求,绩效测量也并非简单易行。
注意组织和员工管理的可扩展性,这可能会损害传统的行政道德。尽管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有一些反对意见,但它不能阻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新公共管理的广泛实施,并且对新兴经济体中公共组织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其中,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公共组织应追求高绩效,促进绩效评估的定量化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0],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