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判机器人中的犯罪情节解析

审判机器人中的犯罪情节解析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节并不是事实要素要求的强制性要件。根据该定义,情节能更加准确地指明犯罪行为。对于绝大部分犯罪,情节代表了行为构成犯罪的事实数据。因此,在杀人罪中,“死亡”并不作为情节发挥作用。当情节是针对犯罪人之外而言时,犯罪人的身份无关紧要,因此,犯罪人可能是自然人或者机器,都不会对情节造成影响。在前面的强奸罪例子中,“与女性”情节就是针对犯罪人之外的。为满足这种类型情节之要求,犯罪人必须以特定方式实施行为。

审判机器人中的犯罪情节解析

情节并不是事实要素要求的强制性要件。有些犯罪在行为之外还需要情节,有些犯罪则不需要。情节是指描述行为而非源自行为的事实要件。根据该定义,情节能更加准确地指明犯罪行为。在规定特定犯罪,行为要件过于宽泛或模糊之时,尤其需要情节;同时,也需要更高的明确性,以免对社会认为合法的情况进行过度犯罪化。

对于绝大部分犯罪,情节代表了行为构成犯罪的事实数据。比如,在绝大部分法律体系中,强奸罪的行为是发生性行为(尽管具体动词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发生性行为本身并不是犯罪,只有在未经同意时进行性行为才构成犯罪。“未经同意”的事实要素使得“发生性行为”的行为构成犯罪。在强奸罪中,“未经同意”的事实要件发挥着情节之作用。[150]另外,“与女性”的事实要件也发挥着情节之作用,因为它对行为进行描述(强奸椅子不构成犯罪)。

在上述例子中,强奸罪的事实要素是“未经女性同意与之发生性行为”。[151]“发生性行为”是强制性行为要件,“与女性”和“未经同意”则更加精确地描述行为,发挥着情节要件之作用,确保强奸罪事实要素要求具有适当的明确性,以防止过度犯罪化。

根据该定义,情节并非源自行为,这将其与结果要件相区别。[152]比如,在杀人罪中,行为必须导致“自然人”的“死亡”。死亡描述了行为,来源于行为,因为是行为导致了死亡。因此,在杀人罪中,“死亡”并不作为情节发挥作用。作为情节发挥作用的事实数据是“自然人”。“受害人是自然人”在行为发生之前就已存在,因此,它并不源自行为。但是,它同样也描述行为(造成自然人死亡,而非昆虫),因此,它作为情节发挥作用。(www.xing528.com)

基于此,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满足事实要素要求的情节要件。当情节是针对犯罪人之外而言时,犯罪人的身份无关紧要,因此,犯罪人可能是自然人或者机器,都不会对情节造成影响。在前面的强奸罪例子中,“与女性”情节就是针对犯罪人之外的。无论强奸犯身份为何,受害人应当是女性。受害人一直被认定为“女性”,无论其遭受自然人侵犯还是机器侵犯,抑或根本未遭受侵犯。

当情节不是针对犯罪人之外而言,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与犯罪人的行为相关时,情节与行为要件趋于内同。在强奸罪例子中,“未经同意”情节对行为进行描述,就像情节是行为的一部分(犯罪人究竟怎样与受害人发生性关系)。为满足这种类型情节之要求,犯罪人必须以特定方式实施行为。因此,满足这种类型情节之要求与满足实施行为之要求完全相同。如前所述,这完全在机器满足行为要件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