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的作用,立法模式和体系构成的研究成果

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的作用,立法模式和体系构成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产业政策法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产业法是经济法中宏观调控法的重要法律部门,其作用在于促进国家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应不同于日、美等国的立法模式。[61]关于产业政策法的体系构成,目前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66]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法主要由产业结构法、产业组织法、产业技术法和产业布局法四部分构成。

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的作用,立法模式和体系构成的研究成果

关于产业政策法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产业法是经济法中宏观调控法的重要法律部门,其作用在于促进国家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法的宏观调控作用更为凸显。[60]

关于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主要由两种:一种为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一种为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前者以日本为代表,后者以美国为代表。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重视产业结构的法律调整,多见于一些后发国家。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倾向于产业组织的法律调整,集中于调整竞争关系与防止垄断方面,多见于一些先行国家。我国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应不同于日、美等国的立法模式。我们既要重视产业结构立法,也要重视产业组织立法,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61]

关于产业政策法的体系构成,目前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产业政策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所构成;相应地,产业政策法体系的基本构成应是产业结构政策法和产业组织政策法。其中,产业结构政策法大致包括产业扶持政策法、产业调整政策法及产业技术政策法三个方面;产业组织政策法包含了反垄断政策法、中小企业政策法、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和直接管制政策法四个部分。[62]有学者认为,产业调节法应由产业结构调节法、产业组织调节法、产业技术调节法和区域经济促进法几个部分组成。[63]有学者认为,由于产业政策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所构成,产业法的基本制度体系也主要由产业结构法、产业组织法、产业技术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几部分构成。[64]有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法包括产业政策实体法律制度、产业政策程序法律制度和产业政策法律责任制度三大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产业政策实体法律制度由产业政策实体法律规范组成,它包括产业结构政策法、产业技术政策法和产业布局政策法等;产业政策程序法律制度包括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监查、评价等制度。[65]也有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法的类型是各种具体的产业政策。这些具体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规划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66]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法主要由产业结构法、产业组织法、产业技术法和产业布局法四部分构成。

1.产业结构法

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法是产业结构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使产业结构优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长期构想,对战略产业的保护和扶持,对基础产业的巩固和促进,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和援助,对幼稚产业的推动和扶持等有关政策规范。[67]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调节法是国民经济各种产业部门之间及各部门内部不同层次之间质的结合与量的比例。产业结构调节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整体产业结构规划制度;保护、扶持战略产业制度;调整、援助衰退产业制度;促进产业机构合理化的其他配套制度,主要包括能源结构调整制度、区域经济促进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68]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法的内容包括产业选择和支持、弱小产业扶持和衰退产业调整等法律制度。[69]

有学者将“生态化”理念引入产业结构法中,认为“生态化”理念是理论性与操作性兼备的范畴,应用于产业结构法能构建一个有活力的可持续系统。根据生态化的观点,产业结构法应把握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之间最准确的平衡点,其系统关键节点和特殊调节路径的构建可搭建产业结构法的生态化框架[70]

2.产业组织法(www.xing528.com)

有学者认为,产业组织法是同一产业组织政策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合理竞争,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秩序、产业合理化、产业保护等政策规范。[71]有学者认为,产业组织调节法是关于政府对产业组织进行调节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政府协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结果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则,其主要目标是使企业运行具有活力,保护有效竞争机制,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产业组织调节法的内容主要包括确保经济自由和自愿最佳配置的制度、补充市场机制的不足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制度。[72]有学者认为,产业组织法包括反垄断与不正当政策法、企业合并与兼并政策法、中小企业政策法。[73]

3.产业技术法

有学者认为,产业技术法是产业技术的法律化,其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促进应用技术开发,鼓励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努力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和开发政策,主要涉及具体的技术标准,规定各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鼓励采用先进技术等方面;二是促进资源向技术开发领域投入的政策,主要包括技术引进政策,促进技术开发政策和基础技术研究的资助与组织政策。[74]有学者认为,产业技术调节法是规定与产业结构转换相适应的产业技术发展目标、途径、措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的在于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产业技术法的范围包括产业技术选择和技术发展法、促进技术引进和开发法、基础技术研究资助法等。[75]有学者认为,产业技术政策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创新制度、技术成果转化制度、技术引进制度、高新技术鼓励制度及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制度。[76]

4.产业布局法

有学者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是区域经济政策的法律化,其基本制度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制度;区域经济发展具体规划制度,包括财政制度、金融制度、投资和开发制度、贸易制度、市场制度、劳动力制度以及立法制度等。[77]有学者认为,区域经济促进法是调整在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经济特区法律制度、贫困地区发展支持制度、中西部地区优惠制度、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制度。[78]有学者认为,产业布局法的基本内容较为广泛,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主要包括:产业布局的基本政策和措施、产业布局政策委员会、政府在产业布局政策调控中的权利和责任。[79]

有学者对产业布局法的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体系性构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布局法研究不仅对于我国当前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而进行的产业布局调整具有相当的实践意义,也对我国经济法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产业布局法的理论基础为:工业区位理论、“累积因果论”与“核心与边缘区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雁行产业发展论、区域管理理论。产业布局法的基本原则是优先发展与均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产业发展与地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产业适度集中与产业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产业布局法主要由国家产业布局规划法、区域产业布局协调法、产业功能区法三部分组成。[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