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业应用并不新奇。如上所述,[53]自20世纪70年代起,先进工业就已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过,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是因为它和人类思维相似,后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则因为它和人类思维不同。工业很快便了解,尽善尽美地模仿人类思维并不如部分模仿人类思维有用,所以只要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完整模仿人类思维,工业就会激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另外,因为完整模仿人类思维仍然遥不可期,所以工业和人工智能研究继续合作。
工业是如何将缺点转化为优点的?考虑一下计算器。如果我们在计算器上重复输入“3÷3=”,哪怕重复成千上万次,我们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1”。计算器每次激活的过程都是相同的。可如果我们问一个人相同问题,我们可能会在第一次询问——除非这个人认为他正被戏弄——或许再多几次询问后,得到答案,但绝不会在上千次询问后,依然得到答案。在某个时刻,人类会停止回答,因为他感到无聊、愤怒、紧张,或者仅仅因为他失去了回答的欲望。
在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看来,这就是一个重大问题。它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出于非理性等的原因,人类思维可能是专断的。然而,很难想象计算器会拒绝回答哪怕是一千次“3÷3=”的问题。为了完成这类任务,工业更倾向于使用不会因我们的要求或奇想而感到无聊的实体,不会因我们的问题而感到恼怒的实体,工业会继续使用无论我们多少次重复询问相同的问题都会一如既往提供服务的实体。
绝大多数人类似乎都因为具有人类思维而缺乏这些能力。然而,还不能成功完整模仿人类思维的机器却可以为我们提供这种服务。当然,刚刚提及的例子只是理论上的,因为没有人会真的在计算器上输入上千次“3÷3=”,这项任务本身就要求非人类的技能。可绝大多数工业正是需要这种性质的机器技能。
想想为成百上千位客户提供服务的客服代表,他们必须礼貌地为各种要求提供有用的回答。在完成一次电话服务之后,这些代表会怎样回答呢?上百次之后呢?上千次之后呢?电话客服的数量将如何影响服务的质量?因技术能力不足而不会感到无聊、恼怒或疲倦的机器,对工业而言百利无一害。自动客服系统能自始至终保持礼貌、耐心、效率和精确地为客户提供服务。(www.xing528.com)
专注于医疗诊断的专家系统不会因给不同病人重复提供相同诊疗方案而感到无聊。警察机器人不会因拆卸危险爆炸装置而心生恐惧。工厂机器人不会因为一天内重复操作上千次相同的活动而心生烦闷之感。工业已发挥人工智能实体非人类品质的杠杆作用,将人工智能技术的传统劣势(至少在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看来)转化为当代工业的优势。[54]
在实践中,这些劣势不只有利于工业。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使该技术也可供私人消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人机器人助理已经上市,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家庭生活和私人生活中出现,包括最为亲密的情形。有人认为“性爱机器人”或许是比性交易更好的且更有利于社会健康的替代方案。[55]使用人工智能替代品,不会产生羞辱、虐待、精神或生理伤害,而且这不会引起真正的社会变化。
家用机器人不会因重复完成相同行为的指令要求而感到冒犯,更不会要求休假、提出加薪或寻求帮助。教师机器人不会教授没有编入程序的外部课程,而监狱守卫机器人也不会收受贿赂而使犯人逃狱。这些非人类的品质让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因满足工业需求和私人需求而深受欢迎。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满足工业需求和私人需求的人工智能技术无需尽善尽美地模仿人类思维,而只需拥有一些人类技能并能够部分模仿人类思维即可。如此而成的人工智能实体并不是机械人,但是它们拥有一些人类解决问题的技能,并能模仿人类思维的一些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现有能力正被用于满足工业需求和私人需求,这些能力如今已经被纳入机械犯罪人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